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趨嚴!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寶、微信支付還有競爭優勢嗎?

近日,艾媒發佈了2018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報告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發展現狀、盈利模式、並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競爭優勢,未來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寶、微信支付還有競爭優勢嗎?

監管趨嚴!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寶、微信支付還有競爭優勢嗎?

2010年監管放開 第三方支付機構進入

銀行卡收單是收單機構與特約商戶簽訂銀行卡受理協議,在特約商戶按約定受理銀行卡並與持卡人達成交易後,為特約商戶提供交易資金結算服務,並獲得手續費收入的行為。傳統模式中該業務一般在線下完成。由於網絡支付的興起,銀行卡收單的內涵已從線下拓展到線上基於無卡形式的收單,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銀行卡收單市場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達70.4萬億元

2010年,監管層正式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開放收單業務,並實行牌照監管,改善了行業混亂局面。至此,第三方支付機構成為銀行卡收單市場中的主要參與者。監管層放開後,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卡收單交易規模迅速增長,2013-2015年間增長率均超過100%。2016年,面向C端用戶的支付工具發展衝擊了銀行卡收單業務規模,發展迅速有所減緩。2017年,銀行卡收單交易規模達70.4萬億元。

監管趨嚴!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寶、微信支付還有競爭優勢嗎?

線下收單較線上收單佔比高、增速快

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卡收單市場中仍以線下收單業務為主,其交易規模大致佔到80%左右。線下收單的交易規模從2013年的5.1萬億元增長到了2017年的55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了81.2%,增長速度較快。企業端的線上收單業務由於談判成本高,商戶滲透率較低,仍有較大的市場容量。

商家手續費為收單業務的主要來源

進行收單業務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大多主要面向B端提供代收服務收取手續費,費率按照市場價格自行協商、調整。而主要服務於C端用戶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像支付寶、微信支付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髮卡行的角色,可由清算機構整合其支付接口,對接給收單機構。該類機構並不直接為商戶收單,但在交易中也分得一部分手續費。除手續費外,收單機構在向特約商戶提供收款服務中還涉及到收款機具、SaaS的銷售,並按照具體情況收費費用。

監管趨嚴!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寶、微信支付還有競爭優勢嗎?

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競爭優勢

支付渠道多、費率靈活等成為主要利好因素

銀行卡收單市場中,第三方支付機構及銀行是主要參與者。相比於銀行來說,第三方支付機構由於合作商戶拓展服務商、市場調節收費、對接銀聯/網聯獲取支付渠道、重視增值服務開發等,在獲客渠道、費率、產品支付渠道、增值服務上均有一定的優勢。

第三方支付的市場潛力

線下支付規模增長,推動支付機構線下收單業務發展

線下支付在2018年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發展銀行卡收單市場有較大的貢獻,原因有兩個:

監管趨嚴!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寶、微信支付還有競爭優勢嗎?

1.線下消費整體規模穩定增長推動支付機構線下收單業務發展。隨著電商流量觸達天花板、網絡購物規模增長率持續下滑,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電商交易場景下的競爭格局初定。相反,線下消費規模仍然以較為平穩的速度保持增長,到2017年,線下最終消費總額已超過37萬億元。

2.線下支付中,商戶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收單的比例提高。一方面用戶將會在更多消費場景中使用掃碼支付、NFC支付等非現金支付方式,另一方面使用第三方支付機構收單服務的商戶比例將會提高,不再限於大型、連鎖商戶。

監管趨嚴!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寶、微信支付還有競爭優勢嗎?

信用卡市場發展,利好支付機構線下收單業務發展

近幾年,花唄、京東白條等消費信貸產品的覆蓋面不斷拓展,消費者對先行消費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們的消費頻次。消費者的消費活躍度不斷提升的同時,銀行卡消費的習慣也逐漸養成。2017年,國內信用卡的髮卡規模達到5.8億張,使用人數從2013年的1.6億增長至3.0億,增長了將近90%。未來,各大銀行大力發展信用卡辦卡、消費利好第三方支付機構線下收單業務的發展。

監管趨嚴!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寶、微信支付還有競爭優勢嗎?

線上理財、信貸發展推動支付機構線上收單業務發展

理財、信貸等金融業務在第三方移動支付中佔據著將近20%的份額,在互聯網支付中佔據40%的份額,是線上收單的主要場景。隨著監管層面的政策的完善、市場合規程度的提高,互聯網金融業務將會進一步發展,帶動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金融場景的交易規模進一步擴大,故此,線上金融服務的繁榮會有力推動第三方支付機構線上收單業務的發展。

文章來源:福建速匯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