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情绪管理是良好家庭关系的关键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认为,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一种心理活动。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1] 。

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情绪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比如一个孩子如果从一出生,父母就以积极乐观的情绪与他互动,可能就会很容易使孩子在养育过程中精力关注婴儿的成长,进而产生良性互动。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养育的孩子就会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和积极的情绪体验,这些体验也会帮助他发展对关系的信任,有助于他成人之后,在社会上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发展更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一个孩子出生后,面对一个非常焦虑的父母,这种情绪在养育过程中就会影响到孩子,使孩子获得这样焦虑的体验,进而他个体也变得焦虑,在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不安。因为,作为父母应该首先清醒的认知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懂得只有自己是一个健康快乐的个人,才能培养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父母要学会容忍包纳,接收孩子的负面情绪,交给孩子合理的表达,化解孩子的焦虑,使孩子在父母身上感受到父母可以很坦然的处理这些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进而产生安全感。比如当孩子受伤时,孩子会害怕,如果父母很镇静,孩子就会觉得不必怕。而此时如果父母也处于焦虑状态,则孩子的内在安全体验就会受阻,随着日积月累,这种情况久久得不到释放和缓解,就会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内部处理情绪压力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学习如何管理情绪重要性,不只是对于自己,更会影响到孩子和家庭。情绪管理是伴随一生的课题,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来自我们内部对自己对他人的态度,我们越有能力爱自己就越有能力爱他人,当我们的人格中有足够多对生命的接纳与尊重时,我们也就有能力选择更好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情绪,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健康的表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现在推荐几种方法试试管理自己的情绪吧!

1、在家庭关系中,听,比说重要,要关注家庭成员中情绪诉求,产生共情,积极建立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

2、在遇到烦恼、焦虑是时,先冷静、不要急于表达,合理控制自己思绪,仔细思考,理清前后脉络,在合适的时间,找到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再来表达你的情绪,处理事情。其不可在情绪中急于处理事情,否则会越搞越糟糕。

3、当情绪即将失控时,先对自己叫停。忍住表达,离开当下的环境,用冷却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出去走走或跑跑,都有助于你思考一种合理的处理方式,同时也可以是双方都处于冷静期,平复情绪后,在处理问题。否则可能带来的伤害无法弥补。

4、当情绪来的时候,可以考虑找个知心好友倾诉内心的怒气,或将内心不快乐的感觉写在日记上等方法,皆有助避免与人直接冲突,而且也是另一种宣泄情绪的方法。

5、如果是负面情绪出现时,可以采用自我教导或自我暗示法:改变自我情绪,增加自信心。我们可以找一句座右铭或对自己说一些自我肯定的话,以激励自我。例如听到别人在背后批评我们不是时,心里一定愤愤不平,此时不妨告诉自己:“我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我不必介意他们的话,我也不需要浪费精神和他们一般见识。”如此心情自然会改善。或者当我们遇到挫折,心情陷入谷底时,不妨告诉自己:“要重新站立起来,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自己生命注入一剂强心针,或是多看看自己的长处,鼓励自己。

相信大家,通过情绪管理一定会赢得健康幸福的生活。

好的情绪管理是良好家庭关系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