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麦怕清明连夜雨”怎么理解?有什么依据吗?

点击右上方红色字体关注科技农场!

“麦怕清明连夜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清明节气已经过去几天了,清明是春季的倒数第二个节日,按照常理说“春雨贵如油”,可是为什么说清明连夜雨反而不好呢?

农谚“麦怕清明连夜雨”怎么理解?有什么依据吗?

首先需要理解的是,这“连夜雨”指的并不是普通的下雨,而是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普通的春雨对麦子的生长还是有促进作用的,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解释下为什么麦子害怕“连夜雨”。

抑制授粉

对此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河南、山东等相对比较偏南的小麦产区,这些地区温度相对较高,小麦返青较早,生长比较快,到了清明前后,有些地区的小麦已经开始进入扬花期了。而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则会抑制花粉的传播,导致小麦授粉不良,麦穗空瘪等现象的发生,影响小麦产量。

农谚“麦怕清明连夜雨”怎么理解?有什么依据吗?

易出现冻害

对于偏北一些地区的小麦在清明前后则刚刚开始进入拔节期,此时的麦苗相对比较稚嫩,对低温的抵御能力较低。在连续的阴雨天气之时,往往会伴随着大幅度的降温,此时麦苗比较容易出现冻害。

农谚“麦怕清明连夜雨”怎么理解?有什么依据吗?

另外,春季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也容易导致倒春寒的发生,超越正常的降温范畴,今年的山东潍坊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就在昨天(4月9日),山东的潍坊的地区在清明过后再次飘起了雪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倒春寒现象,最遭殃的就是当地的庄稼和农民了。

易引发病虫害

这最后一点就是病虫害的发生了,其实这并不是清明时节的“连夜雨”才特有的,夏季的“连夜雨”更加容易诱发病虫害。因为在连续的阴雨天气下,空气湿度比较大,适合很多病毒和细菌的传播,例如小麦常见的赤霉病,在连续阴雨天气下的发病率要比正常情况下高很多。

农谚“麦怕清明连夜雨”怎么理解?有什么依据吗?

所以说,这句话总体上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一般程度的春雨对庄稼还是有好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