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技抗疫”引爆流量,平安好醫生(01833)釋放營收增長提速信號

疫情發生以來,大多數行業都處在一片寒冬中,而互聯網醫療行業卻在疫情的推動下提前迎來了春天。事實上,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互聯網醫療的積極作用也獲得多方肯定。

作為抗疫的第二戰場,互聯網醫療在降低患者交叉感染、實現患者就醫行為“物理隔絕”的同時,也打破了醫療資源地域限制,為患者就醫提供了巨大方便。為此,國家衛健委接連發布了互聯網醫療相關政策,要求引導充分利用和發揮互聯網醫療優勢。

日前,易觀發佈了“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企業社會責任指數榜單”。平安好醫生憑藉在線義診、多方合作、防疫物資保障等方面的突出表現位列行業第一,超越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微醫、1藥網等同行企業。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作為互聯網醫療的頭部平臺,平安好醫生第一時間啟動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在大數據機構易觀看來,線上分流患者,專家在線指導,醫療資源緊急馳援,平安好醫生既充分體現了社會責任與價值,也提高了人們對互聯網醫療的接受度,還逐漸改變了人們的就醫習慣。

在抗起應盡的社會責任的同時,平安好醫生也承接了巨大的流量,平臺累計訪問人次達11.1億,APP新註冊用戶量增長10倍,APP新增用戶日均問診量是平時的9倍,相關視頻累計播放量超9800萬,成為用戶首選。

在流量為王的互聯網時代中,用戶流量的增長意味著平臺業績的增長。平安好醫生以在線診療為切入口,四大業務協同發展。2019年,平安好醫生總收入大增102.4%的背後,便是用戶規模(註冊用戶、MAU 、問診量等)的持續增長。衛生事件期間,平安好醫生APP新註冊用戶量增長10倍,若以2019年平均付費用戶轉化率4%計算,帶來的營收增長也是龐大的。

同時,易觀還發布了《疫情下的互聯網醫療行業觀察:互聯網醫療三大趨勢》,指出疫情之後互聯網醫療將會在企業級服務、個人IP和中國智造三個方面呈現出三大趨勢,平安好醫生在醫療健康數據上的不斷積累和自身技術能力的不斷提升,勢必給行業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平安好醫生抗疫表現引領行業

3月30日,中國領先的大數據機構易觀發佈《疫情下的互聯網醫療行業觀察:互聯網醫療三大趨勢》(以下簡稱“報告”),併發布“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企業社會責任指數榜單”。報告顯示,平安好醫生憑藉在線義診、多方合作、防疫物資保障等方面的突出表現位列行業第一,超越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微醫、1藥網等同行企業。

硬核“科技抗疫”引爆流量,平安好医生(01833)释放营收增长提速信号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此次排名,易觀依據各大互聯網醫療企業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間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對國內30家在在線問診、預約診療、醫藥電商、醫院便民服務、專科慢病管理、醫護工具等六大細分領域縱深發力的企業進行了量化評分。平安好醫生的企業社會責任指數綜合得分最高,排在榜首。

事實上,面對來勢洶洶的衛生事件,互聯網醫療在降低患者交叉感染、實現患者就醫行為“物理隔絕”的同時,也打破了醫療資源地域限制,為患者就醫提供了巨大方便,成為抗疫的第二戰場。

與此同時,互聯網醫療的在“抗疫期間”發揮的積極作用也得到了官網的認可。國家衛健委接連發布了互聯網醫療相關政策,要求引導充分利用和發揮互聯網醫療優勢。

作為互聯網醫療的頭部平臺,平安好醫生率先抗起應盡的社會責任。平安好醫生第一時間啟動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成立新冠病毒抗疫專項小組,開通抗疫在線問診專區,由專家進行7×24小時在線答疑,並針對新冠病毒的特殊性,建立“3問3答”的線上諮詢預防機制,為公眾提供問診諮詢,避免漏診情況。

為最大化發揮抗疫效果,平安好醫生與武漢、福建、北京、重慶等56個省、市、地區政府密切合作,開通了各省市抗疫義診專線,免費提供新冠肺炎諮詢和疫情防護指導,並與百度、企業微信、拼多多、美團點評、快手、微博、墨跡天氣、知乎、喜馬拉雅、高鐵管家等超30家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形成更廣泛的服務網絡為更多公眾提供幫助和指導。

此外,面對武漢等各地醫療資源緊缺的問題,平安好醫生積極利用互聯網渠道優勢,緊急調貨45萬隻口罩馳援武漢等各地醫療機構,為疫情中心的一線醫護人員提供防護。並啟動千萬口罩派發計劃,通過平安好醫生APP給全國人民免費送口罩,保障人民的健康生活。

線上分流患者,專家在線指導,醫療資源緊急馳援,在易觀看來,平安好醫生既充分體現了社會責任與價值,也提高了人們對互聯網醫療的接受度,還逐漸改變了人們的就醫習慣。

流量大漲有望帶動營收增長

目前,93%的用戶對於互聯網醫療具有高滿意度,81%的用戶認為整體體驗感較好。在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用戶側活躍度大幅增長,實現日活(DAU)最高峰862.4萬,同比2019年最大漲幅144萬人。

硬核“科技抗疫”引爆流量,平安好医生(01833)释放营收增长提速信号

在互聯網醫療領域TOP10頭部廠商中,平安好醫生日均活躍人數(DAU)遙遙領先,為第二名的30倍、且遠超2-10名同業的總和。

此外,在疫情期間自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平安好醫生的用戶數據也實現了快速增長,在線問診平臺訪問人次達11.1億,APP新註冊用戶量增長10倍,APP新增用戶日均問診量是平時的9倍,疫情防護相關視頻累計播放量超9800萬。

“可以說,這次疫情讓全國人民都上了一堂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教育課,大大縮短了用戶教育的週期,促使老百姓對互聯網醫療接受度極大提高。如同2003年的非典疫情促進了中國人民線上購物習慣的養成,此次疫情在客觀上也為互聯網醫療行業帶來了更大機遇。”平安好醫生相關負責人表示。

摩根大通直接指出,在線醫療的認可度和接受度不斷提高,將是平安好醫生長期增長的有力因素。

事實上,在此次衛生事件的影響下,平安好醫生也承接了巨大的流量,平臺累計訪問人次達11.1億,APP新註冊用戶量增長10倍,APP新增用戶日均問診量是平時的9倍,相關視頻累計播放量超9800萬,成為用戶首選。

在流量為王的互聯網時代中,用戶流量的增長意味著平臺業績的增長。平安好醫生以在線診療為切入口,四大業務協同發展。2019年,平安好醫生總收入大增102.4%的背後,便是用戶規模(註冊用戶、MAU 、問診量等)的持續增長。衛生事件期間,平安好醫生APP新註冊用戶量增長10倍,若以2019年平均付費用戶轉化率4%計算,帶來的營收增長也是龐大的。

在疫情爆發前,有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將達5900萬,滲透率達7.9%,市場規模7000億元。此次疫情發生後,有投資機構表示,這一系列數據可能被低估。隨著互聯網醫療的滲透率和用戶規模暴增,東興證券表示,在線醫療迎機遇,遠程醫療是特殊應用場景剛需應用,未來市場空間巨大。2018年,在線醫療行業中國市場規模達到491億元,2020年預計接近千億元。

易觀:互聯網醫療呈三大趨勢,平安好醫生已在風口

面對此次疫情的催化下,易觀通過數據研究指出,疫情之後互聯網醫療將會在企業級服務、個人IP和中國智造三個方面呈現出三大趨勢,針對政府、醫院、藥品零售的企業級服務將成為風口,醫生的能量在產業中會持續放大,而新基層醫療發展的基礎設施將會得到進一步完善。而平安好醫生在醫療健康數據上的不斷積累和自身技術能力的不斷提升,勢必給行業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在企業級服務方面,政府、醫院和藥品零售會是一個非常大的場景。目前,通過政企合作,是醫療數字化轉型的最有效方式。此前,福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與平安好醫生達成合作,共建“福州市區域互聯網醫院服務平臺”,便是中國醫療改革的示範。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該平臺包含在線診療、處方流轉、健康管理、數據監管和後臺管理五大模塊,以福州市醫療便民服務平臺“榕醫通”為入口,百姓只需持有社保卡,就能連通線上線下所有就診數據,實現多家醫院統一支付,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據公開資料顯示,福州市的37家市縣級的醫院及100多家基層機構均可申請接入該平臺。這意味著,該平臺提供的醫療服務不具有獨家排它性。而福建省是中國醫療改革的試點地區,若平安好醫生的福建項目取得成功後,有望成為其他地區的可複製示範項目。

個人IP方面,醫生的能量將會在醫療產業中持續放大。事實上,無論是在傳統醫療體系中,還是新興的互聯網醫療體系中,醫生都是醫療產業的核心資源。不過,伴隨互聯網醫療技術、運營、用戶使用體驗的成熟發展,互聯網將成為醫生擴大自身能量及影響力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同時,在應用5G、物聯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這些技術的助力下,醫療行業一定會是走得最靠前的一個使用場景。目前,大量的技術已經從“理論研發期”進入“臨床試驗期”。

而平安好醫生自成立以來,就採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千人規模自有醫療團隊”這種獨特的服務模式,在個人IP和醫療AI方面,都有著領先的優勢。

目前,平安好醫生擁有1409名自有醫生,平均從業經驗都超過14年,是行業獨家、規模最大的自建醫療團隊。更關鍵的是,在強大醫療資源的基礎上,平安好醫生AI輔助診療系統——AI Doctor的加入成倍放大了專家名醫們的服務能力。

自今年一月底開始,平安好醫生的醫生們就開始24小時連軸轉,最多的時候,一個醫生一天要服務幾百個病人。近期,平安好醫生的諮詢量達到了70多萬人次,相當於70多個三甲醫院日接診量的總和。

因此,易觀認為,平安好醫生在醫療健康數據上的不斷積累和自身技術能力的不斷提升,勢必給行業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