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規模、財力有限,想獲得專精特新小巨人認定?首先要明確這點

我們一般說“小巨人”企業,通常分為兩種,一是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另一種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多指從事高新技術領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則是瞄準市場空白、行業痛點進行鑽研和深耕業務的中小企。

“專”、“精”、“特”、“新“這4個字,是對企業和企業產品、服務的多維評價。所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不僅認定主體相對寬泛一些,認定要求也有所側重。

究竟為什麼要認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什麼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申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又可享受哪些福利政策?

企業規模、財力有限,想獲得專精特新小巨人認定?首先要明確這點

“專精特新”是中小企業提質增效的需要

眾所周知,中小企業個體經營風險相對較大,普遍存在規模小、資金實力弱、經營品種單一、技術水平較低、抗風險能力弱等特點,因此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往往會處於不利的地位。但是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生產專業化、產品差異化、技術創新速度以及市場自主性、靈活性等方面又具有一定的優勢。

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並取得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開始意識到,需要根據自身現狀、特點、優勢和劣勢,選擇適於自身發展的“發展戰略”,尋找市場空白,業,打造出自己的“獨門秘技”即產品或服務,促使企業提質增效。

在此過程中,“專業化(集中一點)”、“特色經營”、“創新發展”等發展戰略深受廣大中小企業青睞,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也成為共識。

“專”:專業化,專注於某一產業或產品細分領域。

“精”:精細化,產品品質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

“特”:特色化,差異化生產和經營滿足個性化市場需求。

“新”:創新型,持續創新能力,快速應對市場。

企業規模、財力有限,想獲得專精特新小巨人認定?首先要明確這點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行業的“隱形冠軍”

為了扶持這類先知先覺的中小企業,同時也為鼓勵和發揚“專精特新”這種中小企業發展模式,2018年起我國正式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計劃利用三年時間(2018—2020年),培育600家左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希望能夠促進更多的中小企業走上“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的領頭羊,專注於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佔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小而強”、“小而優”是其主要特徵。

事實上,想要去申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的個個都是“實力派”,該如何“優中選優”?為此國家也制定了一系列認定條件和標準,特別是這3大硬性條件:

硬性條件一:認定領域

雖然後續會結合我國產業發展實際逐步擴大認定企業行業領域範圍,但是就目前而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從這3個領域範疇產生:一是企業主導產品是《工業“四基”發展目錄》所列的重點領域,從事細分產品市場屬於製造業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關鍵基礎材料;二是符合“製造強國”戰略明確的十大重點產業領域,即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 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裝備、新 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屬於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中有關產品;三是屬於國家和省份重點鼓勵發展的支柱和優勢產業,視情況而定。

企業規模、財力有限,想獲得專精特新小巨人認定?首先要明確這點

硬性條件二:專項指標

1.經濟指標

上年度營業收入在1億元至4億元之間;近2年主營業務收入或淨利潤的平均增長率達到10%以上;企業資產負債率不高於70%。

2.專業化指標

企業從事特定細分市場時間達到3年及以上;細分市場佔有率在全國名列前茅或全省前3位;企業主導產品在國內細分行業中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主營業務收入佔本企業營業收入的70%以上;主導產品享有較高知名度,如有多個主要產品的,產品之間應有直接關聯性;能為大企業、大項目提供關鍵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產品,以及專業生產的成套產品。

3.創新指標

近2年企業研發經費支出佔營業收入比重在同行業中名列前茅;科技人員佔企業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15%;至少獲得5項發明專利或15現以上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近2年主持或者參與制(修)訂至少1項相關業務領域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如技術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工程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等。

4.經營管理指標

企業有完整的精細化管理方案,取得相關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採用5S管理、卓越績效管理、ERP、CRM、SCM等先進管理方式;擁有自主品牌,獲得省級及以上名牌產品或馳名商標1項以上;產品通過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品認證(國際標準協會行業認證);建立規範化的顧客滿意度評測機制或產品追溯體系。

企業規模、財力有限,想獲得專精特新小巨人認定?首先要明確這點

硬性條件三:逐級進行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也是逐級進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目前只會從各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認定的(或重點培育)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或擁有被認定為“專精特新”產品的中小企業中產生。而且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效期僅為3年。

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或重點培育)認定與篩選則會根據地方實際情況而定,但是核心認定標準還是圍繞“主營業務突出”、“專注於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擁有核心技術(專利)”“成長性好”等要求而定,特別是主導產品方面,需佔據國際、國內以及地方市場中佔有較高的市場份額佔有率。

政策扶持促進“小巨人”成長為“巨無霸”

獲得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除了可以提高企業資質榮譽、提高企業品牌和產品外,還可以獲得“一攬子”政策扶持,如財政專項資金、稅收優惠、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創新支持、市場開拓扶持、融資增信等。

根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的差異,各地對於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扶持措施略有不同。如江蘇省將優先推薦省級專精特新新“小巨人”企業申報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培育)企業,最高給予100萬元獎勵。

再例如台州市,對新增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不僅一次性獎補100萬元,同時開闢行政審批綠色通道,減少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限、簡化審批程序,每年還會組織企業負責人培訓,切實提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管理水平和文化軟實力。

企業規模、財力有限,想獲得專精特新小巨人認定?首先要明確這點

“專精特新”既是認定標準,也是企業發力的方向

“專”、“精”、“特”、“新“這4個字,是對企業和企業產品、服務的多維評價。但事實上,這4個字也代表瞭如今廣大中小企業發展的著力方向。

在任何一個產業領域中,都會有很多“位置”可供一家中小企業選擇。而對於企業來說,選擇一個能夠為自己所獨有的“位置”是最重要的

那麼,首先要回答好3個問題:一是市場在哪?二是產品或服務是什麼?三是怎麼才能完成產品或服務?可是對於大多企業,往往側重於回答好第三個問題——“怎麼辦”,不願在第一、第二個問題即企業發展定位、產品/服務定位上多花時間。

但是經驗證明,大多數發展上的突破並不是發生或者說並不首先發生於“怎麼辦”環節,而是在企業確定發展定位、產品/服務定位時已經確定了,這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尤為重要。

企業規模、財力有限,想獲得專精特新小巨人認定?首先要明確這點

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到行業“隱形冠軍”,再到“單項冠軍”,中小企業取道要“窄而深”,深耕專一領域。首先要確定要在哪個細分市場深耕,精準定位核心產品和服務,然後要敢於創新、投入研發,打磨產品,這有這有,才會獲得這一市場(領域)的競爭優勢,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