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主刘禅:一个被诸葛亮耽误的中兴之主

后主刘禅一直以来就是一个被老生常谈的角色,不过他的形象向来都是以负面居多,比如:扶不起的刘阿斗,阿斗的江山--白送,乐不思蜀等,然而他真的就是一个软弱无能,弱智不堪的君主吗?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或者说不是天生这样。

后主刘禅:一个被诸葛亮耽误的中兴之主

刘禅

刘禅的才

刘备在临终的时候给刘禅留有一份诏书,在这本诏书中提到了诸葛亮对于刘禅的评价:智量甚大,这个评价可以说是十分的高了。哪怕诸葛亮对刘禅的夸奖有些言过其实,那他至少也应该是一个中人之姿,和弱智那是八竿子打不到的。

后主刘禅:一个被诸葛亮耽误的中兴之主

刘禅

我们看刘禅是怎么处理朝政的,诸葛亮在位的时候,可以说是独揽朝廷军政大权,那么他死后刘禅是怎么安排的呢?

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立马就废除了丞相制度,然后任命蒋琬为大司马,主管行政监管军事,又任命费祎为大将军,主管军事监管行政。将原来诸葛亮的权限一分为二,而且这两人的权利还是相互交叉,相互制衡。

后主刘禅:一个被诸葛亮耽误的中兴之主

三国杀形象--蒋琬费祎

这样的手段,这样的御下权衡之道很明显弱智是做不出来,而且在蒋琬死后,他就干脆亲摄国政,将军政大权全部收到自己手中。

后主刘禅:一个被诸葛亮耽误的中兴之主

刘禅

除了亲摄国政刘禅先后立了张飞的两个女儿为后,另外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关羽的孙子关统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刘禅采用联姻的方式将蜀汉的核心势力全部变成了自己的班底,拥有这样手段的人又怎么能说是无能呢?

后主刘禅:一个被诸葛亮耽误的中兴之主

刘禅

另外在《魏略》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曹爽死后,夏侯霸出逃魏国投奔蜀国,此时刘禅为了表示其心意亲自出城迎接,令夏侯霸十分感动。但是这其中还有一件旧事,那就是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是被蜀汉名将黄忠所杀。

刘禅为了消除夏侯霸的顾虑十分真诚的对其说道:“卿父自遇害於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然后话锋一转,指着自己的儿子对夏侯霸说:“此夏侯氏之甥也。”

上面的话说的可谓是十分漂亮,先是说你父亲的死不是我先人所为,另外我儿子还是你外甥(张飞的老妻子是夏侯家的女儿,刘禅的皇后是张飞的女儿),我们可是一家人。这话你看说的多漂亮,这一手怀柔之术,可以说是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手段十分老辣不输于其父风范。

阿斗的养成

既然上面说了这么多刘禅的才能,那么刘禅或者是说蜀汉为什么回落到亡国的下场?在我看来若说错误有十,那么刘关张三兄弟要占四分,诸葛亮和刘禅则平分其六。

蜀汉的国力衰退是从与孙吴结怨开始的,孙刘联盟本身是为了对抗曹操所形成的一个利益团体,纵观历史来看这种抱团取暖的利益团体大多都不是很坚固,不过不管怎么说明面上大家还是一家人,即便是背后想捅对方一刀也会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那么这个团体是被谁破坏的呢?恐怕大家都会说是吕蒙,毕竟吕蒙夺荆州标志着孙刘联盟的决裂。

后主刘禅:一个被诸葛亮耽误的中兴之主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但是在吕蒙夺荆州之前还发生了两件事情,其一是孙权想让自己儿子娶关羽的女儿,被关羽怼回(《三国演义》中是关羽说:虎女焉能嫁犬子?《三国志》记载的是:羽辱骂之)。第二件是关羽水淹七军之后俘虏曹军数万粮食不够吃,就去抢夺了孙权的粮草。虽说孙刘联盟破裂是根本,那么关羽的所作所为就是埋下的诱因,或者是给对方了一个发难的理由。

后主刘禅:一个被诸葛亮耽误的中兴之主

关羽

再后来就是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被马忠斩下首级,之后张飞为了给关羽报仇,又被其部将范疆、张达所害,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刘备为了给两兄弟报仇,不停属下劝阻毅然决然的讨伐东吴,后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导致蜀汉国力溃散。

刘备白帝城托孤,军政大权全在诸葛亮之手,之后的蜀国变一直在北伐,国力基本没有恢复,而且诸葛亮在位期间恪尽职守,大小事宜均由其决策,并没有还政于君,给刘禅军政上的锻炼。

后主刘禅:一个被诸葛亮耽误的中兴之主

诸葛亮的本质或许是想保护刘禅,好对得起先帝的知遇之恩,但是他一直把刘禅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下,没有让刘禅得到一个君王应有的锻炼,所以说刘禅成为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也有部分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