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年前《璦琿條約》的簽訂地,黑龍江璦琿城,一曲鐵血悲歌

今天我們走進黑龍江黑河的璦琿城,去追憶那段保家衛國的鐵血悲歌。

162年前《璦琿條約》的簽訂地,黑龍江璦琿城,一曲鐵血悲歌

璦琿新城遺址位於黑龍江省黑河市璦琿區璦琿鎮。璦琿新城東南西北各有城門一座,南門外建一城隍廟,城內十字街中間建起鐘樓一座,城內有衙署公所、城隍廟、文廟的學堂等,璦琿歷史陳列館一定要去參觀,這裡是全國唯一一處以全面反映中俄東部關係史為基本陳列內容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

162年前《璦琿條約》的簽訂地,黑龍江璦琿城,一曲鐵血悲歌

清朝末年,由於國力衰弱,西方列強虎視眈眈。趁火打劫的沙俄軍隊入侵黑龍江流域。面對外敵的步步緊逼,軟弱的清政府無力抵抗。1858年,在黑龍江邊的璦琿城被迫簽下了喪權辱國的《璦琿條約》。

162年前《璦琿條約》的簽訂地,黑龍江璦琿城,一曲鐵血悲歌

這一紙璦琿條約,可以占上所有割讓國土條約的兩個之最,第一是文字最少,總共才500多字;第二是割讓國土最多,63萬平方公里。不難想象63萬平方公里有多大?足有四個山東省面積那麼大!如此驚人的數字,如此丟人的恥辱,誰能默不作聲?又有誰可以低頭忍受?

162年前《璦琿條約》的簽訂地,黑龍江璦琿城,一曲鐵血悲歌

一紙喪權辱國的條約震驚了世界,也讓璦琿揹負上沉重的歷史枷鎖。作為戍邊軍人的後代——璦琿人,把強加他們身上的這份恥辱,化作了熊熊燃燒的愛國之火,從此開啟了一段保家衛國的鐵血悲歌。

162年前《璦琿條約》的簽訂地,黑龍江璦琿城,一曲鐵血悲歌

《璦琿條約》簽訂之後,沙俄政府的野心愈加膨脹。1900年,他們以“護送過江”為名,驅離居住在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等地的中國人。一時間,黑龍江。東岸聚集了上萬名手無寸鐵的百姓。然而,等待他們的不會渡船,而是一場血腥的屠殺,同胞們的鮮血染紅了江水。

162年前《璦琿條約》的簽訂地,黑龍江璦琿城,一曲鐵血悲歌

因為,1900年是舊曆庚子年,史稱“庚子俄難”。據祖先曾居住在江東六十四屯的居民介紹,聽爺爺講過那些慘烈的事情,想起來內心就充滿了悲憤。為了把黑龍江變成內河,沙俄軍隊再度舉起血跡未乾的屠刀,攻向了璦琿城。

162年前《璦琿條約》的簽訂地,黑龍江璦琿城,一曲鐵血悲歌

當時,璦琿城只有將士1000人。在外無增援,內無充足兵力的情況下,不屈的璦琿人沒有一個畏戰逃離。大家同仇敵愾,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戰鬥。將士們宣誓,我們一定要全力抵抗,要盡到一個軍人的職責。龍江土地屬於我們華族,不容敵人拿走一寸。即使我們保不住,也要把鮮血和生命留在這裡。

162年前《璦琿條約》的簽訂地,黑龍江璦琿城,一曲鐵血悲歌

激烈的戰鬥中,璦琿軍民拼死抵抗,不惜以命換命。漢族士兵徐玉剛、王志強與滿族士兵興春、達吾爾族士兵巴力布,發現敵人就要攻入彈藥庫。為了阻止他們的搶掠,四名士兵毅然引爆炸藥。一聲巨響伴隨著沖天的火光,四位勇士與幾十名敵人同歸於盡。

162年前《璦琿條約》的簽訂地,黑龍江璦琿城,一曲鐵血悲歌

然而,前方的將士流血犧牲,並沒有喚醒腐朽清廷的鬥志,反而變得更加軟弱可欺,他們命令黑龍江將軍壽山與沙俄商議停戰。但這位生於璦琿、長於璦琿的將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他令人抬出早已準備好的棺木,仰臥其中,以手槍自擊而亡。

162年前《璦琿條約》的簽訂地,黑龍江璦琿城,一曲鐵血悲歌

在這場戰役中,璦琿人戰鬥到了最後一刻。但男人們為國捐軀時,女人們縱火焚屋,寧願在烈火中死去,也決不投降。英雄的璦琿人就這樣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保衛著家園,捍衛著民族的尊嚴。在一次次血與火的洗禮中,他們始終挺直脊樑,昭告著世人。這是一座英雄之城,這裡有著愛國之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