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比起“逼”孩子上名牌大学,我更想要孩子活的快乐

李玟谨老师:爸爸妈妈肯定都是爱自己的孩子。可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很多社会的问题都可归结于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归结于哪儿呢?归结于人的早年。

李玫瑾教授:比起“逼”孩子上名牌大学,我更想要孩子活的快乐

孩子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也会跟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增加,每一位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一路顺风踩着重点学校走过。

可父母的高期待将成为孩子的重担,让本来快乐的事情(成长和学习),都成了压抑和痛苦,有的家长还把孩子逼上了绝路。到那时候你会后悔,比起名牌大学,自己更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活着。

李玫瑾教授:比起“逼”孩子上名牌大学,我更想要孩子活的快乐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李雪曾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心理健康对儿童的危害极大,轻则影响学习、影响社交,重则危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电视剧《小欢喜》,陶虹饰演的妈妈就是这样要求高三的女儿的。

为了女儿能考上清华北大这样名牌大学,她辞职在家照顾女儿,严格要求女儿,不能玩乐高,不能去天文馆,不准女儿做任何和学习无关的事情。

李玫瑾教授:比起“逼”孩子上名牌大学,我更想要孩子活的快乐

在她的眼里,女儿应该考第一,第二就是失败,高三就应该拼命学。但结果造成女儿厌学,开始逃课,成绩下降。还因精神压力大,抑郁药跳海自杀,后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

李玫瑾教授:比起“逼”孩子上名牌大学,我更想要孩子活的快乐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说过:"孩子在父母高压下,虽然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智力水平,却因为心理不阳光,容易出现抑郁症自杀这类问题。"

李玫瑾教授:比起“逼”孩子上名牌大学,我更想要孩子活的快乐

这个电视剧的母女就是一个典型,智商非常高,但内心压抑,最后抑郁试图自杀。

李玫瑾教授:比起“逼”孩子上名牌大学,我更想要孩子活的快乐

李教授说:“对于孩子的未来,就算考不上名牌大学也没事,只要孩子活得快乐,比一切都重要。”

当然,这不意味着放纵孩子,家长要掌握学习张弛有度,让孩子有的快乐的学习氛围。好大学和健康的心理也可兼得

李玫瑾教授:比起“逼”孩子上名牌大学,我更想要孩子活的快乐

要想好大学和健康的心理兼得,我们该如何做呢?

1、端正"我是为了你好"的态度,现身说法

“非爱行为”不可取,父母总是用我是为了你好,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非爱掠夺,给孩子的感觉就是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就应该听话,不然你就是个白眼狼。

但是事与愿违,这样只会让孩子逆反更厉害,家长不如现身说法。例如:想让孩子学习,可以自己先拿起书本学习,不想让孩子玩游戏和手机,首先家长就不玩;你想要孩子考上好大学,自己可以订立学习目标,努力给孩子看,孩子也会像你一样努力。

李玫瑾教授:比起“逼”孩子上名牌大学,我更想要孩子活的快乐

2、给孩子犯错的机会,不事事包办

犯错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在家里有些父母什么事情也不让孩子做,只顾学习,孩子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

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人生路又能走到哪里呢?

李玫瑾教授:比起“逼”孩子上名牌大学,我更想要孩子活的快乐

明星蔡少芬公认为的明星中的"教育家",近几天就因为让6岁女儿煮饭上了热搜,在她看来,孩子动手能力非常重要。

李玫瑾教授:比起“逼”孩子上名牌大学,我更想要孩子活的快乐

3、适时地放手适当的压迫,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成长

《奇葩说》辩手陈铭的一段话:“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给他一方花园,给他养料和空间。你自由开放,你枝繁叶茂,你一枝独秀,你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

李玫瑾教授:比起“逼”孩子上名牌大学,我更想要孩子活的快乐

世间之爱皆指向团聚,唯有父母之爱指向分离。父母要学会放手,才能让孩子的翅膀羽翼丰满,在空中翱翔独立和自由是父母留给孩子最珍贵的财富。

优秀的孩子必定是见过世面的孩子,他们的背后一定站着一对有眼界有见识的父母。

有见识的父母,不等于有钱的父母。比如,给孩子买一本童书绘本用不了多少钱,但会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阅读能够活跃脑细胞,孩子喜欢阅读,就更聪明!从小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岁半-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这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就很不错,一套共有10册。中英双语绘本,对于家长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也有很大帮助。在3岁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李玫瑾教授:比起“逼”孩子上名牌大学,我更想要孩子活的快乐

这套绘本共有10本,分别是《我能保护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随便发脾气》、《我们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礼貌》、《分享是我快乐》,《妈妈我能行》、《养成好习惯》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教会孩子学会表达。

李玫瑾教授:比起“逼”孩子上名牌大学,我更想要孩子活的快乐

人生就好像是一次旅程,成为一家人是缘分。虽然我们在不同的生命起点登上“列车”,因着永远无法解除的血缘关系,而坐在一起,儿女会长大,父母会衰老,做为父母,应尽我们所能,给予孩子一个好的起点和平台,让孩子能够到那更广阔的天空去有所作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