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国」当曹操面对死神的时候

曹操生活在一个死神肆虐的时代,频繁发生的瘟疫,长年累月的战乱,一次又一次的内部残杀,死亡的狰狞面目,残酷本质强烈地凸现在人们面前,时时刻刻威胁折磨、压迫撕裂着人们的心灵,令人痛苦难忍,焦虑不安,这一现象在曹操的身上有着充分的反映: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曹操集·精列》)

这是曹操面对着不可抗拒的死亡而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哀叹。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曹操集·秋胡行》其二)

这是曹操在漫长的时间面前所产生出来的人生短促,岁月无情的感慨。

「说三国」当曹操面对死神的时候

曹操的头痛是伴随他大半生的顽疾,现代医学认为是高血压所致

当人们内心充满焦虑的时候,就会情绪烦躁,心理失序,于是便会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途径将其宣泄、稀释、消解,以求得情绪上的稳定和心理上的平衡。曹操消解死亡焦虑的途径主要来自于传统思想的影响。

通过曹操的诗文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在排解死亡焦虑的问题上,对曹操影响最大的是儒家的立名的思想。也就是说,曹操是想把自己有限的生命通过建功立业的途径来塑造、凝固成一个令人顶礼膜拜的英名,由此世世传唱,永垂不朽。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才使得曹操的诗歌写得慷慨、激昂、悲壮,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鼓舞。现以其《短歌行》其一为例,诗的全文是: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慨,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说三国」当曹操面对死神的时候

横槊赋诗

诗句一开头,就将人生的短促与时间的永恒这一对矛盾突如其来的凸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随即又将在永恒时间面前所油然而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袒裸出来,更使人产生一种人生短促的悲凉之感。紧接着,曹操又将知音难觅,人生孤独这一深刻感受从笔端流露出来,使人生的悲剧意味变得更加浓厚。然而,正当人们为人生的悲哀所困扰时,曹操笔锋一转,以其浪漫的手法描写了一场类似幻觉的饮宴欢娱,给人们沉重压抑的心情带来了一丝安慰和生机。最后,异峰突起,曹操以其激昂的笔调写出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迈诗句,决心以辉煌的业绩来确立自己人生的意义,作为自己人生的归宿,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鼓舞。又如《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诗句,也是曹操面对死亡而以儒家立名思想来予以排遣所升华出来的不朽名句。这里再摘录《秋胡行》其二中的一段诗歌来作进一步的窥探: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诗歌一开头,便将岁月的无情流逝这一震撼人心的存在强烈地呼喊出来,且一咏三叹,反复强调,更增添其震撼人心的效果,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人生的短促,岁月的无情,感受到死亡的威胁和压迫。然而曹操没有因此倒向消沉、颓靡的及时行乐,而是以儒家的思想对死亡焦虑予以排遣和升华,“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在这里,死亡恐惧所造成的强烈焦虑得到了稀释和淡化,悲凉的心情转化成奋发有为的冲动和精神。尽管在诗歌的结句,曹操仍禁不住要对岁月的无情流逝来一番感慨,但由于其中浸透着儒家的进取精神,所以读起来并不使人哀伤消沉,而是令人充满奋发向上的激情。

在曹操的诗歌作品中,有很多属于游仙的内容,如《气出唱》三首、《陌上桑》、《秋胡行》二首等等,在这些诗歌中,曹操应用浪漫主义手法,忽而天上,忽而高山,忽而仙人,忽而美酒,读之令人心旷神怡,大有飘飘之感。而这些美妙浪漫、充满遐思幻觉的诗歌,正是曹操受神仙道教的影响,用来稀释、淡化死亡焦虑的一种途径。现将《气出唱》的第一首摘录如下,我们可由此去窥见个中消息:

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

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河水尽,不东流。解愁腹,饮玉浆,奉持行。

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开王心正兴,其气百道至。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心恬澹,无所愒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

这是一个充满幻觉、令人心旷神怡的境界。驾龙乘风,九天上,四海外,高山巅,大海旁,与仙人同游共饮,聆听养气之术,跪受不死之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美好!然而,这毕竟是虚幻的意境,自我欺骗式的安慰,只可求得一时的愉悦,最终仍必须直面实实在在的死亡。

「说三国」当曹操面对死神的时候

老病袭来

当死亡之神尚在曹操的周围游荡的时候,曹操十分畏惧它的存在,总是千方百计地稀释它,排遣它,并将他的思考,对死亡的焦虑注入到自己的诗文之中,由此铸造出作品苍凉感人的风格。但是,一旦死神真正降临到他头上的时候,由于受到道家齐生死、回归自然等思想的深刻影响,他又变得相当的豁达、洒脱。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二十三日,曹操因病死于洛阳,享年66岁。临死前,他为自己立下了一份平和安详的遗嘱:

半夜里我觉得有点不舒服,到天明吃粥出了汗,服了当归汤。

我在军中实行依法办事是对的,至于小小发怒,大的过失,不应当学。天下还没有安定,不能遵守古代丧葬的制度。我有头痛病,很早就戴上了头巾。我死后穿的礼服就像活着的时候穿的一样,别忘了。文武百官应当来殿中哭掉的,只要哭十五声,安葬之后,便脱掉丧服;那些驻防各地的将士,都不要离开驻地;官员们都要各守职责。入敛时穿平时所穿的衣服,埋葬在邺城西边的山岗上,跟西门豹的祠堂靠近。不要用金玉珍宝陪葬。

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勤苦,把他们安置在铜雀台,好好地对待她们。在铜雀台的正堂上放一个六尺长的床,挂上灵幔,早晚供上肉干、干饭之类的祭物。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到午就向着灵帐歌舞。你们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的西陵墓田。我遗下的熏香可分给诸位夫人,不要用香来祭祀。各房的人没事做,可以学着编织丝带子和做鞋子卖。我一生历次做官所得的绶带,都放到库里。我遗留下来的衣服、皮服,可以放在另一个库里。不行的话,你们兄弟就分掉。

字里行间,见不到半点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读起来就像一位出门旅行前的父亲对家中小孩的叮咛祝福,平静、亲切,具有一种老庄式的洒脱、豁达。

「说三国」当曹操面对死神的时候

铜雀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