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观察|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一批产业集群在崛起

“最江苏”导读

2018年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的带动引领作用。“最江苏”推出“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观察”系列文章,从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十大产业领域切入,解读各地发展经验。

今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曾获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硕世生物、苏州金唯智等生物技术和医药研发企业,以争分夺秒的实际行动,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受疫情防控需求拉动,今年以来全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企业加班加点,持续保持较高生产水平。截至3月10日,全省规模以上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复工复产率已达94.7%,位列全省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复工复产率第一。

为进一步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加快产业化进度,今年2月,江苏下达核酸检测试剂和疫苗药物生产研发企业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引导省内更多核酸检测试剂和疫苗药物研发生产企业开足马力,全力为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做出江苏应有的贡献。

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是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十大产业领域之一。江苏以培育生物经济为核心,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造和生物农业,加速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的绿色应用,推动医疗向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发展,加快生物育种向高效精准育种升级转化,为“健康江苏”提供新支撑。

与此同时,江苏着力培育壮大医药骨干企业,促进新药研发从仿制为主向创仿结合、优势领域以创新为主的转变,实现新医药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双提升,形成一批产值规模超千亿,且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平台发展结硕果

在南京江北新区星火北路20号,有一片14.92平方公里的“果园”。这里有肥沃“土壤”、优良“种子”、充足“肥料”,当然,还有新型“园丁”,因为这些,这个“果园”里不仅“五彩缤纷”,而且“硕果累累”。

在“苛严”的筛选和把关之下,南京生物医药谷走上了良性的发展之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园区内强新科技癌症干细胞药物有望成为我国首支全球首发的原研药,中科院核安全所麒麟刀项目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药捷安康研发的针对三阴乳腺癌的原研药已获批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先声抗肿瘤抗体药物即将投产……

园区规模也初见成效——目前园区已聚集600多家企业,涵盖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基因和医疗检验等各方面,拥有健友生化、药石科技、南微医学等上市挂牌企业5家,其中南微医学成为南京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观察|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一批产业集群在崛起

在苏州市相城区的智享众创孵化管理有限公司,沿着一条深长的走廊一路走进去,透过落地玻璃,一眼便可望见智享众创研发和中试实验室内忙碌的景象:身穿白大褂的研发人员或小心翼翼地摆弄着瓶瓶罐罐,或一丝不苟地做测试分析,各自专注于手头的工作。

智享众创于2018年4月正式入驻黄埭高新区生物医药国际研发社区(Bio Town),面向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技术与孵化服务。通过采取“孵化+投资”双线发力的模式,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成功吸引苏州迈缔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智维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入驻,涵盖体外诊断试剂、抗肿瘤生物药、技术服务外包等领域。

智享众创也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发展策略,积极寻找新合作伙伴,聚焦肿瘤、免疫疾病、眼底病等疾病领域,致力于生物创新药的研发。

苏州正加快构建生物医药产业“1+N”体系,黄埭高新区生物医药国际研发社区正是该体系的一员。在积极打造生物医药发展平台的同时,黄埭高新区还积极推进招才引智、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工作,建立生物医药实训基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对创新创业人才给予创业启动资金、区内购房补助、家属子女安置等相关资助和扶持,竭力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完备的政策支撑。

江苏重点突破生物技术药关键技术,加快现代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新型疫苗等关键技术集成开发和新产品研制,推动利用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工艺和流程,加快基因编辑、功能细胞获得、细胞规模化培养、靶向和长效释药等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开展核酸药物、基因治疗药物、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着力构建生物医药产业新体系。

为提升化学创新药发展水平,推动化学创新药向“改良型新药”“创新药”研发模式转变,江苏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肝炎、感染性疾病、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常见疾病的临床需求,加快大品种药物的市场开发和规模扩大,加强小分子药物和精准治疗、药物发现、药物设计、药效及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等关键技术的攻关。

生物医学工程融合信息技术

“漂亮!小石影看到了,4至5毫米,很流畅,一点不卡!”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网上江滨医院内,一场“5G医疗进校园进社区”的远程诊疗,正在进行。面对远在数公里外的江苏大学校医院的B超检查,江大附院B超室主任陈宝定、沈楚等业内知名专家,通过前方墙面上的大屏,细心诊断。

为充分利用5G网络优势,江大附院与中国联通镇江分公司达成战略共识,将前端的通信技术与优质的医疗资源整合,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在远程医疗服务方面,镇江市主动对接南京市卫计委,探讨制定都市圈城市卫生信息化共享标准,基层远程医疗接入机构逐步扩大。

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观察|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一批产业集群在崛起

若你不小心伤到了骨头,3D打印也许就是你最佳的良药。这是科幻电影?不!在位于江苏常州的创生医疗器械公司,这已成现实。

通过和医院合作,创生构建了虚拟骨骼数据库,建立了自有知识产权的创生骨骼建模分析系统TOMA。同时,利用创生公司建立的国内先进的3D打印研发中心,同时与 TOMA系统结合,研发更适合中国人骨骼形状的外科创伤产品。

常州发展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包括各类CT、窥/腔镜、各类数字放射摄像以及核心部件等;研制各类先进治疗设备,包括肿瘤治疗、手术治疗、专科治疗、生命支持以及康复治疗设备等;研制医用检查检验仪器,包括各类分析仪、检测仪、筛查诊断、分子诊断设备等;发展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包括支架、人工血管、晶体、韧带等生物医用植介入体,修复、固定、止血等生物医用材料;发展高端医用耗材;鼓励3D打印技术、人体传感器技术、可穿戴与植入式芯片等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江苏以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用生物材料及植(介)入产品和智能医疗器械为重点,加快基因测序和挖掘技术、绿色智能生产技术等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深化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构建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诊疗新模式。

在医用生物材料及植(介)入产品方面,江苏重点支持生物医用人工器官替代与修复和植入物关键技术及材料研究,积极推动人工器官、体外循环系统、生物支架材料、组织工程产品等研发与产业化。

在智能医疗器械方面,江苏重点推动开发智能、精准医疗设备及其软件和配套试剂,全方位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和终端设备,开发数字医疗系统和保健康复等产品。

生物制造规模化清洁化

“我们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饲用酶制剂生产的企业之一,每年近一半的产品出口东南亚、俄罗斯、美国及中南美洲。”位于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苏奕农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奕农生物是一家生物制剂公司,仅凭酶制剂一年就能实现1亿元的销售额,靠的是技术的创新与升级。在奕农独栋3层的产品研究楼内,实验区、配料区、无菌室、培养室等一应俱全。经过多次实验改进,试剂中每毫升的酶活数从8000增加到5万。

江苏奕农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是产品不断走在产业前线的法宝。

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观察|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一批产业集群在崛起

“2017年我们提出了打造‘百年新清江’的目标,要想实现目标就要转型升级,转型升级靠科技创新和前沿技术,我们瞄准的就是生物化工领域。”淮安清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束长好说,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十年前,清江石化在谋划企业转型时就瞄准了生物化工领域,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探索和研究,以生物法来制造复杂的化工产品。

在束长好的带领下,清江石化在生物化工项目攻关上有重大突破,长链二元酸精制工业试验项目首次实现工程的产量化,并走上市场得到行业认可。作为高端生物化工原料,长链二元酸广泛应用于尼龙、橡胶、燃油添加剂甚至军工等领域。“将来我们要在淮安打造中国石化的生物化工基地。”束长好说。

清江石化异地转型发展方案已编制完成,即在苏淮高新区新建1万吨/年长链二元酸、20万吨/年特种油高压加氢装置,以此做强特色油品、发展新材料、生物与精细化工产品,走“特色化、高端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将清江石化建设成为中国石化“特种油品生产基地”和“高端化工产业基地”。

江苏以生物基精细化学、生物基大宗化学品及生物材料、生物绿色工艺为重点,推进生物制造规模化,推动以清洁生物加工方式逐步替代传统化学加工方式。

生物基精细化学方面,江苏重点推动特种食品、食品添加剂、酶制剂等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工艺改进和大规模产业化进程,加强氨基酸菌种及其定向制备技术、新型酶制剂、复合酶的研发,大力开发基于江苏省特色海洋生物资源的紫菜多糖、壳聚糖、生物碱等活性产品。

新型生物基大宗化学品及生物材料方面,江苏重点推进一批有机酸、化工醇、有机胺等基础化工产品的生物法生产与应用,推动生物基聚酯、生物橡胶等生物基材料和氨基酸、维生素等大宗发酵产品的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江苏省发改委网站、龙虎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常州网、新华日报、淮安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