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堂砚边随笔之书臣说|诗与画


儒风堂砚边随笔之书臣说|诗与画

天地间,人乃万物之灵。制石为器,刀耕火种,结草为记,始制文字,文以载道,记之刻之,即为书画。文之精,图之美,独立于世,此华夏先贤之功也。

儒风堂砚边随笔之书臣说|诗与画

书画并生于远古,形随影从,片刻未离。泱泱中华,《四书》《五经》,渊博若大海,唐诗宋词,浩瀚如星空。画龙点晴,张僧繇神来之笔,寸心千里,王希孟仙游之境,古往今来,以史书为记,斗转星移,以画卷为凭。今得科技之助,我辈有幸一一观之。

儒风堂砚边随笔之书臣说|诗与画

唐王维定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徽宗赵估开题画诗先河,所题《芙蓉锦鸡图》: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宋末郑所南诗云: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明徐青藤题《墨葡萄》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清八大山人69岁题巜牡丹孔雀图》诗曰: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清板桥题《墨竹图》诗曰:衙斋卧听萧萧雨,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诗,两者异迹而同趣。诗妙在:含蓄有味,形象突出,意在言外,回环曲折。画妙于:立意为先,意到笔随,虚实相生,疏宻相映。其意识形态,审美观念,精神内涵,思维方式,异曲同工。胸中发浩荡之思,腕底生奇逸之趣。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凝神遐想,妙悟自然,探索诗画本体,求虚静,寻空灵,观于象外,得之环中,熔铸造化,挥洒雲烟,开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境。


儒风堂砚边随笔之书臣说|诗与画


煮茶半壶,品尝世间之味,丹青一笔,染遍江山之娇,水墨挥毫,写尽人生风雨。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波流滔滔,诗画之神去而日远矣,持技离道,无笔墨之妙,国画失国学之养,路在何方?然非深入此道者,不能明也。此个人之感,一点带面,一家之言,或为坐井观天,读者或可一笑我也。

已亥十一月吾由京归潍途中所思,凤城后学书臣於儒风堂上记


儒风堂砚边随笔之书臣说|诗与画

艺术简介:

画家书臣,原名王峰山东高密人。幼习书法篆刻,1999年随启蒙恩师郭莫孮先生由潍到京学习小写意花鸟画,后随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画家庄寿红先生学习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现为长城书画协会会员,潍坊美协会员,书画家联谊会理事,潍坊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