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強,美元正在被擠出亞洲

在經歷5個交易日連續下跌後,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近日回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4月7日和8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累計調升621個基點,從7.1104上升到7.0483;尤其是8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上調456個基點,創下了自2019年1月28日以來最大升幅。

 “近期,人民幣匯率升值主要是由於美元流動性恐慌情緒舒緩,資本淨流入與美元指數回落。

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存在三大支撐

一是國內經濟有望率先復甦回暖,國內經濟穩定是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根本支撐;相對於歐洲跟美國還處在水深火熱的疫情衝擊跟石油價格戰的雙重打擊之下,國內無疑是控制的最好,且止損最好的

二是國內政策空間充足,包括財政、貨幣政策空間充足;

央行:市場利率與存款利率正在實現兩軌合一軌

央行:3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85萬億元 M2增長10.1%

一些列的市場貨幣調整政策,利率調整等等都說明貨幣結構可操作性的空間很大,結構合理,彈性良好

三是人民幣資產估值處於窪地,人民幣資產估值低、宏觀風險可控以及經濟發展潛力促使外資趨勢性流入,利好人民幣匯率。

因為石油價格戰導致美國 的金融市場上出現了隨時肯能會變成垃圾債券的一萬億美元的債權,市場存在瘋狂拋售的可能,與此同時,美元的需求快速增加,導致市場惶恐指數達到了2008年次貸金融危機的接近水平

從外部環境來看,自美聯儲開啟臨時性回購便利工具以來,國際美元流動性緊張態勢有所緩解,4月7日美元指數顯著下行,回吐此前部分漲幅,降至100以內;從國內環境來看,中國製造業PMI各項指標重返擴張區間,目前全國範圍內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也為人民幣提供了支撐。

  有人擔心,人民幣匯率升值是否會影響出口?

一般而言,如果短期內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及一籃子貨幣持續、單邊大幅升值,將利空出口。但綜合國內外情況看,人民幣整體有望在與我國基本面相適應的水平附近雙向波動,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CFETS)匯率整體處於合理區間,短期波動對我國出口影響有限。

  首先,美元有望維持相對強勢格局。全球疫情依然嚴峻複雜,給全球經濟前景帶來了很大不確定性,投資者對美元流動性波動不敢掉以輕心。其次,人民幣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與我國金融市場加快開放,市場深度與廣度不斷提升,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常態化。相對於其他貨幣波動幅度,人民幣匯率表現穩定。最後,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穩定,目前整體在91至95區間波動,並未出現單邊大幅波動。

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有更多利多支撐因素。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產取得重要進展,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儘管海外疫情對我國經濟前景構成不確定因素,但國內需求加速釋放與政策空間充足,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支撐。

雖然此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貶值,但對一籃子貨幣明顯升值,反映出人民幣基本面較為穩健。目前,中美利差仍然維持高位,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內需開始逐步恢復,中國與其他經濟體的“增長差”從二季度開始可能逐漸擴大、“利差”可能保持相對高位。因此,隨著“美元荒”逐步緩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基本面支撐下可能出現升值壓力。

從目前我國經常項目小幅順差情況來看,當前人民幣匯率並未顯著偏離均衡點,人民幣保持彈性運行能最大限度對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調節起到自動穩定器的功能

美元正在被擠出亞洲

俄新社近日刊載題為《用不著的美元》、副題為《美元正在被擠出亞洲》的文章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和前所未有的鉅額國債令美元越來越不適用於國際結算。銀行分析師和經濟學理論家都在談論世界經濟不可避免的去美元化。文章分析了近期全球金融系統將如何變化,美國將在此之中失去什麼。

文章稱,突然熱烈討論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前景,其主要原因是中國兩次重創美元的地位。首先,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啟動了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交易。其次是高盛公司分析師發現,近幾個月外國投資明顯加速從美國國債流向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而且這個趨勢在加強。 文章介紹,幾乎所有遭到華盛頓制裁的國家都在尋找美元替代品。近期,伊朗和伊拉克在雙邊貿易結算中剔除了美元。

相關貿易官員解釋說:“我們將改用伊朗里亞爾、歐元和伊拉克第納爾。”早前德黑蘭宣佈,對歐洲出售石油將使用歐元,而非美元。 文章援引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埃爾多安的話說,“國際貿易與美元捆綁正在變成嚴重問題”,並呼籲在外貿結算中放棄美元。 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也談到過這點。他在俄羅斯第一頻道的節目中指出,“美國能任性地叫停銀行美元業務。而且美元成為施壓工具,不僅針對地緣政治對手,還有盟友”。 文章援引俄外長的話說,美國人曾一直認為美元是主要貨幣,因此利用美元操縱其反感的國家。拉夫羅夫警告,“最粗暴的濫用減弱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作用”。

早前俄工業和貿易部長丹尼斯·曼圖羅夫稱,俄汽車生產商與土耳其進行部件供貨結算時改用本幣——一系列公司宣佈了這種計劃。 專家們認為,即便在國際結算中部分放棄美元,美國經濟也可能面臨大麻煩。 文章援引霍爾的警告稱,“全球美元使用量降低30%至40%乃至更少,都將是難以克服的問題。‘過剩的’美元將回流美國經濟並加劇通貨膨脹,同時嚇走投資者”。

經濟學家傑弗裡·薩克斯在世界報業辛迪加撰文闡明,鑑於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美國獲得三個重要經濟好處。 第一,在海外用美元貸款的可能性。薩克斯寫道:“如果政府用外幣貸款,那麼存在破產的風險,但若用本幣,這個風險最小。總體上,美元的國際地位使得美國財政部以更大的流動性和更低的利率吸引市場上的資金。” 第二個優勢與金融業務有關:美國在向全世界提供銀行服務上賺得盆滿缽滿。 第三個優勢關乎調控:美國如今直接或間接地管理著世界最重要的貨幣結算體系。 文章援引薩克斯的話說,“特朗普的政策令美元統治時代接近終結。以中國和歐盟為首的其他國家將積極尋找避開美國製裁的方法,首先力求繞過美元支付系統”。

文章稱,最終白宮將失去所有上述好處並仍將留有鉅額國債和預算赤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