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菜国际化”大师鄢赪:云南菜,也要改变才能走出去

苏格拉底说:“改变的秘密,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建造新东西,而非与过去抗衡”,在传统上作出创新的改变也许会带来激烈的碰撞,却不等如颠覆传统。譬如

鄢赪的“滇菜国际化”理念,在传统滇菜的文化、食材、口味之基础上,融入现代的技法和理念,旨在为民俗风味浓郁的滇菜开辟一条国际化之路。

滇菜国际化”大师鄢赪:云南菜,也要改变才能走出去

滇菜大师鄢赪有很多头衔,他是现任昆明饭店餐饮分公司总经理,也是法国国际厨皇美食蓝带勋章厨师、世界厨师联合会国际评委、国务院津贴获得者、中国烹饪协会国际美食委员会副主席、云南省烹饪协会副会长、云南省餐饮与美食协会副会长等,这些经历都与他另一个身份密不可分,就是提倡滇菜国际化的先驱者


十年磨剑,锋芒现

时间回到八十年代,19岁的鄢赪通过昆明饭店的选拔被分配到厨房工作,刚开始他对在厨房工作毫无概念,进入酒店工作也只是因为酒店业是当时国内前景比较好的行业。

跟大多数厨师一样,他从厨工开始做起,一步一步从打扫卫生、洗菜到炒菜,一点一滴把基本功积累下来,然而他并没有在日复一日的厨房工作里寻到自己的目标和乐趣,他把那段积累烹饪基础的过程比喻为“在厨房混了十年”。

滇菜国际化”大师鄢赪:云南菜,也要改变才能走出去

不过在厨房打滚十年,再“划水”还是要按照老师严厉的要求“交功课”,虽然对自己的工作不算热爱,功夫技法倒也打得扎实。就在1996年,鄢赪迎来一个人生转折点,师傅给予他一个重任,担任昆明饭店的西厨主管。

成为一名西餐厨房的管理者,令鄢赪开始对自己的工作“有点想法”,他决心钻研西餐,用很多方式学习西餐,他常常到其他由外籍厨师打理的西餐厨房汲取经验,也到香港购买许多西餐烹饪书籍回去研究,中餐出身的他久而久之也对西餐驾轻就熟了。

滇菜国际化”大师鄢赪:云南菜,也要改变才能走出去

对于习惯在中式厨房里工作的自己来说,其实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毕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烹饪文化。但也因为钻研西餐的过程,他发现当厨师不只是一门靠手艺的体力劳动,想法也很重要,是可以像艺术家画画般融入自己的感情来创作的职业。


从“中餐西做”到“滇菜国际化”

在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安全卫生的饮食习惯受到全国重视,大型宴会的宴席都要做成分餐制。最难忘的一次,是要做1500人的5道菜分餐,以当时的设备,单单是出一道菜就要花45分钟,因此鄢赪与他的团队找来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起商议出餐流程并研究菜色,筹备了一个多月才完成这项任务。

滇菜国际化”大师鄢赪:云南菜,也要改变才能走出去

鄢大厨说现在做分餐的设备先进,相对较以前简单

正是分餐经验令鄢赪萌发“中餐西做”的想法,尝试用西餐的技术和手法去处理中餐。譬如用低温做法烹调云南野生菌提高鲜味,譬如做酱汁,在法式蛋黄酱加一些醋、酱油、小米辣来增添风味。或者是把番茄及辣椒等食材制作的云南特色喃咪汁做成分子料理“胶囊”。

这些融合云南菜和西餐的“想法”,在过去与传统滇菜理念有很大冲突,但他通过十年时间反复试验并进行推广,使这种“现代滇菜”在餐饮业的接受度越来越高。鄢赪说:“我是一名云南厨师,始终离不开滇菜”,把滇菜进行国际化不等于推翻传统滇菜,做滇菜最重要能传承下去,在传统滇菜的基本上作出改变,是希望让滇菜走出去。

其实滇菜比较复杂,因为少数民族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饮食文化,而且云南从海拔两百米到四千多米都有人居住,所以食材的种类很丰富,因此鄢赪的“滇菜国际化”理念很注重食材本身的原味,相较传统滇菜口味清淡,更符合国际标准的饮食需求。

滇菜国际化”大师鄢赪:云南菜,也要改变才能走出去

虾慕斯三文鱼慕斯配乳扇喃咪沙拉

譬如做青头菌,他不用传统做法的椒蒜爆炒,高汤煨制,而是用低温手法去烹调,青头菌的营养流失比较少,口感也很好。还有“虾慕斯”,与传统七分虾肉三分猪油的中式虾球不一样,不是把虾肉剁碎加入猪油搅打而成,而是用奶油取代猪油,不但也起到润滑虾肉口感的作用,还带有一丝奶香。

现在鄢赪也会举办不少培训,很多年轻人对“滇菜国际化”的接受度很高,但他认为滇菜国际化最终能走多远,还是要看整个滇菜行业的认可和努力。


Q&A

您最喜欢的食材是什么?

不太挑嘴,比较偏爱野生菌吧。


平时休息时会做什么?

平时休息时间比较少,大多数休息时都会陪陪家人。


滇菜国际化”大师鄢赪:云南菜,也要改变才能走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