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大学之于城市,譬如巴黎大学之于巴黎,是城市人文传承的圣殿;又如斯坦福之于硅谷,是城市创新的活力源泉。放眼当今世界,大学体现着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作为全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文化旅游名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自1999年珠海大学城启动建设,经过整整20年发展,珠海走出了一条地方政府与高校联合办学的创新之路,形成名校校区、独立学院、合作办学等多元化办学模式。珠海“大学群”和大海、阳光、航空展一道成为这座城市对外宣传的闪亮名片。

在珠海,“学在北理”美名传扬。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教学应用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以下简称北理珠)在继承北京理工大学的理工科专业优势的基础上,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发展目标,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己任,成为珠海“大学集群”一颗璀璨明珠。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一、顺风而生 服务地方经济

11月的珠海,天蓝云白,从南海海面吹来的暖湿气流带着一丝甜味,阳光温而不猛,不由得让人想起毛泽东那句诗词“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热情洋溢的北理珠校办董雨主任一路开车带记者穿行于山青林秀的美丽校园,一路介绍学校的办学历程。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创办于2004年,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由珠海市政府引进的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新型优质高等学府。珠海市政府为北理珠一次性划拨5000亩校园用地,学校坐落在美丽的珠海市唐家湾,赤花山脉从校园穿行而过,山林和绿化占校园总面积的80%,生态环境无与伦比。学校现有统招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6万余人,毕业生5.4万多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校门一角

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拥有强大工科背景的985大学,当年北京理工大学和珠海市签订办校协议的时候,珠海市政府表示在珠三角地区最缺工科院校,希望引进北京理工大学来发展工科,为地方经济服务。在这个背景下,北理珠在继承北京理工大学的品牌学科专业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特点,设置优势和特色专业,体现专业的应用性、创新性和复合性。

目前,北理珠共有61个本科专业,其中理工科专业34个,占比为55.7%。学校专业结构基本对接通用航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软件、化工、集成电路、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大数据、3D打印等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形成了工学类专业集成度高、专业体系与产业链关联度高、专业布局与珠三角主导产业吻合度高的应用型特色明显的专业体系。例如学校与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了航空学院,依托北京理工大学优势学科和国家民用航空等多方优势,旨在培养在航空产业及相关领域的复合型、应用型航空专业技术人才,为珠海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同时,北理珠不断引进校本部优势资源,成立了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北京理工大学院士工作站(珠海)、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珠海)、北京理工大学两化融合发展研究院(珠海),北京理工大学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室,积极融入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应用研究,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北理珠图书馆

北理珠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推动政产学研合作,重点推进应用研究,增强技术创新与服务社会能力。学校现有各级科研平台23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市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公共实验室1个,市级公共技术平台1个,市级社科研究基地6个。

2005年,北理珠高质量、一次性通过教育部专项检查。教育部专家组高度评价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名校办学的典范。2011年12月,学校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专业全部一次性通过评审。2013年,学校顺利通过教学状态评估。2014年11月,广东省独立学院实力榜发布,北理珠被评为“理工科实力第一名”的“五星”院校。2015年,学校率先进入广东省2A批次招生录取。2016年,北理珠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学校连续多年获评“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强”等称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北理珠文体综合楼

为了现场感受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记者来到北理珠工程训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由学校投资4000多万于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拥有价值2000多万元的实验设备,是目前广东高校中规模最大的工程训练之一。据工程训练中心熊南峰主任介绍,这里是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工业自动化学院、材料与环境学院共建共享的实操实训基地,也是整个学校通用工程专业课程的实习训练工场。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批外语学院学生正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学习机械模型制造技术,现场摆放着很多师生作品,有飞机、加农炮、火箭等等各类模型,造型别致,铸工精良,打磨精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部分师生作品

工程训练中心拥有多个产学研合作的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创新合作基地、人才培训基地等。在机械创新实验室,记者看到基于Kociemba算法的双臂解魔方机器人、具有多功能夹取装置与消防设备的无人车、桌面型并联机器人等。这些都是学生团队自主研发的机械设计竞赛作品及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充分彰显北理珠学子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据介绍,实验室的12GSAS插针机、弹片分切机、Denso机械手等设备由泰科公司捐赠,可以让学生熟悉和掌握高端制造业前沿装备和技术。此外,工程训练中心还合作引进和自主研发了多台适合不同场景应用的智能机器人。

在二楼电工电子实验实训中心,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恩带领记者逐一参观了解相关实验室建设情况。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实验室是学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建的市级重点实验室,设有GE智能平台自动化系统实验室、智能电网协调创新中心、电力系统智能仿真实验室,紧跟电力行业发展新趋势。同时,PCB技术实训室、产品组装实验室、SMT技术实训室等实训场室配置先进核心设备,为学生技能基础训练提供了有力保障。依托实验室,信息学院成立GE智能创新团队,致力于智能控制、新能源等方面产品技术研发和创新创业活动。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工程训练中心

当前,北理珠紧紧围绕“示范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提出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将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路径和着力点,确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等五大建设目标,从体制机制、专业结构、培养模式、保障设施四个方面推动转型发展的结构性改革与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应用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服务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及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迎风飞扬 协同创新育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夜幕下的北理珠

北理珠在办学过程中注重科教结合,彰显协同育人,将协同创新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了学校内部资源共享,学校与社会互动的协同育人机制与平台。

2015年11月,为配合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珠海市启动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在首批8个珠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中,北理珠获批3个项目,分别是珠海市印制材料协同创新中心、高端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光电信息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北理珠鸟瞰图

珠海是全球最大的打印耗材、印刷油墨、印制电路板材料生产基地,建立协同创新驱动体系,加强高端人才集聚与培养,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大力集聚要素资源构建先进的印刷产业链等,是该行业面临的迫切需求。由北理工珠海学院牵头建立的珠海市印刷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了珠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国家印刷及办公自动化消耗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天威飞马、纳斯达、天然宝杰等7家印刷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是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公共检测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协同创新平台。

在“强强联合”的模式下,印刷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根据珠海“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等,以环保打印耗材、环保印刷油墨、高性能印刷线路板用油墨、3D打印耗材等新材料新技术作为重点研发方向,着力解决行业目前发展所面临的技术瓶颈问题。中心通过协同创新,在聚氨酯涂料、水性油墨、紫外光固化油墨等领域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并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搭建测试公共服务平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北理珠化学实验室

除了印制材料协同创新中心,高端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光电信息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领域也和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电气、智能制造等珠海正在加快建设的六大产业密切相关。三个协同创新中心现已成为政府、科研院所及珠海的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业和印制材料类企业实现共同发展的创新平台。

协同创新中心通过由政府主导,协同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深度融合,强调多个主体间的协作关系,以及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共享。这一系统实现了人才、资源、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集聚,有利于创新价值的最大化,比传统的产学研模式更能满足现代区域创新的需求。协同创新突破人、财、物、信息、组织之间的传统壁垒和边界,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这一创新要素的活力,从而实现深度合作,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北理珠航拍图

据了解,北理工珠海学院的三个协同创新中心均采用理事会制。理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由科技、管理和教育方面的专家组成。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的运行,组织实施由理事会确定的发展规划及中心事务。同时,中心还成立由协同单位人员构成的学术委员会,负责对研究方向、课题设置和评价体系等进行咨询、评估。

三个中心一次性获得共计1200万元的市级资助经费,而为确保三个中心持续健康发展,北理珠“自掏腰包”投入不低于1:1的配套资金,同时从组织、政策、人力等资源配属上给予优惠和支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北理珠求是楼

在协同创新系统中,高校是核心主体。协同创新中心在建设过程中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任务,北理珠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和培育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领军人才、杰出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到协同创新中心工作。

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院长赵显利看来,学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连,而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正是学校创新发展的一个“风口”。“当前,国家正在全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广东也在全力建设高水平大学。从传统的产学研到协同创新,高校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高校的办学定位与观念、人才培养模式、体制机制更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赵显利说,“对学院来说,在政府的支持下,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这一平台,协同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探讨、研发和解决目前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提出解决方案,有效促进了学院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学院的科研竞争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北理珠明德楼

为加强协同创新,北理珠还与北师大珠海分校互开通识教育专项选修课100余门,做到了学分互认、教师互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学校通识教育专项选修课增加了素质拓展的内容,并把设立素质拓展课群作为新修订教学计划的必要组成部分。学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得益于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北理珠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重大竞赛屡获佳绩,最近三年累计获得国际级奖项8项、国家级55项、省级81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毅恒团队

毅恒团队,是由信息学院组建的一个专注机器人比赛的科研队伍,曾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学校“十榜人物评选”之最佳团队榜,在最近的赛季中斩获第十八届全国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 2019机甲大师总决赛国家级一等奖、2018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武术擂台赛无差别2v2国家级一等奖(季军)、2019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工程竞技类机器人-摄像头车型搬运赛国家级一等奖等奖项,成为北理珠众多学生社团中的明星级团队。

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寻找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评选”(中国青年报社主办)活动中,经过社团展示、网络评选、专家评审等环节后,北理珠京涛海纳工作室在综合评选中名列40强,获评“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优秀学生社团”荣誉称号,杨小勇、余潮栋老师获评“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优秀指导老师”。京涛海纳工作室建立以北理珠电视台、新媒网、微校园、微信号、微博号、抖音号、直播号等组成的全媒体矩阵,线上线下覆盖受众人数超过50万,多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校园媒体、全国大学生百强实践团队、广东省高校十佳校园媒体队等称号,先后斩获中国高校电视奖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一等奖、全国高校新媒体运营创新奖等荣誉。所有这些都是学校创新育人、协同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成果。

三、乘风远航 从大湾区迈向国际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北理珠学子桥

北理珠历来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坚持开放办学,重视教育国际化,注重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学理念,推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北理珠学校充分利用珠海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注重引进港澳优质教育资源,与香港、澳门多所高校建立深入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开始向澳门科技大学保荐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有584名保荐生被录取。2013年学校与澳门城市大学建立了保荐生合作项目,至今已有67名学生被录取。2013年学校与香港浸会大学建立了保荐生合作关系,至今已有14名学生被录取。学校于2012年12月获得了留学生的招生资格,于2013年获得了港澳台学生的招生资格。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北理珠学子

北理珠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办学策略,截至目前已与国(境)外54所高校签署了交流与合作协议,大力开展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积极扩大交换生项目,引进港澳台及外籍高学历教师。学校特别重视与台湾的交流合作,截止目前已与台湾13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建立了合作项目,累计已有790余名学生赴台湾高校进行短期学习及交流;有100多位教师及管理人员赴台湾高校学习或进修;聘任台湾教务长及其教学管理团队,目前学校共有台湾教师36人;连续四年与台湾多所高校举办“两岸一家亲”学生文化交流营活动,共有218名台湾学生来学校交流访学。

2014年,学校与美国布莱恩特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同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会计学)。2015年,北理珠布莱恩特学院获教育部批准并开始招生。该项目采用布莱恩特大学的优质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布莱恩特大学在全球招聘教师并派出该校的资深教授作为该合作项目的教学院长监督并管理教学工作,颁发中美高校双学位。2019年5月,布莱恩特项目工商管理会计学专业通过澳洲会计师公会(CPA Australia)国际认证,意味着该项目的人才培养体系得到了更多国际专业组织的认可,未来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多种途径,提升学生在国际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截止到2019年5月23日,布莱恩特项目(会计学)4+0模式2019届首届毕业生已有82名学生被国外知名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有部分选择就业的学生被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和知名大型银行录用。2017级会计学2+2专业已有42个学生收到国外知名大学录取通知书,共获得奖学金43万美金。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校长赵显利为优秀毕业学子授予学位

北理珠于2016年10月成立中美国际学院,具体实施与美国5所优质高校(新墨西哥大学、乔治城大学、佩斯大学、摩斯大学、肯塔基大学等)的2+2联合培养及3+2等本硕连读项目,2017年招生496名。目前,该项目已稳定实施了国际化教学,全部是小班授课,全英文教学,采用国外合作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中美国际学院的成立,为借用国外优质高校的办学经验、优异的教学水平及优质师资,推动北理珠的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使得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早日与国际高水平大学接轨,起到示范推动作用。

北理珠还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借助IEET符合国际标准的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制度,促进专业提升教育内涵建设及教育质量,提高学校工程教育专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学校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2个专业作为广东省首批专业参加并通过2017年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2018年,自动化、软件工程、环境工程等3个专业参加并通过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北理珠学子毕业照

2018年底,港珠澳大桥通车,珠海成为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2019年初,《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大湾区建设全面提速,珠海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北理珠主动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形势,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教育国际化作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战略,进一步拓宽与港澳地区及国外大学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努力探索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办学实录

15年风云变幻,潮起潮落,北理珠人始终屹立时代的风头浪尖,搏击不止,奋进不息;这是一方实干的热土,北理珠人砥砺熔淬,把5000亩郊野山林打造成高等教育伊甸园;这是一片创新的高地,北理珠人协同育人,服务社会;这是一艘教育航母,北理珠人乘风破浪,从大湾区迈向国际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