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将郭子仪,虽多次宦海浮沉、位高权重,却有很高威望和声誉

郭子仪,唐代中叶的著名将领。郭子仪相貌堂堂,为武举人出身。他一生经历七朝,六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前后百战,出生入死,一身所系均是国家安危。郭子仪一直随着父亲迁徙各地,因而见闻广博,知晓民情,熟谙山川地理,并逐渐练成强健的体魄,这对他以后为唐朝平息战乱、长期受到重用的政治生命有很大的帮助。郭子仪几经沉浮,得到国家的重用,除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外,还与他持重宽厚的品质有很大关系。

安史之乱,让郭子仪一夜显名。唐玄宗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灵武郡太守,由北路东进,多次击退了叛军的进攻,将叛军将领斩首,随后收复了山西大同和朔县,向东进入东羟关,打通了朔方军队与太原军队的联系,有效地阻止了叛军从太原、永济夹击关中军队的计划,唐军由被动局面转为主动。郭子仪被加封为御史大夫。

唐代名将郭子仪,虽多次宦海浮沉、位高权重,却有很高威望和声誉

公元756年,叛军蔡希德率军攻陷了河北,郭子仪率领军队进入河北曲阳。与集结残兵的叛军将领史思明对垒,郭子仪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坚壁自固,敌来我守,敌走我追,白天炫耀兵力,夜间骚扰敌营,并不断采取夜袭的方式使得敌军疲惫不堪,最后一举击败史思明,杀敌四万,大获全胜。这场胜利鼓舞了军民,河北十多个郡县自发组织军队支援唐军,纷纷诛杀叛军,归顺唐朝。就在郭子仪顺利进军时,在潼关坚守的哥舒翰被叛军击败,全军覆没,叛军长驱直入,占领了长安。长安失守后,唐玄宗仓皇出逃,在出逃的路上,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即唐肃宗。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

唐代名将郭子仪,虽多次宦海浮沉、位高权重,却有很高威望和声誉

当时,唐肃宗身边的官员不足三十人,军政大事全部依赖郭子仪。郭子仪临危受命,他先是击败叛将阿史那,保卫了灵武;接着挥师南下,收复河东。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司空、天下兵马副元帅,收复两京。郭子仪进军至风翔,向长安挺进。一场激战之后,郭子仪最终战胜了叛军首领张通儒,收复了长安。官军进城的时候,市民们夹道欢迎。仅仅休整了三天,郭子仪又率军东征,在陕州打败安庆绪的军队,顺利收复了洛阳。回朝后,郭子仪被封为代国公、司徒。不久,郭子仪又被拜为中书令,朝廷令郭子仪等七位节度使为主力,李光弼等两位节度使配合,讨伐安庆绪,进一步巩固边疆。肃宗还命令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成为事实上的最高统帅。郭子仪率兵过黄河,围卫州,安庆绪率兵救卫州。

唐代名将郭子仪,虽多次宦海浮沉、位高权重,却有很高威望和声誉

郭子仪暗中安排埋伏,假装失败。安庆绪中计,遭到惨败,退走邺城。安庆绪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从范阳起兵,与安庆绪成物角之势。史思明又率军假扮唐军,将唐军在邺城的粮草抢掠一空,唐军军心不稳,只得退守洛阳。对于军事失败应负领导责任的鱼朝恩,不仅将自己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而且倒打一耙,将责任全部推给了郭子仪。肃宗罢免了郭子仪的一切职务,由李光粥代替。没过多久,河东发生叛乱,统帅李国贞被杀,太原节度使邓景山也被杀,一时间没有合适的人来平息这次叛乱。朝廷束手无策,最后不得不重新起用郭子仪,出镇绛州。当时郭子仪已经年过六十,受命绛州后,英勇地擒杀了四十余个首领,河东局势稳定下来。

唐代名将郭子仪,虽多次宦海浮沉、位高权重,却有很高威望和声誉

肃宗死后,代宗即位。宦官程元振忌惮劳苦功高的郭子仪,向代宗一次又一次地打小报告。郭子仪无奈,请求解除节度使和副元帅的职务。郭子仪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难免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对于谗言与陷害,郭子仪并没有做任何解释,而是将肃宗所赐的一千多篇诏书呈给代宗,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忠心。代宗看过之后,非常内疚和感动。他对郭子仪说:“大臣忧疑,这是我很大的过失啊!我感到非常惭愧,也请你不要再忧愁了!”郭子仪的顾全大局、宽容大度体现了真正的政治家的风度。

唐代名将郭子仪,虽多次宦海浮沉、位高权重,却有很高威望和声誉

公元763年,历时七年的安史之乱被平定。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朝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繁盛,开始走向衰败,国力虚弱。此时,吐蕃趁唐军虚弱,疲于应对叛乱的时候大举进攻唐朝,占领了陕西十几个州县,并很快到了长安城下。朝廷多方阻止都没有成功,最后长安失守。眼看国家就要灭亡,唐代宗无人可用,再次起用郭子仪,拜他为关内副元帅,出镇咸阳。当时,郭子仪出征时仅随行二十余人,而叶蓄号称二十余万人,营帐绵延数十里,直逼长安。不久吐蕃攻入长安,代宗出逃。

唐代名将郭子仪,虽多次宦海浮沉、位高权重,却有很高威望和声誉

郭子仪便借用民兵来补充队伍,一路收编逃兵,整编了四千余人。郭子仪在行军的过程中采用虚张声势的做法,夜间行军,故意点数倍的火把。吐蕃以为唐军很多,都很畏惧,有的甚至吓得弃城而逃。在郭子仪的努力经营和奋勇征战下.长安再次被收复。代宗回来后,向郭子仪忏悔。郭子仪被唐朝所倚重,可以说位高而权重。但他并没有居功自傲、盛气凌人。他从不打骂或者训斥手下,待他们如同自己的亲人。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他深知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为了避免这些苦难,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多年坚持亲自耕种。在他的带领下,官兵在休战时,参加农业劳动,也就是军屯,深得百姓的拥戴。连吐蕃、回统都称他为“神人”。

唐代名将郭子仪,虽多次宦海浮沉、位高权重,却有很高威望和声誉

对于朝廷的诏命,郭子仪从不耽搁。平定吐蕃叛乱后,代宗封他为太尉,分宁、泾原、河西及朔方招抚观察使,关内河东副元帅,中书令等职,郭子仪认为他一人担这么多的职位很不合适,于是请求辞去这些职务,只保留招抚观察使一职。郭子仪的这些做法深得代宗的赏识。德宗即位后,尊称郭子仪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在他以八十五岁高龄辞世后,唐德宗非常悲痛,废朝五天。郭子仪为了唐朝的安危奉献了一生,历经七朝君主,虽经历了多次的宦海浮沉,位高权重,却有很高威望和声誉,高龄善终。他出朝为帅,人朝为相,是历史上难得的名将、名臣。这些都得益于他持重宽厚的品质。因而,他深得后人的敬仰,是为官者的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