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一元通”搭起城乡居民“幸福路”

新疆阿勒泰:“一元通”搭起城乡居民“幸福路”

↑图为哈巴河县客运站到站的“一元通”公交线路。耿丹丹 摄

在新疆阿勒泰市,从当地客运站乘坐公交车前往距离71公里的萨尔胡松乡,只需要一元钱,这是阿勒泰市城乡客运“一元通”工程中的一条线路。

到萨尔胡松乡的“一元通”公交途径8个站点,每天往返一趟,覆盖2个乡镇和5个村。萨尔胡松村村民哈孜木别克告诉记者,自从“一元通”公交开通后,走亲戚、看朋友非常方便。“现在早晨去晚上就可以回来。”如今,这条线路已经惠及超2000名农牧民群众。

在全疆率先开通“城乡一元通”,始于阿勒泰当地领导的一次调研。

阿勒泰地区地处新疆北部,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下辖6县1市,素有“金山银水”的美誉。近年来,阿勒泰地区持续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公路总里程约9987公里,500余个建制村公路已通畅。尽管如此,由于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当地最偏远的村距离县城百余公里,加上长达6个月的漫长冬季,导致了占总人口60%的农牧区群众“出行难、出行贵”。

“公交开到家门口,以前想都不敢想。”家住阿勒泰市切尔克齐乡库早齐村村民叶尔肯古丽说道,自己经常会带着家里的土鸡蛋去市里售卖,线路车来回就要20元。“去一趟也挣不了多少钱。”

2019年初,阿勒泰地委领导在青河县调研时,了解到当地群众出行难题,提出了实施城乡客运“一元通”工程,重点解决边远、贫困农牧民群众出行难和出行贵的问题,实现他们进城一元通达的目标。同年4月,有着“交通扶贫”使命的一元公交线路陆续在各县(市)开通,最远的一条线路是从富蕴县到克孜勒希力克乡,单程达125公里。

截至目前,阿勒泰地区各县(市)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运作的模式,共开通城乡客运“一元通”工程线路44条,投入车辆40余辆,覆盖330个村,惠及群众28万余人。

阿勒泰地区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科科长桑宗民介绍,目前,城乡客运“一元通”工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效果非常好。实施该工程之前,农牧民群众进城往返交通费用距离最近的要10元,最远的要120元。实施城乡客运“一元通”工程之后,无论距离多远,往返只需花费2元。“该工程有效促进了农牧民群众进城销售农副产品,增加了边远、贫困农牧民群众收入,同时促进了城乡人文交流、互动。此外,周五、周日下午‘一元通’公交专门为寄宿制学生服务,解决学生返校乘车难问题。”

如今,村里人进城卖菜购物的多了、创业打工的多了、学习培训的多了,城乡之间增强了交流、交往、交融。

家住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塔斯特村的何洪生是村里第一批吃上“旅游饭”的人,他说,自从县里大力发展草原石城旅游以来,他看重村子在景区山脚下的优势开起了商店。“进货需要去县里,如果打车就要30元,有时利润还不够来回的运费。”

自从 “一元通”公交开通后,何洪生的成本费用降低了,不仅如此,他家里在县城上学的孩子也坐上了一元公交。“这极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这个政策太好了。”

在哈巴河县客运站,6条 “一元通”公交线路从这里统一发车,乘客们凭身份证在售票窗口买票后即可上车。哈巴河县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办公室主任林树晖介绍,“一元通”公交线路自去年开通以来,县财政补贴超180万元,实现了所有贫困村全覆盖。“最远的线路到铁热克提乡齐巴尔希力克村,里程约112公里,单趟就要3个多小时,按正常票价需要约37元。”

布尔津县公交车司机张继伟自去年5月底成了“一元通”公交线路的司机,他告诉记者,他所承担的线路是从县城客运站到阔斯特克镇,这趟线路来回约53公里,他一天需要跑两趟。“以前这条线路最远需要10元。现在虽然1元,但政府会按照每个座位数的80%补助。”

“一元通”公交是阿勒泰地区近年来实施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2019年,阿勒泰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实施了行政服务中心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双创”孵化基地建设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今年3月,阿勒泰市重点项目有序动工,这些项目涉及交通基础设施、水利、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市政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等领域的120余个项目,总投资150余亿元,项目的规模、层次、带动能力,都前所未有,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接下来,我们将维护好已开通线路的正常运营,继续合理优化线路,增加线路覆盖面和频次,同时做好沿线停靠站点的维护。”桑宗民说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