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貨布是王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第四次貨幣改制時鑄,其製作厚實工整,面背及穿孔有廓,中豎線止於穿下,“貨布”二字作垂針篆列於兩側。通長5.6釐米左右,平均重約16.5克。貨布自天鳳元年至新莽滅亡(公元23年)鑄行9年。由於鑄造異形、精美,“懸針篆”字體飄逸流暢,貨布文字、形制版別眾多,深得古幣收藏愛好者們喜愛。

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俗話說,有市場就有熱銷,有熱銷就有作偽山寨假貨。我們如何辨別“貨布”牌褲衩的真偽呢?

首先需明確一點,唐以前鑄造錢幣均使用錢範翻砂鑄造。


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貨布錢範

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嘉德 貨布錢範

不同的錢範,形制、文字細節均不同,翻砂出後混合流通。所以大量貨布放在一起時,很難找到完全相同版的錢幣。

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如果您見到一批貨布,枚枚細節相同,就要小心了!


那麼單枚的貨布怎麼鑑定呢?


首先,地攤假就不用細說了,銅質粗糙,字體呆滯,大小不一,重量不實,較易分辨。


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上圖)低仿偽品



但若碰到最近山東地區出現的精仿(具體出產地暫不明確),就要仔細一些了。

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如上圖,兩貨布顏色、字體、銅質、大小等基本相同,哪一個是山寨版呢?

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第一: 上圖左“懸針篆”無神,字體太粗,使錢體分佈臃腫,不美觀。

第二: 上圖左紅色、黃色圈的文字部分為這批貨的固定版式,俗稱“同模”。

第三: 上圖左桔黃色圈的文字部分,筆劃齊整,字粗。真品應為上圖右般瀟灑飄逸,且沒有對齊。

第四: 上圖左黑色圈,外圈較粗。

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第五: 中間那一豎,真品是細挺的,偽品還是不精緻的“粗”。且真品整體看來,字面排列組合清爽輕鬆,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第六: 觀察側邊、銼痕。就如銀元看邊齒。

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真品排列有序,整齊劃一,褲衩部分也同樣有搓痕,且整齊。

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上圖)真品銼痕


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上圖)真品銼痕

偽品搓痕雜亂,不齊整,斷斷續續。當然,早期貨布沒有搓痕,還有毛邊、流銅,不在此討論範圍。

第七: 身高尺寸!

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這批偽品(上圖右),由於“翻鑄後小一圈”的原因,竟然比真品貨布短了一截!

量了一下,短了0.8-1.2mm,這一點太重要了!偽品比真品短了一截,且整個錢雙肩不協調,字體擁擠,固定版式。搓痕沒有或者不規矩,雜亂無章。

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真品無論怎麼放置,都很美。字體排列組合到位,不擁擠,字不粗糙,無斷筆,行雲流水,配合自然生坑滿繡,看著清新舒暢!

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假幣重災區“貨布”的真偽詳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