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煩惱系列之一:經前戰痘-暗瘡

月經前長暗瘡的特點


女性煩惱系列之一:經前戰痘-暗瘡


有不少女士在月經前3-7天面部開始出現暗瘡或粉刺明顯加重,中醫學上稱之為經行面部痤瘡,多見於面頰兩側及嘴唇周邊區域,表現為一粒粒小丘狀突起,正常膚色或淡紅色或紅色,可有瘙癢感,有的能擠出乳白色液體或皮脂栓,抓破後可化膿成癤,成癤愈後則留有色素沉著甚或疤痕。痤瘡行經後期或經後消退,亦有不完全消退者,痤瘡呈週期性反覆發作。月經前長暗瘡不限於青春期女士


以往以青春期女士為多,但時代變遷,都市生活及工作繁忙、壓力大,導致成年女性內分泌失調、紊亂而亦見此証發生。因此証與月經有關,一般美容護膚或皮膚科外治,療效並不如理想。但若循中醫辨証論治方法,從根本治之或再配合適當外治藥,將可望獲得良好療效。月經前暗瘡治療也需分型治療


一般人以為長暗瘡多是熱氣,嘗試飲涼茶解決,但經行面部痤瘡從臨床上分類並非如此,証型上有虛有實亦有虛實夾雜,較常見有溼熱蘊阻型、肝鬱化火型、肝鬱脾虛型,中年女性患者亦多見衝任不調型。故治經行痤瘡不能都一概以清熱治之,而應就不同証型立法處方用藥。不同証型的表現與用藥:


溼熱蘊阻型:


經前或經行面部、下巴痤瘡,多見有炎性丘疹、膿皰疹,面油較多,口乾咽燥,大便不爽,帶下色黃。治以清熱利溼。主要用藥有蒼朮、黃柏、黃連、薏苡仁、大黃等。


肝鬱化火型:


經前或經行面部痤瘡,眼澀面紅,口苦咽燥,心煩失眠,經前乳脹痛,經行量少不暢,甚或痛經,大便秘結。治以疏肝清熱。主要用藥有牡丹皮、梔子、生地黃、赤芍、川楝子、柴胡、鬱金等。


肝鬱脾虛型:


經前或經行面部痤瘡,不痛難潰,喜嘆息,疲倦,胃口欠佳,大便溏薄,煩悶失眠,可有經前乳脹痛、痛經。治以養血柔肝,健運脾胃。主要用藥有生地黃、熟地黃、當歸、白芍、牡丹皮、茯苓、山藥、白扁豆、白朮、蓮子、陳皮等。


衝任不調型:


經前或經行面頰、下頜痤瘡,伴月經不調,月經期欠準,月經量或多或少,另見口乾咽燥,四肢不溫,頭暈耳鳴,腰膝痠軟,心煩失眠。治以調和衝任,養血理氣。主要用藥有: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女貞子、枸杞子、金銀花、黃芩、黃柏、知母、蒲公英。


調護方面患者該注意作息規律,忌食辛辣刺激高熱量食品,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保持皮膚清潔,避免焦急煩躁,有利於身體與皮膚健康。人體內外表裡相通,臟腑氣血之失調,可表現於外在症狀,即中醫的說法有諸內必形諸外,因此治療反覆發作的經前粉刺,不能只靠塗抹外用皮膚產品,而應當從內調整臟腑失衡,祛除病因,內外兼治,才可獲良效,令女士每當經期來臨時,面部亦能保持潔淨無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