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中他們僅用了33天,就將47座橋樑修復竣工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打響。為了使濟南至徐州段能提前通車,支援淮海戰場。在“快修鐵路,支援前線”“建設一條人民鐵路”口號的鼓舞下,廣大地方群眾和鐵路工人們團結協作,艱苦奮戰,創造出了驚人的奇蹟,進發出了驚人的力量。他們僅用33天,將長達110公里、大小47座橋樑完全修復竣工,使濟南至徐州段提前了一個月通車。修復這段鐵路需要枕木17萬根,夾板2.5萬副,道釘75萬顆,螺絲5萬顆,2萬立方米土方。沿鐵路線的人民群眾得知為支援淮海決戰需要搶修鐵路用的枕木,便積極行動起來。滋陽一縣就徵購枕木達15000根;離山(滕縣西北新設縣)、鄒縣、滕縣、濟北(濟寧北戰前新設縣)、曲阜等縣,一邊準備木材,一邊發動木匠集體趕製枕木,組織大小車輛搶時間運送。各縣動員了240多個鐵匠爐晝夜打製夾板、道釘,許多鐵匠鋪自發合爐成立不同工序小組,進行流水作業。這種方法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保證了任務的完成。搶修鐵路所需的其他各種器材,由於農村廣大人民群眾和城市工人齊心協力,這些物資很快就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運來,17萬根枕木在不到20天的時間就全部落實並送到鐵路線上。

淮海戰役中他們僅用了33天,就將47座橋樑修復竣工

淮海戰役中他們僅用了33天,就將47座橋樑修復竣工

淮海戰役中群眾用小推車支援前線

開封的鐵路工人工程隊,聽到商丘解放的消息,連夜趕到民權縣,僅用2天的時間就鋪修好被破壞的路軌。平漢路鄭州段鐵路搶修隊的工人,冒著持續數日的大風雪,在路基、路軌全掩埋進厚厚的積雪裡的情況下,他們不畏冰雪嚴寒,工人們頂風冒雪,克服困難搶修鐵路,一段一段完好的鐵路在他們的搶修中不斷向前伸展。

徐州鐵路工人們保護了大量的鐵路機車、車輛以及機器設備等免遭敵人破壞。徐州解放後不到20天的時間裡,以徐州為中心,東到新安鎮,西至洛陽,南抵宿縣,北達濟南的鐵路全部通車,隴海和津浦路也得以貫通。

據不完全統計,鐵路工人和後方人民群眾共搶修鐵橋68座,涵洞228座,修復鐵路220裡。同時通往前線的大路、公路、橋樑也已修復。東從黃海,西至運河,南到隴海路,北達膠濟路的主要交通幹線全部暢通,有力支援瞭解放軍取得淮海戰役的勝利。

本文原刊於《人民政協報》2019年9月5日10版 春秋週刊

審核:楊春 解豔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