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傳奇人物劉君:7個月從3億做到34億!看看別人的經歷!

華爾街傳奇人物劉君:7個月從3億做到34億!看看別人的經歷!

7個月將3億的資金通過對沖策略做到34億、對孫子兵法情有獨鍾、認為對沖基金就是現代金融領域的"航空母艦",深圳五洲賓館裡,坐在記者面前的劉君聊起對沖基金就格外來神,兩眼放光,如數家珍。這位從陝西漢中走出去的對沖基金操盤手,曾經負笈海外遊學多年,也有著在華爾街多年的對沖基金操盤經驗。如今,帶著對A股對沖時代的無限憧憬,他回來了。

華爾街傳奇人物劉君:7個月從3億做到34億!看看別人的經歷!


  7個月從3億做到34億

  2010年4月,劉君在北京的朋友成立了一家合夥制公司,募集了2.97億,由劉君親自操盤。劉君告訴記者,A股市場長期以來只能靠做多賺取差價,市場上漲時大多數人都會賺錢,但做空只有極少數人才能賺錢,而且做空容易獲得暴利,實際上做空比做多更容易判斷,只是很少有人逆向思維。

  去年4月16日,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交易。劉君從長期的研究和實戰中注意到,自美國第一隻股指期貨於1982年4月上市至今近三十年來,大多數國家在引入股指期貨初期,幾乎都出現了期貨和現貨市場短期內紛紛下跌的"共振效應"。A股市場彼時流動性過剩,下跌概率極大。劉君把大部分資金用來做空5月合約(IF1005)。結果從去年4月16開始,滬深300指數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持續下跌,在去年5月21日的合約交割日前一週,劉君全部平倉,2.97億元變成了5.43億元。

  劉君之所以在A股市場初試牛刀就戰績赫赫,這其實源於他在華爾街豐富的對沖基金操作經歷。1991年,劉君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數量金融博士,慢慢地對量化投資產生了濃厚興趣。後來他到美國一家投行的對沖基金工作。1999年初,劉君感覺上漲逾十年的北美股市已接近崩潰。他敏感地做空多倫多股市市值最大的北方電訊。由於北方電訊也在紐約股市上市,一旦下跌,這隻超級權重股可能導致多倫多股市和紐約股市雙雙下挫,同時也會影響到納斯達克指數。劉君於是做空多倫多股指和納斯納克股指,合計動用了70億美元。

  去年5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3.1%。劉君敏銳地感覺到泡沫已經產生,資產價格也會隨之上升。出於這一判斷,他決定做多。果不其然,滬深股市在去年國慶節之後迎來了一波強勢上揚行情。回想起當初的舉動,劉君對記者說:"我隱隱感覺到有一股很大的資金拉動大盤藍籌股,不僅契合了當時市場'人心思漲'的形勢,而且明顯是朝著把股指打上去的目的來的!"

  經此一戰,到去年12月底,劉君這家合夥制公司的賬面市值猛漲到了34.9億元,短短7個月的時間裡,資產翻了10倍!

  《孫子兵法》與對沖策略

  雖然身居海外多年,但劉君對《孫子兵法》的熱愛一直都沒有絲毫減退。"華爾街有不少對沖基金經理是猶太人,他們對中國的《孫子兵法》尤其感興趣。"在劉君看來,《孫子兵法》裡的"奇正理論"和虛實觀讓他受益匪淺。

  《孫子兵法》的核心用兵之道是"形與勢、虛與實、奇與正"。孫子軍事謀略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以正合,以奇勝"。用到投資上,就是既要遵守基本的價值投資規律,又要善於突破常人的思維侷限,出奇制勝。"正"與"奇"即是不同的兩個方面,互不可分,合為一體。

  劉君認為,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基本上都是"五方博弈":首先是政府,政府可以干預市場,對市場走勢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其次是對沖基金;第三是養老基金;第四是共同基金;最後才是個體投資者。共同基金背後有著強大的投研團隊,個體投資者往往是拍腦袋式的決策。這種狀況有點類似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天下大亂。如何"合"、如何"攻",這就相當考驗決策者的大局觀和洞察能力。對沖市場基本上是零和博弈,基金經理賺了錢,意味著對手輸了錢。因此,作為一名出色的對沖基金經理,首先要學會分析"兔子"的行蹤,也就是個人投資者、保險(放心保)公司和投資銀行自營資金的動向;接著是研究旁邊的"獅子"和"老虎",也就是以對沖基金形式存在的對手。如何部署兵力,謀定而後動,在戰略上養成大局觀,在戰術上學會迂迴曲折,是對沖基金經理著重要做的事情。在一個成熟的對沖基金經理這裡,證券市場就是一個他從對手處獲取收益的工具和場所。

  迎接A股市場的對沖時代

  "2010年是中國對沖基金元年,對沖基金在中國還剛剛開始。"劉君顯然對A股市場的對沖時代抱有極大的期待。

  在他看來,在成熟市場的對沖基金競爭中,是專家與專家、高手與高手之間的博弈,而A股市場由於對沖策略剛剛起步,金融衍生品也比較少,尤其是具有理論功底和實戰經驗的對沖人才還相當缺乏。如果說成熟市場對沖基金之間的競爭是50:50的對決,新興市場的競爭則是10:90之間的對決。誘人的發展前景和想做一番事業的理想,驅使著劉君毫不猶豫地放棄在華爾街多年積累下來的人脈和高薪,回到了國內尋求發展。

  據劉君介紹,對沖的原意是"防止遭受損失、保護手段"。那麼怎樣才是好的"保護手段"呢?打一個比方:一批貴重物品置於露天之下,碰到暴雨天沒準會付諸東流。為了防止這種損失,可以修一座倉庫將這些貴重物品加以保護,這便是最原始的對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如果將倉庫房頂改換成太陽能材料,便可以既用來發電,還可以將房頂的架構改進一下,以便收集雨水加以利用,這便是改進版的對沖了。如果將倉庫房頂成倍地放大,在佔地面積不變的前提下,還可以成倍地放大晴天和雨天帶來的雙邊收益,這便是真正現代版的對沖概念。在金融市場,對沖可以做到"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無論牛市還是熊市,雙邊都可以獲利,同時還能成倍地放大收益"。

  長期以來,A股市場由於缺乏金融衍生品和對沖手段,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只能靠賺取股票差價獲取正收益,也就是隻能從"低買高賣"中獲利。股票基金還有60%的最低倉位限制,一旦碰到像2008年和今年上半年的熊市,基金就只能被動虧損。對於私募基金來說,基金經理只能提前空倉才能避免損失,但遺憾的是,大部分私募基金還是無法從下跌市中獲取正收益。隨著對沖時代的到來,無論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將可以從牛市和熊市中均獲得正收益,而且運用槓桿之後,基金在牛市中還能漲得更快,在熊市中也能獲取超額收益。

  經過多年的摸索和不斷改進,劉君形成了一套獨有的"全息化數量分析模型系",具體包括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系(宏觀和微觀方面的基本面數據)、統計迴歸分析模型系(歷時交易數據)、突發事件效應模型系(市場突發性信息)、綜合模擬-優化處理模型以及資金配置與對沖敞口調控。

  如今,A股市場的交易規模已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股指期貨為中國資本市場打開了對沖通道,"面對巨大的投資機遇,我們才剛剛開始。"劉君若有所思地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