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今年是武夷山申報雙世遺成功二十週年、撤縣建市三十週年,翻開凝固的昔日舊影,撫今追昔與網友們共享夢牽縈繞的武夷情緣以紀念!

地處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地”核心區的星村,1983年還是人民公社建制,是崇安縣(現武夷山市)的重點產糧區、林業區和茶果區。和全國各地一樣,淋浴在改革開放明媚的春光中萬物復甦!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位於奇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九曲溪始發碼頭的星村大隊渡頭村景,攝於1983年。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星村,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有“茶不到星村不香”之說。攝於1983年的星村公社茶葉站技術員走出辦公室走進茶山

自古以來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作為擁有崇安縣第一個鄉鎮水電站的星村,始終將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防範水災都擺在首要地位。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新建成不久的星村公社的黃溪口水電站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星村公社黃村大隊修水垻的工地

公社農技站的技術人員深入田頭地間推廣新品種、開展科普宣傳工作。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的崇安縣星村公社農技站

公社畜牧獸醫站技術人員下鄉入戶為耕畜防病治病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下鄉出診的崇安縣星村公社獸醫站技術員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崇安縣星村公社的一所豬場

X光機、心電圖、牙科等設備進入公社衛生院;女扎手術等技術傳到公社衛生院,公共衛生水平得以提升。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的崇安縣星村公社衛生院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的崇安縣星村公社衛生院為兒童體檢、為患者針灸

八十年代初在辦好文化站基礎上應運而生,全縣五個公社文化中心之一的星村公社文化中心(包括影劇院)佔地2500平方米。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的崇安縣星村公社文化中心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崇安縣星村公社文化中心的春節義務寫春聯活動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崇安縣星村公社文化中心的春節遊園活動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崇安縣星村公社文化中心的科普宣傳欄

崇安縣素有“閩邦鄒魯”之盛譽,萬物復甦之季的星村“尊師重教”重塑新風,各項事業重上軌道展新顏。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的崇安縣星村地區中小學生智力競賽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春節崇安縣星村小學少先隊員向老師拜年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崇安縣星村公社桐木大隊的小學生合影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崇安縣星村公社的五四聯歡晚會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崇安縣星村公社的婦女縫紉培訓班

地處1979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的武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桐木大隊,時為全縣最富有的生產大隊。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崇安縣星村公社幹部在桐木大隊下鄉調研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崇安縣星村公社桐木大隊騎嘉陵摩托車的農民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崇安縣星村公社桐木大隊抬毛竹作業的農民

武夷山風景區是1982年國務院批准設立的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核心景區九曲溪起始點的星村公社農民,開始享受新興產業帶來的紅利。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崇安縣星村公社織毛衣的農婦


夢牽縈繞武夷情—36年前萬物復甦中的星村公社印記

攝於1983年崇安縣星村公社休閒的農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