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生家庭中毒的孩子要如何疗愈

在原生家庭中毒的孩子要如何疗愈

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无声告白》是以一个年轻女孩的死亡开始的。她就是莉迪亚,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一个混血家庭,被给予无限厚望和父母的憧憬,最终不堪重负,在家人酣睡的一个普通的夜晚,她不幸的少女生活在一片平静的湖水中终结。

莉迪亚身负双重压力,因为她是父母最喜欢的孩子,母亲将自己没有实现的当医生的理想化作对她的深切期盼;父亲将自己无法合群的遗憾变成对她的谆谆教导。成为优秀的医生和有广泛的交际,成为她生活的全部内容,这一切都不是她向往的。于是她撒谎在家假装给朋友打电话,博得父亲的满意。

她几乎要窒息,她想逃离,想变坏。她想学开车,可是第一场笔试都没有过关;她想破处,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个男人爱的竟然是她的哥哥。她手中惟一的稻草是哥哥,而哥哥要去哈佛读书,最后,她想到了那片湖水,她想在水中找到内心的自由和安宁,结果却意外溺水而亡。虽然,她并不想死去。

在原生家庭中毒的孩子要如何疗愈

爱是美好的,但在原生家庭中,有多少爱是有毒的?中毒的孩子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有毒模式,恢复自信和力量,拥有享受自己人生的自由?《原生家庭》这本书或许可以给你答案。

苏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合著的《原生家庭》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持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在原生家庭中毒的孩子要如何疗愈

《原生家庭》的作者苏珊·福沃德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她的著作有《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如何识破男人的谎言》《金钱魔鬼》《情感勒索》等,本书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目前,她的作品已被翻译成1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她经常出现在媒体访谈节目中,曾在美国广播公司主持谈话节目长达6年,并在美国加州成立了私人性虐待诊疗中心。

克雷格·巴克作为影视编剧兼制片人,他曾为全美许多杂志和报纸撰写文章,探讨人类行为问题,现居于美国洛杉矶。他曾与苏珊·福沃德合著过多部作品,如《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金钱魔鬼》《对天真的背弃》等。

在原生家庭中毒的孩子要如何疗愈

《原生家庭》是苏珊·福沃德经典著作《中毒的父母》重新编辑,再度面世,它将告诉你如何打破原生家庭的束缚,治愈父母给你的伤害,扭转不良的生活状态。

一 有毒的父母 中毒的孩子

所有的父母都难免偶有不足之处,能够满足孩子所有情感需求的父母是不存在的,偶尔想孩子发发脾气也是正常现象。但是,也有很多家长的负面行为模式是持续存在的,而且始终支配着孩子的生活。这就是伤害型父母。

中毒的子女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因为父母的虐待而自责。对于一个毫无防范,依赖父母的孩子来说,很容易觉得自己做了“坏事”,才惹得父母发火,并且因此感到愧疚。即使成年后,孩子也会继续背负着不称职的罪恶感,很难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由此引发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反过来也将影响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原生家庭中毒的孩子要如何疗愈

二 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

1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这样的家庭里,孩子热爱自己的父母,并且坚信他们都是好人,甚至把父母曾经的所作所为当做完美的偶像顶礼膜拜。

2 不称职的父母

那些集中精力在自己的身体和情感维护的家长,向他们的孩子传递了这样一条明确的信息:你的感受无关紧要,只要我自己最重要。

在父母期望的驱使下,孩子从小就一力承担起所有的责任,接着不可避免地感到力不从心,之后因为无法胜任而产生罪恶感,继而加倍努力试图挽回颓势。这是一个足以耗尽心力的恶性循环,引发的后果必然是与日俱增的失败感。

3 操控型父母

在胆怯焦虑的父母的过度控制下,孩子会变得焦虑和胆怯,很难成熟起来。当这些孩子不如青少年时期和成人期时,许多人仍然无法摆脱对父母一直以来的指导和管控的需求。父母便名正言顺地继续对他们的生活横加干涉和操控,并常常成为孩子生活的主宰。

在原生家庭中毒的孩子要如何疗愈

4 酗酒型父母

这样家庭里的孩子星世界在伪装自己生活一个“正常家庭”,这对孩子极为有害,一个孩子总是被迫对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说谎,对孩子来说,想要培养强大的自信心几乎是不可能的。

5 身体虐待型父母

身体上虐待子女的父母都季度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只要有负面情绪需要发泄,他们就会选择对孩子动粗。体罚孩子已经成为他们对抗压力的惯性做法。

对孩子实施身体伤害的父母,往往自己就生长在充满暴力的家庭,他们成年后的大部分虐童行为正是重演他们童年时的体验和感悟。他们的角色榜样就是曾虐待自己的父母,而暴力就是他们学会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的唯一手段。

6 言语虐待型父母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如果你无所不知的父母认定你是个坏孩子,那你就一定是。侮辱性的称呼,贬损的评价以及轻蔑的指责都会向孩子们传递非常糟糕的自我评价信息,并对他们将来的幸福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7 性虐待型父母

乱伦或许是最残酷最令人难以启齿的经历了,这背叛了孩子和父母之间最基本的信任,也摧残了孩子的感情。这些弱小的受害者完全依赖于他们的侵害者,他们无处可逃,也无人可以求助。保护者变成了迫害者,现实变成了囚禁这不可告人的秘密的牢笼。乱伦摧毁了童年最宝贵的本质——纯真。

在坦诚,温馨,沟通良好的家庭里从来不会出现乱伦的状况。

在原生家庭中毒的孩子要如何疗愈

三 中毒孩子的解毒策略

1 不要过度神化父母

将有毒的父母拉下神坛,让他们回归凡人姿态,当你找到勇气实事求是地看待他们的时候,你才能在与他们的关系中实现力量的平衡。

2 无须对父母负责

面对不称职的父母,首先弄明白自己是受错误的逼迫过早成长起来的,本该属于你的童年生活被夺走了。其次,你必须承认,你在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一旦踏出了这第一步,你便会发现,自己第一次瞬间找到全新的精力之源——这一生中你耗费在有毒父母身上的精力,最终却可以用来帮你做出改变:变得更爱自己,对自己更负责任。

3 重新掌握对自己人生的控制权

操控型父母的子女成年后,很难把自己视为脱离父母存在的独立个体,也不懂得区分自己和父母的需求。在子女能够把握自己的生活时,父母就应该停止对他们的控制,而有毒家庭里,这种健康有益的关系剥离会滞后多年,甚至永远无法实现。

只有当你做出改变,重新掌握对自己人生的控制权时,这种剥离才得以实现。

在原生家庭中毒的孩子要如何疗愈

4 不能改变父母,那就改变自己

你的幸福没必要仰仗父母。在酗酒型家庭里,即使父母一成不变,你一样可以战胜童年时期遭受的创伤,并摆脱他们对你成年后生活的控制,你只有坚持努力就好了。

5 被虐待孩子会不自觉地步父母的后尘

被虐待型家庭的孩子虽然绝不希望成为父母那样的人,但是,许多年来,大家都认为受虐的孩子最终会成为施虐的父母。

不过,当前的研究提出来质疑,研究显示,许多童年受虐的孩子长大后并没有成为施虐的父母。他们中也有很多人难以接受温和的非暴力的教育手段。

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刻意不给孩子制定规矩,或者不会强制执行定下的规矩。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同样具有负面影响,因为孩子需要规矩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和暴力虐待所造成的伤害相比,过度纵容孩子的弊端倒显得无足轻重。

当然,情况严重者需要寻求正规的心理治疗,但是无论哪种情况,都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的新生活充满期望。

在原生家庭中毒的孩子要如何疗愈

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个体系并非你的父母所发明,而是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整套逐渐累积而成的感受,规则,交流,观念。当你小的时候,家庭就是你的全部,家庭教会了年幼的你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你才能够决定自己是谁,该如何与人相处。

苏珊·福沃德的这本《原生家庭》的主旨并不是要控诉有毒的父母,而是要传授具体的对策给那些曾经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让他们重获勇气和力量,发现与父母以及其他人相处的新模式,重建全新的自信和自我价值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在原生家庭中毒的孩子要如何疗愈

心理学家武志红作序推荐,“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这句话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你紧锁的封尘已久的心门,突然间,情绪失控,仿佛开了闸的洪水汹涌而来。

读这本书,疗愈在原生家庭中受伤的孩子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