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尽管被命运削弱、依旧去寻求而不屈服

李清照:尽管被命运削弱、依旧去寻求而不屈服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她饱读诗书,她的诗在宋代独步一时。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她几乎算是自由恋爱嫁给了三观一致的真爱。

在经历战乱,身为一个女子却写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有气魄的诗。

在丈夫因战乱去世,被蒙骗改嫁发现真相后,即使法律禁止女性提出离婚,仍然果断踹渣男。

这女孩确实有点“野”,这女孩就是李清照。

她的野劲儿从她的诗词中就可窥一斑。

后人称她是婉约派诗词的代表,但她的性格里不光有婉约的一面,还有不羁与自由的一面。

她的成长轨迹,对当时处于封建时期女性的自我成长与发现有着重要的历史启发。

那她的人生又有多野,多酷,多洒脱呢?

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极其热爱藏书,儿时的李清照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生活条件优渥,她的才华得到了自由生长,父亲并没有因为她是女孩就限制她的才华发挥,我们从她的诗中就可以看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自由且快乐。

李清照:尽管被命运削弱、依旧去寻求而不屈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她们在湖边嬉戏,一群少女划着船望着无边的荷花,拥有着最简单的快乐,日暮渐渐暗下来,夕阳里少女们剪影伴着湖面的微光,仿佛这样的日子会永远持续下去,她们与这一群白茫茫的鸥鹭定格在这美好的时光里,读起来回味无穷。童年记忆像宝藏一样,即使后半生经受战乱、挚爱离世,这些美好,这些记忆或许是她坚强活下去的寄托

在那个年代女性其实是脱离主流文化圈之外的,正因为没有被当时的文学规矩所束缚,李清照所做诗词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具有明显的辨识度。

李清照:尽管被命运削弱、依旧去寻求而不屈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冷冷清清的秋季与她的心一样萧瑟,这是后半生人生的凄凉,家庭变故,与挚爱的丈夫分隔两地,忆起旧时幸福时光,这愁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独自在窗前徘徊,窗外的落叶堆积起来,像她的愁绪一样越堆越多,那后院盛开的菊花也无心采摘,她期盼着重回往昔的时光,战争能尽快结束,梧桐下着细雨那忧愁像细雨一样连绵不断。她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女孩,那个被爱人捧在手心的女子,有些时候,总要一个人去面对走过一段孤独的旅程,成长往往不是慢慢变成熟的,而是因为某种契机、某种变故在一瞬间长大的,此时的境遇已是物是人非了,她说:欲语泪先流。这时的李清照写了很多相思之苦,孤独凄凉之情。身为女性这个时候她并没有什么家国情怀,只抒个人情绪。可是她不知道此时的变故只是冰山一角,她必须成长起来,后期我们可以看到从柔弱走向独立与抱负的一个女性的成长。

李清照:尽管被命运削弱、依旧去寻求而不屈服

下半生李清照流亡南方,丈夫死于战争,她在孤独与战乱中完成了个人的成长与救赎。她顽强的生存,用性命保护文物,并补全丈夫李金诚未完成的《金石录》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财富。

尽管被时间消磨,被命运削弱、依旧去奋斗,探索、寻求,而不屈服

她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看她晚年所做的诗已不再同于儿时的“乐”与少时的“愁”,更多的是一种理想与豪健的情感,她突破妇女的情意与见识,写出“星河欲转千帆舞”的意向,充满豪放之情。

她老年时写出“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度淮水”

仰慕木兰可以举起刀戟上场杀敌,可是此时她已经老了,但仍然希望有一天能回到北方。都可以看出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她的诗中不仅有女性细腻的一面,又有男性刚烈的一面,正是因为这样她的诗读起来没有柔到发酥的感觉,也没有太刚硬从而显得很粗糙。在美学中理论中,万物都讲究和谐,不管是构成还是色调都讲究对比与统一,像一幅画中色彩的冷色和暖色一样,李清照刚柔并济,善用叠字,节奏感强,所以李清照的诗读起来极具美感,不落俗套。

荣格说:只有抛开对外物的追求,才能达到灵魂的所在。人若找不到灵魂,必将陷入空虚的恐惧,而这恐惧将挥舞长鞭,驱使他绝望盲目地追求空洞的世事。

李清照生活优渥时不贪得享乐,与琴瑟之和的丈夫致力于文物收藏,以诗词为信仰。家境破败、经历战乱时,可以从柔弱变得坚强,以家国情怀为理想,她的优雅的转变,正是活出了一个高贵灵魂应该有的全部。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永远的李清照,永远的千古第一才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