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國略談(十四)冉閔的榮耀戰績史,以及與慕容恪的生死決戰

上篇講述了在暴君石虎死後,他的幾個兒子為爭皇位自相殘殺,冉閔趁亂掌握朝政,後來殺石鑑,於公元350年二月在鄴城自立為帝,建立冉魏政權。新興王石祗聽說石鑑已死,於是同年3月在襄國稱帝,改年號為永寧。冉閔、石祗交戰多次,互有勝負。公元351年石袛派遣大將劉顯率領七萬大軍進攻鄴城,被冉閔殺的大敗,斬首三萬餘,劉顯兵敗回去後,殺了石袛自己當了皇帝,然後接著跟冉閔打。直到公元352年,冉閔攻克襄國,將劉顯和趙國文武大臣斬盡殺絕,石虎的另一個兒子石琨逃到晉朝被斬首示眾,至此,羯族石家一門徹底滅絕,退出了歷史舞臺。這些在“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三)”裡都有詳細講述。

冉魏是北方“五胡十六國”亂世時期少數幾個由漢人建立的國家,雖然存在時間很短(才兩年多),但是他的一生也很傳奇,下面簡單說一下他的情況 :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四)冉閔的榮耀戰績史,以及與慕容恪的生死決戰

公元309年,乞活軍在黎陽的一支在與匈奴漢國軍隊的交戰中被打敗,冉閔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親人都歿於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個11歲的少年——冉良(冉閔之父),帶領所部乞活餘部繼續與漢趙軍隊英勇戰鬥。公元310年,石勒(此時是漢政權前趙大將)攻打河內郡,石勒見兩軍陣前的一少年(冉良)英勇非凡,長而勇悍,精於騎射,陣前臨矢石不顧。勒贊曰:“此兒壯健可嘉”!後來石勒建立羯族後趙國,成功擊敗陳午,俘獲冉良(冉閔之父)。當時冉良十二歲,石勒命石虎收他為養子,並改名為石瞻。冉良勇猛多力,攻戰無敵。歷任左積射將軍,封西華侯。 公元327年,冉良在和匈奴前趙的戰鬥中戰死。冉良死後,留下年幼的冉閔,他除繼承了父親的勇猛外,還善於使用智謀。冉閔年幼時就果斷敏銳,冉閔成年後,身高八尺,驍勇善戰,勇力過人,多計謀。 授任建節將軍,改封修成侯,任北中郎將、遊擊將軍。公元333年,石勒死,其位由兒子石弘繼承。翌年,石虎(石勒堂侄)廢殺石弘,自立為王。335年,其首都由襄國(河北邢臺)遷至鄴(安陽邯鄲交界) 石虎在位期間,極其殘暴。

公元338年,石虎在昌黎之戰中大敗,後趙各路軍隊都棄甲潰逃,唯遊擊將軍冉閔三千漢軍獨全,他以此三千騎兵夜破燕軍大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燕軍首三萬,一戰成名。此戰挽救了石虎的十幾萬大軍的存亡,戰後被提拔為北中郎將。鹹康五年(後趙建武五年,339年)八月,東晉徵西將軍庾亮以為石勒剛死,後趙國內不穩,想出兵後趙,收復失地,結果被後趙打的打敗,冉閔也參與了這次戰鬥。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四)冉閔的榮耀戰績史,以及與慕容恪的生死決戰

↑————這些在《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一)石虎窮兵黷武耗盡國力,嚴刑苛政猛於"虎"》的篇中有詳細講述。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後來冉閔還參加了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事(當時北方燕代之地有內遷的丁零,烏桓,夫餘等各族各部,時常有叛亂,外有慕容鮮卑常發兵寇邊),在戰鬥中屢立奇功。一直到公元349年正月,戍涼州東宮衛梁犢等造反,結果被冉閔打敗,其威望更高,胡、漢各族宿將無不畏懼他。公元349年四月,石虎死後,冉閔擁護石遵稱帝,石氏宗室為爭皇位相互殘殺,並且皆欲除掉漢族冉閔,後來冉閔幫助石鑑奪得帝位,一度掌握朝政大權。石鑑幾次想謀害冉閔都未得逞,後來冉閔殺石鑑,自行稱帝,建立冉魏。公元350年,在得知石鑑被殺,石虎另一兒子石祗在襄國稱帝,兩人交戰多次,互有勝敗。後來石袛派遣大將劉顯率領七萬大軍進攻鄴城,被冉閔殺的大敗,斬首三萬餘,劉顯兵敗回去後,殺了石袛自己當了皇帝,然後接著跟冉閔打,大有一副不共戴天之勢。直到公元352年,冉閔攻克襄國,將劉顯和趙國文武大臣斬盡殺絕,石虎的另一個兒子石琨逃到晉朝被斬首示眾,至此,羯族石家一門徹底滅絕,退出了歷史舞臺。

——(詳細過程在《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三)中有詳細講述)。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四)冉閔的榮耀戰績史,以及與慕容恪的生死決戰

冉閔於公元350年稱帝,這一年對他有著特殊的意義,在之前的篇章裡主要講述的都是冉閔稱帝前參加的幾次戰鬥(而上面說的“昌黎之戰”是他的“成名戰”,有著特殊的意義),下面來講一下進入公元350年後一直到他兵敗被殺這段時期經歷的戰事 :

公元350年,冉閔率軍於淩水河畔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擒斬燕軍七萬餘人,斬首上將以上三十餘名,焚燒糧臺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後冉閔推翻羯趙,稱帝建國,年號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攻打各路胡軍。先後經歷六場惡戰。

(1)一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350年,石虎庶子石祗於襄國(今河北邢臺)稱帝,胡人將官紛紛響應。350年1月,後趙汝陰王琨及張舉、王朗率軍七萬伐冉閔,冉閔率騎兵千餘與戰於城北,大破之,石琨等大敗而去)

(2)再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350年6月,六月,石琨又率大軍10萬進據邯鄲,後趙鎮南將軍劉國自繁陽會之,冉閔又率軍大破之,死者萬餘人,劉國還繁陽;八月,後趙張賀度、段勤、劉國、靳豚集中約30萬主力於昌城,將攻冉閔,冉閔率軍反擊,戰於蒼亭,後趙軍全軍覆滅。)

(3)三戰以萬人斬胡首四萬——(351年,石祗部下劉顯在陽平之戰中為冉閔擊敗,被殺三萬多人,被迫投降冉閔,並回軍殺死石祗,從而後趙滅亡。七月劉顯又背叛冉閔,自稱皇帝,並率軍攻冉閔,為冉閔所敗;)(4)四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

(5)五戰又以步兵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十戰十捷!——(352年四月 ,冉閔與前燕將領慕容恪在魏昌城相遇,大戰十來回,連戰連捷)

(6)應該說“第六戰”是第五戰的繼續,在十戰十捷後,他與慕容恪的迎來了最終的“生死決戰”。

五、六兩戰會留在文末詳細講述一下。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四)冉閔的榮耀戰績史,以及與慕容恪的生死決戰

除了第六戰外,其餘其他幾番大戰,都打出了漢家鐵騎的威風,各地漢人紛紛起義響應,史載“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一舉光復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寧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勢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鑑、石琨、石寵、石蟠被滅,羯族的主力軍被消滅,石氏一門更是退出歷史舞臺。歷史記載,迫於冉閔和諸路中原漢軍的武力威脅,氐、羌、匈奴、鮮卑數百萬人不得不退出中土,各自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從此遷回萬里之外的中亞老家。在返遷的路上這些不同民族的野蠻胡族也相互進攻對方,掠殺對方,搶食糧食,甚至以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十個人中僅有二、三人。

冉閔與慕容恪的生死決戰

公元352年四月,前燕王慕容俊已攻下幽、薊二州,侵佔土地已達到冀州。冉閔帶領騎兵抵抗他,當時冉閔因鄴城乏糧,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後獨自帶領1萬人馬(步兵為主)外出尋糧,結果與前燕將領慕容恪在魏昌城相遇,被他的14萬大軍(大部分是騎兵)包圍。冉閔的大將軍董閏、車騎將軍張溫對他說:“鮮卑悍勇,近來連戰連捷,士氣正旺,而我軍剛剛經歷大戰,需要時間來休整,不如暫避其鋒芒,待其士氣低落、後勤補給不足時再行出擊。”可是暴脾氣的冉閔怎麼能夠聽進去這種露怯的言論,一意孤行,帶領主力部隊迎戰燕軍。

其實,冉閔與慕容恪的第一次交戰是發生在公元338年五月,也就是上面所說冉閔的“成名戰”。遙想十四年前,當時慕容恪是為了慕容家的存亡而戰,冉閔還是石虎的乾兒子,現在正好反轉,慕容恪為了慕容家的興復擴張、進取中原而戰,冉閔則是為了魏國、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而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時光流轉,因果輪迴。這一戰將是決定兩國命運的一戰,將是決定北方胡漢兩族命運的一戰,更是兩位絕世名將使勁渾身解數的巔峰一戰,這一戰不容有失。慕容恪還沒完全擺開陣勢,冉閔就迫不及待地率領親兵一擁而上,左持雙刃矛,右執鉤戟,一矛一戟,連鉤帶刺,只聽見人仰馬翻,燕國將士紛紛避讓不及,冉閔予取予求,如入無人之境,士氣頓時倍增,一時間竟然把燕軍戰線攪得人仰馬翻,燕軍紛紛潰散。慕容恪暫時對冉閔的勇猛無可奈何,只得下令後撤,擇日再戰。接連歷經十戰,冉閔均發揮神勇,令燕軍將士束手無策,連敗燕軍十次,雖未傷及主力,但是冉閔勇猛無敵的形象卻給燕軍將士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冉閔以一萬敵燕軍14萬,而且十戰連捷,可以想象冉閔的戰鬥力該是多麼強悍,燕軍想印象不深刻都不行。後來慕容恪利用人數優勢想到了一個擒獲

冉閔的絕招——鐵甲連環馬。慕容恪的“鐵甲連環馬”是精選五千善於射箭的鮮卑勇士,人馬都披上重甲,刀砍不透,箭射不穿,同時用鐵鏈把馬匹都連起來,結成方陣,守衛中軍,以防止冉閔衝破中軍大帳。這樣的連環馬方陣就是那個年代的坦克裝甲部隊,既能夠整體推進,又能夠分裂切割,就像是神一樣的存在。慕容恪這個“鐵甲連環馬”用意: 就是想辦法吸引冉閔來攻擊中軍,然後用“連環馬”和人數優勢進行合圍,一舉將冉閔拿下。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四)冉閔的榮耀戰績史,以及與慕容恪的生死決戰

慕容恪

於是,第十一次大戰開始了。這注定是一次名垂青史之戰!兩軍列好陣勢,慕容恪把“鐵甲連環馬”藏在在普通騎兵和步兵之後、中軍帥旗之前,然後故意亮出帥旗大纛(“纛”,古代軍隊裡的大旗)。冉閔遠觀慕容恪陣勢,忽然間眼前一亮,看到了慕容恪隨風飄揚的帥旗,心頭大喜,求勝心切,果然中計。他挑選精兵勁旅隨自己衝擊慕容恪,一行氣勢洶洶,直撲慕容恪“中軍大帳”而去,慕容恪指揮步兵和普通騎兵向兩翼撤退,冉閔一看,以為燕軍不堪一擊,於是便加速催馬向前,沒過多久,看到慕容恪帥旗下有一彪人馬,黑壓壓的一片,根本看不清兵士和戰馬的樣子,不管冉閔如何前進衝刺,這彪人馬就是徐徐向自己靠近,冉閔也不管不顧地全力衝刺。剛一交鋒,“鐵甲連環馬”軍對冉閔形成合圍,冉閔的矛戟刺在連環馬甲士的身上根本不起作用,縱然冉閔勇猛,但始終衝不出連環馬的包圍圈。這時冉閔猛然醒悟,這一切看似不堪一擊地表演都是陰謀,目的就是吸引自己前來送死。冉閔果斷調轉馬頭回頭撤退,這時左右翼早就形成合圍之勢,冉閔的隊伍被連環馬軍分割成若干小方陣,四周還有步軍和騎兵的合圍,魏軍已是甕中之鱉、插翅難飛。冉閔拼盡全力,奮千鈞之力、逞不世之勇,竟然單人獨騎衝出了連環馬陣的包圍圈,當然這其中也多虧了胯下的千里良駒——朱龍馬,和身邊忠心耿耿的親隨。冉閔在亂軍中硬生生地殺出了一條血路,一路往南絕塵而去,慕容恪立刻調動輕騎火速追擊,自然不能放虎歸山,冉閔胯下的朱龍馬是一匹日行千里的寶馬,冉閔數年來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皆仰仗朱龍馬的腳力,然而這一次,朱龍馬在連環馬陣前消耗了過多的氣力,疾馳二十多里後轟然倒斃。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四)冉閔的榮耀戰績史,以及與慕容恪的生死決戰

於是不可一世、勇猛無雙的天王冉閔被燕國追兵所擒,成了慕容恪的俘虜。慕容恪二話沒說,命人將冉閔押送至燕王慕容俊處,慕容俊看著眼前曾經不可一世的天王冉閔,破口大罵:“賊奴才你怎麼敢稱帝

?”冉閔倒也是條漢子,仍然不卑不亢:“你們這些人面獸心、狼子野心的胡人都敢稱王稱帝,我堂堂漢人英雄為何不能稱帝?”慕容俊大怒,命人鞭打冉閔三百鞭子,然後押送至龍城在祖父慕容廆(讀“偉”)和父親慕容皝(讀“晃”)墓前祭告。————(慕容廆、慕容皝、慕容俊是一門三傑,都是前燕明君,到慕容俊時,前燕疆域最廣,實力最強,這些會在後面的“篇章”裡再講)。

四月二十五日,慕容俊派遣慕容評率眾圍攻鄴城。劉寧及其弟劉崇率領三千胡騎逃向晉陽,蘇亥丟棄常山逃往新興。鄴城城中饑荒,人吃人,石虎時的宮人幾乎被吃盡。冉智年齡尚幼,蔣幹派侍中繆嵩、詹事劉猗奉表歸順東晉,併到東晉請求援軍。東晉濮陽太守戴施自倉垣出發,到棘津,制止住劉猹,不讓他繼續前進,向他索要傳國璽。劉猗隨派繆嵩返回鄴城報告,蔣幹沉吟未決,戴施便率領一百餘名壯士進入鄴城,協助鎮守三臺,騙蔣幹說:"姑且拿出璽來交給我。眼下兇寇在外,道路不通,不敢去送信。如果得璽,我會馳馬去稟告天子。天子聽說璽已在我這裡,相信你絕對忠誠,一定會派出足夠的軍糧來接濟你們。"蔣幹信以為真,便拿出璽交給戴施。戴施宣稱派督護何融去迎接軍糧,私下命令何融懷揣璽印送往京師。長水校尉馬願、龍驤將軍田香打開城門嚮慕容評投降。戴施、蔣幹用繩索懸垂著下了城牆,逃向倉垣。慕容評把冉閔的妻子董氏、太子冉智、太尉申鍾、司空條攸、中書監聶熊、司隸校尉籍羆、中書令李垣及諸王公卿士遣送到薊城。中書令王簡、左僕射張乾、右僕射郎肅自殺。慕容俊謊稱董氏得到傳國印璽,並獻給了他,因此賜董太后號為“奉璽君”,賜封冉智以海賓侯爵位。任命申鍾為大將軍右長史。命令慕容評鎮守鄴城。五月初三日(352年6月1日),慕容俊將冉閔被送到龍城祭告祖父和父親後,並在遏陘山將其斬殺。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四)冉閔的榮耀戰績史,以及與慕容恪的生死決戰

冉閔死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正史記載,決非杜撰)。冉閔壯志未酬,天地為之大慟,冉閔死後,冉魏國的臣子絕望至極,紛紛自縊,少部分逃往東晉,無一投降前燕。冉魏幾十萬漢人不甘受辱,紛紛逃向江南,投奔東晉。東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截擊,死亡殆盡。晉將自殺謝罪。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冉魏降將黃門侍郎宋斌等人謀劃尊奉冉智為主造反,事情敗露全被殺死。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四)冉閔的榮耀戰績史,以及與慕容恪的生死決戰

自此,由劉淵建立的漢國,以及劉曜即位後改國號“漢”為“趙”的前趙,石勒的後趙,以及後趙大將冉閔發動政變建立的冉魏政權被徹底消滅,漢國劉氏一脈、後趙石氏一脈,魏國冉氏一脈退出歷史舞臺。而鮮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替代後趙從此成為北方實力最強大的國家,慕容俊統治下的前燕,進入全盛階段,疆域在北方政權中也最遼闊,與南方的東晉和關中的前秦“三足鼎立”。

前燕盛時有今北京、河北、山東和山西、河南、安徽、江 蘇、遼寧的一部分,西接前秦,與東晉以淮水為界。其疆域“南至汝穎,東盡青齊,西抵崤黽,北守雲中”,與關中的前秦平分黃河流域。幽州,治薊,統6郡,其中4郡11縣在今北京市境:燕郡,治薊,所領15縣中之7縣,薊、軍都、昌平、廣陽、潞、安樂、狐奴;漁陽郡,所領之1縣,漁陽;范陽郡,治琢,其所領8縣中之2縣,良鄉、長鄉北部;上谷郡,治沮陽,其所領2縣中1縣,居庸。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四)冉閔的榮耀戰績史,以及與慕容恪的生死決戰

關於前燕的崛起以後會專門講述。下面繼續說一下冉魏,算是收一個尾: 由於冉魏王朝時間很短,大臣多自殺殉國,沒有人給冉閔寫書立傳。後來統治北方的北魏(鮮卑王朝)在史書上把冉閔大罵一頓,而後代又只能根據以前遺留的資料來整理。所以,某些有偏見的史學家據此強調冉閔的殺胡的殘暴,而不說明冉閔殺胡的背景和原因,故此說他的“屠胡令”是種族滅絕,太不人道,給予的多是負面的評價,也有人說他是“名族”英雄,因漢人在北方各國普遍待遇是“二等公民”,受盡胡人的欺辱、壓迫,冉閔能振臂一呼站出來反抗胡人的統治,並且殺胡人替漢人出氣了,值得稱讚,是個英雄。

關於冉閔最終的失敗原因,以及個人功績和評價將在下篇裡專門講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