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貿促會駐村第一書記助力鄉村修建“暖心路”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4月7日訊出山東冠縣桑阿鎮政府驅車向西南方向行駛約十五分鐘,就是小張莊,小張莊並不小,人口1400多,村裡五橫兩縱七條大街。

近日,走進小張莊,一臺軋路機在村中的東西大街上轟隆隆地駛來,離它百十米遠就能感覺到腳下的地在震動,這個“巨無霸”給村民帶來了希望——再有幾天,村裡的五條土街將全部硬化——連同以前硬化的兩條,七條大街全部硬化。老黨員、也是村裡的老幹部丁玉傑說,“以前是菜窩窩,現在是饅頭加肉,我年紀大了,蹦不起來了,其實高興得真想蹦起來”。

山东省贸促会驻村第一书记助力乡村修建“暖心路”

軋路機在作業

村裡的七條大街,就是一部村史、一部村裡的發展史。

老支書丁懷軍記得,1987年,這個村在全鎮最早完成規劃,七條大街第一次出現在村民眼裡,但它們都是土路。

2002年,村子有了一定的發展,群眾集資再加上幹部墊付,把南北兩條大街鋪成油漆路,其餘五條東西路因經濟困難就擱下來,而一擱置就是18年。土路帶給群眾的是無盡的苦楚,“下雨趟著泥水走,晴天時浮土有半拃厚”,丁玉傑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半拃的厚度。

山东省贸促会驻村第一书记助力乡村修建“暖心路”

群眾代表大會商量修路

2019年,山東省貿促會派第一書記魏皓來到村裡,他走訪貧困戶、老黨員,與村幹部座談,大家反映最多的是路的問題。修路,成為群眾最大的呼聲。

他三次協調扶貧資金89萬元,其中69萬元用於修路,經過一系列招投標手續,中標單位入駐,軋實、灑水、平整、上混凝土……他們甩開膀子幹起來。

群眾可高興了,路鋪到哪裡,群眾就早早地把地上的附屬物清理乾淨,有的給施工隊準備好茶水,有的送來水果,還有的主動幫著幹活。記者看到,在修好的路肩上,群眾沒用安排,義務上土,表現了極大的熱情和淳樸的村風。

山东省贸促会驻村第一书记助力乡村修建“暖心路”

群眾自發上路肩土

顏丙全是村裡的老黨員,他看到村裡的水排不出去,就提議在村口埋設砂管,這是一項不小的支出,大家在討論時也很難達成一致意見。這時,魏皓一錘定音,“先別管錢的事,先說群眾的要求合不合理,合理就幹,錢不夠再想辦法。”於是,會議剛散,就派人購進24節砂管,現在正在填埋,兩條南北大街的四個路口各有兩個出水口,在解決“路”的問題時,“水”的問題也一併解決。“多少年沒幹成的事今天干成了,下一步就是護路、栽樹、種花、綠化、美化,”村支書楊懷平已在想著今後的事。

山东省贸促会驻村第一书记助力乡村修建“暖心路”

“這路可是真材實料,結實著哩,一般村內的路都是12公分厚,這裡到了15公分。” 施工方負責人趙波說。

桑阿鎮黨委書記貟慶臣深有感觸,“七條路,橫跨33年,終於全部修成水泥路,這是便民路、富民路、暖人心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