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和ETF的诞生

离3月16日道琼斯指数历史性下跌2997.10点(-12.93%)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就看到有分析师写道,“源自1987年市场崩盘的ETF迄今使2020年的情况不再那么糟糕“。

随后在3月底出台的新一轮刺激计划中,美联储宣布将购买跟踪企业债券市场(corporate bond market)的ETF——这是史无前例的。

再来看看一些数据:

  • 截至2016年底,美国指数追踪型ETF和指数ETF的资产总额已增至5.1万亿美元,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的数据显示,按价值计算,ETF在2016年占美国全部交易的30%,占股票交易量的23%。
  • 截至2019年,全球ETF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达到6.18万亿美元;普华永道曾经在2017年就预测,全球ETF资产在到2021年将超过7万亿美元。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和ETF的诞生

全球ETF资产管理规模(2003-2019)

ETF,Exchange Traded Fund,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是一种非常年轻的金融投资工具。

是什么原因让ETF如此瞩目?理解它的缘起和逻辑是否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以及做出恰当的投资决策?

起点: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

为了帮助大家简单明了地认识ETF的发展,下图的时间轴抽取了美国和中国的一些重大事件。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和ETF的诞生

只要稍微在网上搜索,就会看到不少资料提到ETF是一个源于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金融创新产品,虽然ETF在1993年才正式踏上金融投资舞台。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和ETF的诞生

在美股历史上,大萧条时期(1929年)的跌幅似乎总是骇人听闻的。

但真正的历史上最大单日跌幅是在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创下的——下跌幅度达到22.61%。

当年的黑色星期一(Black Monday)通常被形容为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的、很大程度上出乎意料的股市崩盘。

始于美股的崩盘全面的冲击了全球金融市场体系,全球23个主要市场都经历了类似的下跌,损失估计为1兆7000亿美元。

市场上的大量抛售造成全天价格大幅下跌,尤其是在最后一个半小时的交易中。总交易量如此之大,以至于当时的电脑和通讯系统不堪重负,导致订单在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内无法完成。

看到这里,“流动性”是否已经跳到你眼前?

是的,在股市大跌以及大量抛售情况下,各国央行、监管和金融机构最害怕的就是流动性缺失

为此,美国、西德(当时德国还没统一)和日本的央行及时提供了流动性,以防止金融机构出现债务违约,避免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有人开始问了,我作为一个小小普通投资者,这些宏观的情况会如何影响我呢?这和ETF又有什么关系?

还是举个栗子吧,假设你身处当时的美股:

  1. 你手上有3只股票,崩盘前的总值为1万美元,通过A证券公司在股市上交易;股市里有大量和你一样的普通投资者
  2. 10月19日当日,你看到情况不妙,希望赶紧卖掉股票止损,可是大幅压低卖出价都无人问津,因为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在抛售
  3. 好歹你的股票有人接盘了,可是大批证券公司在崩盘过程中由于流动性完全枯竭(即没钱了),只能眼看着股票卖出但没有钱到账。

是不是100%的人都在抛售呢?其实也不是,总有人在买(不管是不是抄底),问题是你手头上只有3只股票,或者那3只股票并不是买方想要的,反正就是存在一个供求的错配。

如果这种错配能够及时消除,促成交易,对促进流动性是有帮助的。

为什么流动性如此重要?因为在金融市场中,钱的流动就等于人体内血液的流动——血不流动了,人就死了。

有没有一个方法能提供流动资金的缓冲,或者消除供求的错配?

现在的答案显而易见,就是ETF。

ETF创新了什么?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毫无征兆的崩盘以及瞬间的大量抛售让监管部门深思。

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崩溃后,提出了一个想法——是否有一种可以代表整个市场的证券,由此可以增加整体市场的流动性。

任何一个投资者,无论有再多的资金,都不可能把整个股市里的股票都买个遍,所谓多元化投资以分散风险都只是基于个别股票的挑选。

在股灾中,系统性风险是这种分散投资无法避免的,但有没有一种投资工具能减缓系统性风险的冲击,使得投资者不至于巢倾卵覆?

从本质上讲,这种证券也可以视为”一般等价物“,其定价是以整个市场为基础,而不是个别的企业或者机构;因此,即便在最糟糕的股灾中,也有交易的可能。

不过,要产生这样一种证券,美国监管部门也提出了其管理模式的想法。

它需要专业的金融机构,最好是大型的机构来负责管理;其价格变动是由它所持标的资产的变动决定的,管理它的金融机头可以套利,消除价格与资产净值之间的偏差。

在黑色星期一之后不到两年,创新的尝试开始了。

在1989年,一个名为”Index Participation Shares“(指数参与股)计划在美国证券交易所(American Stock Exchange)和费城证券交易所(Philadelphia Stock Exchange)交易,尝试追踪标普500指数,获得了投资者的极大兴趣。

然鹅,芝加哥的一家联邦法院裁定,尽管该产品像股票一样可以套利和抵押,但其运作方式与期货合约类似,因此就必须在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结果就是——这个产品从未上市。

紧接着在1990年,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市场推出一个名为”Toronto 35 Index Participation Units“(35个指数参与单位,或者叫TSE-35)的投资工具。

TSE-35追踪加拿大的主要指数,投资者买入TSE-35的份额,但无需持有任何个别股票,它也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

这两次的努力都开创了历史,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好处,例如:低成本、流动性、多样化、税收效率、灵活性、可获得性和透明度。

三年后的1993年,美国金融机构 the State Street Global Investors 于1993年1月22日发行了标准普尔500信托ETF(简称SPDR)。

市场的反应非常积极,SPDR至今仍是美国交易最活跃的ETF之一。

在正式推出的头15年,ETF一直被视为被动投资的理想产品。直到2008年,第一只积极管理型的ETF得到美国监管的批准并上市。

时至今日,对于近八成的机构给投资者来说,ETF是一个必须持有的投资工具。

限于篇幅,关于ETF具体的特点和当前国内交易的一些讨论会陆续推出。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和ETF的诞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