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者》兴趣的巨大力量!360创始人周鸿祎,从小就为计算机狂

曾经我从《腾讯传》和《AI人工智能》两本书里看到周鸿祎的故事,才知道他是360的创始人,之前我从没听说过此人。

书里他似乎是一位直率、有趣又强硬的企业家,最近恰好发现了他的自传《颠覆者》,豆瓣打分8.1分,于是我有些好奇的打开了这本书。

01

看看书名,让人不由感慨是不是所有的成功人士都自认为自己改变了世界,气势很大啊!像《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乔布斯传》里的经典语录“你是想一辈子卖糖水呢,还是想改变世界?”

然而每每读完,又觉得他们名符其实的影响了世界。身处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这些天之骄子又恰恰赶上了这波浪潮,而互联网领域对世界的影响力又是最快最明显的。

何为颠覆者,在他的另一本书《我的互联网方法论》里多处阐述,意指颠覆式创新,精髓就是屌丝逆袭,刚开始时走的商业模式不被主流市场的领先者看好,最后又往往奇迹般的击败行业老大。

颠覆者必定打破原有行业的平衡,把老旧的大公司从行业中挤出局,因此也必然引起公愤。当我翻开知乎,果然看到大量的对360的意见,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想看完这本书,或许大家会改变对他的看法。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他对计算机学习的那股劲,还有创业中屡战屡败的经验教训,以及商战中的残酷和尔虞我诈,剧情狗血程度绝不亚于任何商战题材的电视剧。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解答了我关于国外科技巨头,为什么来中国发展总是屡战屡败,被一些创业小公司挤出局。比如雅虎、谷歌、微软、Uber、eBay、Facebook等等。

因此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颠覆者》,内容非常的接地气,读完它必让你有所收获。

下面我从周鸿祎的童年说起吧!

02

周鸿祎出生于1970年的河南郑州,从小调皮好动,经常捅娄子,给父母招惹了很多麻烦,也是让老师又爱又恨的学生。

他成绩很好,从小就是妥妥的学霸。小学跳过级,但是在课堂表现上又是学渣风格,每节课只能集中精力听二十分钟,其他时间就神游了。

《颠覆者》兴趣的巨大力量!360创始人周鸿祎,从小就为计算机狂

小学时,学校的功课只花去他三分之一的精力,因此他有时间海量阅读,无意中练就了速读的功底。这让他在后来成为理工男时,避免了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往往又是很多理工男的软肋。

小学毕业后,他考入了重点初中郑州八中,仍然调皮捣乱爱挑事,常常惹怒老师,甚至招惹上警察。

初中阶段,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事有两件。一件是依然沉浸于海量的阅读之中,另一件是接触到计算机。

他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折腾各种无线电设备,甚至自己买来各种电阻、电容组装音响。中学时小周鸿祎受父亲学习电脑的影响,开始自学揣摩Basic语言书,但是很多内容看不懂。尽管如此,他对计算机的兴趣还是被真正地引发了。

于是他让家里订了一份《少儿计算机报》。在报上,他常常看到一些同辈少年的文章,而这些少年后来也成了行业里的领军人物。

这份报纸对他影响很大,让他了解了很多美国的各种计算机软件。这在上世纪物质匮乏的80年代,对他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为他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03

中考时,他考上了重点高中,因为离家太远又缺乏自律,半年后他的父母让他就近上了一所普通中学。而对他来说,普通中学更适合他这种不喜欢被束缚的人。

在重点高中的电脑课上,周鸿祎终于有机会亲手摸到电脑了,这让他激动不已。每次电脑课他都是有备而去,手抄了计算机报上的程序去运行。

后来转到普通高中,学校没有电脑室,但是他发现教务处有一台电脑,于是想尽各种办法和老师套近乎,才有了随时享受上机的特权。

很多时候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如果他不积极争取上机的特权,那么他的编程能力也不会如鱼得水。

他常常把报纸上的程序抄下来,然后上机去改动运行,看看结果怎样。对计算机的好奇心让他乐不思蜀,完全沉浸其中。

《颠覆者》兴趣的巨大力量!360创始人周鸿祎,从小就为计算机狂

因为学习电脑是出于自身爱好,没有人要求他按照特别的规范去写程序,这反而让他没有被规范束缚,成了一个带着问题去学习的人,也让他意识到这将是他今后要从事的工作。

周鸿祎是幸运的,在大多数人工作后还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时,他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使命了。在一次班会上,老师让同学们谈谈理想。那时的周鸿祎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电脑软件,改变世界。

因为对计算机的兴趣,他打定主意上大学就要上计算机专业。一波三折后,他被保送提前录取进了西安交通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和通信。

04

进入大学,他那祸事不断的风格,在大学生活还没正式开始时,差点因为打架而让他面临被学校开除的险境。

起因是一位同学喜欢找他宿舍的一位老乡混吃混喝又不出钱,他看不惯就主动替别人出头,结果被报复,不仅生活费被抢走,还头破血流被缝针,此外还要上供两条烟。

没了生活费又不敢告诉家里人,周鸿祎只好去摆地摊。他把高中同学用过的高考参考书,搜集了过来在校门口卖,毫不费力的卖完了。

后来他看到别人在集市上用电脑帮人算命,于是自己编了个计算周期的小程序,到电影院门口帮别人“科学算命”,大受追捧,但很快被城管驱赶。

两次成功的小生意,让他在今后的创业道路上有了自信,无所畏惧。

在他挣到了足够的生活费后,他又不甘心上次被报复的事,想方设法找同学帮忙收拾了对方一顿。而对方跑到学校把他告了,学校准备开除他。

而他被保送录取进的这个班,本来就云集了学霸中的翘楚,只收重点中学的学生和全国竞赛一等奖的学生,对他来说能意外进入这个班已经很不容易。

周鸿祎终于着急了,在班主任的帮助下,学校最终给他通报批评的处分,没有开除。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一场架却开启了他的商业活动,而计算机又带给他巨大的能量,让他意识到有了计算机,原来可以什么都不用怕。

05

保送班里,学习压力很大,班上实行的是末位30%淘汰制,因此学习氛围很浓。

四年的大学生活,周鸿祎把所有的精力完完全全地投入了他热爱的计算机,把图书管里所有的计算机书都通读了一遍,完成了从一名计算机爱好者到专业计算机从业人员脱胎换骨的蜕变。

大一的基础课程,周鸿祎成绩一般。到了大二,这个班拆分为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与自动控制专业,而当时计算机专业的前景还不明朗,但周鸿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这个选择让他如鱼得水,因为他是为兴趣而学,带着好奇心和问题去学。

大学期间,他有两大爱好。一大爱好是品读程序,细细品味着程序之美,痴迷于其中的写作韵律;另一个爱好就是带着当时流行的3.5英寸软盘,到处去拷软件。

当时软件交换的主要来源,是靠学校各处贴着的大海报来进行的,尤其是食堂前面的大海报。对于不了解的软件,他还要想办法去搜集说明书,有时甚至要挑灯亲手抄写借来的说明书。

在上世纪80年代,电脑还没普及,能随心所欲地使用计算机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因此周鸿祎经常冒用逃课同学的名去蹭机。只要能在机房待着,他就沉浸其中。对他来说,使用计算机少一个小时都不行。

《颠覆者》兴趣的巨大力量!360创始人周鸿祎,从小就为计算机狂

第一次成为黑客,却让他陷入窘境。

一次他无意间攻破了学校计算机中心,又不小心挪动了里面的口令文件,糟糕的是挪动后忘了放哪,退出来后造成整个计算机中心瘫痪,只得去老师那坦白,后来老师没办法只好重装系统才恢复正常运转。

在大二时他加入了学校要求的课题组,并且主动编了个程序把老师和同学从繁琐的课题程序研究中解放出来,令老师刮目相看,因此也获得了一些特权。

06

读大学时,内心长久以来创业的梦想越来越强烈,他开始刻意锻炼自己,大三以后开始在外面打工,无论是专业内的编程,还是专业外的销售,他都乐于尝试。

不仅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技术上的棘手问题,还抓住机会去学习销售的整个流程。

大学还没毕业时,他向打工的公司经理自告奋勇跑到北京中关村,帮公司采购设备,学会了怎样开发票和运输,这些实践为他今后创业不再惧怕。

另外,打工的公司开设了电脑培训班,安排了他当讲师。这让他第一次接触了小白用户,让他开始明白对程序员很简单的东西,对小白来说解释却很费劲,做产品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上考虑,化繁为简,让用户易于接受。

讲师这个经历无意之间还锻炼了他的演讲能力,让他创业后演讲时成为麦霸打下了基础。

从高中时,周鸿祎就开始怀揣创业的梦想,而大三时在火车上阅读的《硅谷热》,更是让他热血沸腾,决定像硅谷的年轻人一样做出神奇的产品,去影响世界。

硅谷是近几十年来各种电子设备的诞生地,是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这里诞生了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英特尔、甲骨文等一大批闻名世界的高科技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颠覆者》兴趣的巨大力量!360创始人周鸿祎,从小就为计算机狂

周鸿祎后来被保送到西安交大的研究生院,因为一心想创业,他报了管理专业。

然而没读几天他便没了兴趣,感觉没有工作经验就学习管理很荒谬,于是他开始逃课,也不打算要这个研究生文凭了,与其浪费时间要一个没用的学位,不如立刻去创业。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周鸿祎从小并不是老师心中的标准优等生,然而他很幸运的阅读了海量的书籍,并找到了真正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我们看到了他学习计算机早就超越了常人所能企及的热情,理所当然的习得的知识也必将为他带来巨大的力量。

那么,在读研期间,周鸿祎创业遇到了哪些困境呢?有没有成功?理想在现实世界里实施会有哪些未曾料到的复杂性问题呢?

更多文章解读请翻阅我前面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