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同煤集团:加速前行 着力培育创新生态

◎王沁澔|文

出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举措,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高效通道,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研发人员待遇……

近日,同煤集团认真贯彻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研究制定《同煤集团贯彻落实山西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实施方案》,在“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布局中,率先发力,加速前行。

给优秀人才以厚待,给科技创新以重奖。这是同煤集团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重用科技创新人才的真实写照。

开辟通道,人才强企

同煤集团始终把培养、管理和使用合格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提高待遇、选拔培养上精准发力。

4月9日,同煤集团党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通过了《同煤集团贯彻落实山西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实施方案》,就深化人才激励机制改革,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再放“大招”。

根据《实施方案》,同煤集团将给予首席正高级工程师享受正处级年薪待遇,首席高级工程师享受副处级年薪待遇,首席工程师享受副三总师年薪待遇;获得勘查设计大师资格,经单位聘任后,享受正处级年薪待遇;获得一级注册类职业资格,经单位聘任后,享受副处级年薪待遇;获得二级注册类职业资格,经单位聘任后,享受副三总师年薪待遇。均比照集团公司机关职能部门年薪待遇标准执行。

近年来,同煤集团大力实施创新型管理人才培育计划,确立“1311”选人用人标准,建立优秀年轻后备人才库、强化优秀青年人才专项培养、注重生产一线历练,分层次、分系统、分梯队,补上人才短板,涌现出了一大批能够委以重任的优秀人才。截至目前,共有113名80后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集团中层领导岗位,29名干部走上了矿长或董事长岗位。第一学历大学本科以上的中层干部占比由23.5%提高到39.3%,中层干部平均年龄由50.5岁下降到47.1岁,下降了3.4岁。

同时,通过创建优秀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依托技师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师带徒、传帮带”,“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阵地和载体,大力培养、挖掘人才。修订《优秀人才管理办法》,对评选出的优秀人才,分别给予年薪待遇、津贴补助、一次性奖励;出台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畅通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促进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全面发展。

完善机制,科技兴企

同煤集团以科技创新制度改革,保障创新、鼓励创新,为加快建设“创新、和谐、富强、振兴”的新时代同煤注入强劲动力。

近日,同煤集团党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通过了《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发项目管理办法》《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及省部立项项目(课题)间接费用管理办法》。特别是新修订的《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最为“吸睛”的就是将荣获各级科学技术奖的奖励标准大幅提高。

该《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将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由原来的3万元、1.5万元、0.8万元提高到6万元、3万元、1.5万元;新设立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科技创新团队奖,每项奖金均为20万元。对于当年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和专利申请的再进行配套奖励,获得国家奖一、二等奖,集团公司配套奖励150万元、100万元;获得省部级奖一、二、三等奖,集团公司配套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对于当年申请受理成功的专利,一次性奖励发明专利5000元,实用新型专利2000元,对专利授权、转让交易后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再进行重奖鼓励。

新举措必将点燃新火种,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活力,在同煤集团掀起新一轮科技创新的热潮。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

依托雄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同煤集团先后创建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技术中心、同大科技研究院、双创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行业拔尖人才、山西省优秀专家达200多人。

在全面打造科研平台硬件的同时,同煤集团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有效对接各类创新资源,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与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煤科工集团等科研院所以及袁亮、武强等10多名院士团队进行产学研合作,先后吸引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邓存宝、大连大学夏洪春等10多名博士进站,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难题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科技研发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锻炼集团内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为加快科研成果集成转化,今年,同煤集团将全面推进国家重点研发项《特厚煤层智能化放顶煤综采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在以塔山煤矿8222工作面主战场攻克国产惯导智能控制技术装备的基础上,分别在同忻矿研究智能化放煤技术进一步减人提效项目,在马道头攻关煤矸智能识别技术装备项目。同时,在麻家梁煤业公司建设14211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辅助运输及人员定位系统、自动化系统,探索研究5G技术在采掘工作面、煤矿主运输、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

如今在百里煤海处处涌动着创新热潮,随着一系列新举措的落地,必将开启同煤集团科技创新的新时代,推进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为我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贡献“同煤智慧”和“同煤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