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擔憂:大量糧食靠進口,農村土地拋荒現象多

隨著國外疫情狀況不斷加重,越南、柬埔寨、泰國等國家紛紛表示將禁止農產品出口,糧食危機進一步發酵。

我國“雜家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說:中國有14億人口,中國糧食是不夠吃的,要進口的,每年進口大豆七八千萬噸。如果人家一卡你,不賣糧,那就麻煩了要餓肚子。這個是問題,是大問題!

袁隆平的擔憂:大量糧食靠進口,農村土地拋荒現象多


據相關數據統計,每年我國進口糧食在2400億斤以上,其中大豆就進口800億斤左右,小麥進口配額在963.6萬噸,玉米720萬噸,大米532萬噸。一直以來我國都是農業大國,但隨著工業科技發展,我們發現以前農村滿山遍野大豆高粱,如今已經不復存在了,土地拋荒長滿野草和樹木。城市的人們糧食大米大量靠進口,而農村種田地的人已經所剩無幾。為啥不種地了?怎麼算都不能致富,大家都寧願背井離鄉去打工,其實不是沒有原因的,是因為種地付出的成本和回報不成正比!

袁隆平的擔憂:大量糧食靠進口,農村土地拋荒現象多


先說地租,一畝地最低也要500元一年,也就是說,畝產量低於800斤就可能賠錢虧損。再加上農機、人工、肥料、農藥,如果遇到旱了、澇了、冰雹了等天災人禍,還有政策了、市場價格變動了,怎麼算怎麼是虧本。有人說種經濟作物吧,價值高!但是,在中國除了地域性比較強的一些特殊品種外,大眾的經濟作物不管是蔬菜還是藥材價格都不穩定。再加上種菜成本更高,大棚膜、鋼管、架子、滴灌設備等,往往一個棚成本就有好幾萬,遇到菜價不好,收回成本又遙遙無期。農業沒有獨家秘方,卻有廣大的跟風趕潮群體。農產品有種植標準,卻難於抗衡產品上市時購買群體的貪便宜心態,無法長期堅持優質產品理念。所以註定會出現規模越大,虧損越高的局面。

袁隆平的擔憂:大量糧食靠進口,農村土地拋荒現象多


而現在農村年輕人不願種地的原因也很簡單,農村種地的收入甚微,滿足不了人們的生活所需,這就導致農村大部分年輕人寧可選擇外出打工,也不願在家種地。像現在,農村種地的都是些60、70後,而80、90後都選擇在外面打拼。民種糧的淨收入主要來自糧食價格,農民不願種地,根本原因在於農業轉型不徹底,資金,技術短缺,農產品無法在市場上獲利,沒有效益,農民種糧艱難,只能外出打工。要知道,如今很多農民們,辛辛苦苦一整年賺的錢還不如出去大城市打工半年來得實際些,還不用如此操心。

袁隆平的擔憂:大量糧食靠進口,農村土地拋荒現象多


在農村想種地的人,就是老人病弱殘婦幼,自食其力只能種很少一部分的地,而不想種地的人,土地被荒廢, 以後的土地應被想種地,留給能種地的人承包大戶種,讓更多的人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還可以整合資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這就是農村的基本狀況。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