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新基建”,要有新作為

近來,“新基建”成了網絡熱詞。特別是在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後,新基建成為各地穩投資、穩增長的關鍵一招。新基建既是基礎設施,又代表著新的業態。不難看出,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遭疫情衝擊和產業面臨轉型升級挑戰的大背景下,新基建被賦予厚望。(4月12日紅網)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一定的衝擊,然“福禍相依”,“危中有機”,傳統市場經濟的蕭條也激發了數字經濟的潛力,使“新基建”功能凸顯,一躍成為點燃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促進經濟社會快速復甦,走上正軌,我國集中精力狠抓以“新基建”為代表的領域,給予總需求一個回彈力,帶動生產端走出困局,為疫情後中國經濟復甦打下了一針“強心劑”。集中精力穩投資、穩增長、促消費,讓“新基建”的效用更好釋放,要求從“新”出發,找準新導向、做好新規劃、貫徹新邏輯,推動經濟社會快速復甦、穩健發展。

找準新導向。“新基建”不是簡單的基礎設施建設,而是數字化經濟騰飛的“基石”,因此“新基建”要以數字化應用為導向。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基於5G網絡、人工智能等為基礎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正逐漸成為人們工作生活的一個顯著特點,加之鐵路、公路、橋樑等傳統基建趨於飽和,新基建順理成章地成為經濟發展新增長點。此時,各地政府順勢而為,狠抓“新基建”,發力科技前端,藉助光纜、移動通信等網絡設備設施,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催生線上交易、遠程辦公、在線復課等不同場景,帶動了多行業共同發展,實現了資源高效利用和社會高效運行。

做好新規劃。眾所周知,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但受疫情影響,消費和出口短時間難以恢復,投資就成了當下穩增長的“壓艙石”,而在投資領域,基建投資往往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此時,以“新基建”為抓手,拉動經濟發展,正當其時。然而,投資“新基建”,要做好新規劃,警惕“羊群效應”。不能簡單地認為只要是“新基建”領域的投資都是必要的,一“投”了之的做法不但不能促進“新基建”健康發展,反而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給當地經濟帶來負擔,百害而無一利。規劃“新基建”,要注重結合當地的實際,發揮各種基礎設施建設的協同作用,大力提升資金使用效率,杜絕“滾雪球”舉債融資,避免過度投資和重複建設等問題。

貫徹新邏輯。“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發展“新基建”,需貫徹新邏輯。推動“新基建”,需走“政府+銀行+民間”協同推進的道路,發揮政府的託底功能,銀行的推動功能,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形成以市場主體為支撐、政府部門為保障、銀行為推手的建設主體新框架,著力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新基建”是疫情下點燃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也需要“新基建”保駕護航。找準新導向、做好新規劃、貫徹新邏輯,推動“新基建”快速發展,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