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煤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让智能化工作面更“智能”!

  同煤集团六届二次职代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产能”,今年要改造建设塔山、同忻、麻家梁、晋华宫、马脊梁、燕子山等10个智能化工作面。目标就是导向,围绕智能化工作面建设,同煤集团工会积极组织各单位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动员广大员工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活动中,“雷雨创新工作室”等一批以劳模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通过技术革新、技术攻关,为高质量推进同煤集团智能化工作面建设融入了更多智能元素。

  岳云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以燕子山矿“机电能手”岳云为骨干的攻关团队。他们在燕子山矿智能化工作面8214设备设计中,针对采煤机移变采样板立项攻关,通过改进移变采样板电路,让移变采样电压平稳,避开了设备启动开关接触器瞬间中性点偏移产生的报漏电闭锁故障,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智能化不仅是“点”的智能,更是“面”的智能,系统内与系统外必须实现信息同步与协作配合。燕子山矿克尘工作室在智能工作面安装了由供水自动控制装置组成的采煤机负压二次降尘系统,实现了降尘抑尘设备的智能化。

同煤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让智能化工作面更“智能”!

  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是智能工作面建设的重点。早在2017年,马脊梁矿雷雨工作室带头人王雷雨就着手开始建立信息与自动化专业技术研究小组。他们与同煤技师学院、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及大同大学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把“嵌入式软、硬件系统”“现场总线系统”“3D打印”“井上、下网络传输”等自动化及信息领域的专业技术应用到本矿的矿井智能化建设中来。截至目前,该创新工作室的大功率LORA技术无线数传电台、矿用传感器的远距离传输在煤矿井下的技术应用等均取得一定成果。

  麻家梁煤业公司14402工作面是该公司第一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为解决不同系统间通讯效率问题,耀鹏劳模创新工作室专门立项了“贝克控制系统和天马控制系统数据通信、调试”及“液压支架自动移架信号传送”两项课题,采用有线网路通讯技术,实现采煤机工作状态监视与控制和视频图像的实时跟踪。他们将不同的控制系统集成到集控车上,达到不同系统的数据调用及相互通信、配合,统一形成综采工作面可视化,全面实现了该工作面“自动控制为主、远程干预为辅”的自动化生产模式。

  劳模创新工作室设立初衷就是充分发挥广大劳模“传、帮、带”作用,通过劳模带头人凝聚创新力量、激发团队创新潜力,围绕企业重点课题展开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并及时推广创新成果,推动技术革新,提升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同煤集团已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60个,攻关方向包括综采、机掘、运输、通风、机电、化工、电力等多个工种,在技术带头人的引领下,许多大学生技术员已成长为团队的技术骨干,他们不仅是团队的新鲜血液,更是创新的中流砥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煤集团智能化矿井建设为劳模创新工作室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百里煤海,一大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开拓创新,认真实践,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积极为智能化工作面建设建言献策,加油助力,为推动同煤集团高质量发展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