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泰斗陈翰笙的养生之道

经济学泰斗陈翰笙先生(1897~2004)是著名的长寿之星,在科学界创造了108岁高寿的学人纪录。年过百岁时,陈老依然精神矍烁、红光满面,他有一首16字诀的养生诗:

“基本吃素,不忘走路,心情舒畅,劳逸适度。”

经济学泰斗陈翰笙的养生之道

基本吃素+“三个一”

陈翰笙先生生前保持着一套科学的饮食起居习惯。

他每天坚持“三个一”:“早上吃一个鸡蛋,晚上喝一杯牛奶,中间吃一个大苹果。”

他一日三餐多吃素,少吃肉,从不挑食。

陈老吃得香,睡得也好,每天晚上定时睡眠,上床后从不想别的事情,躺下就能入睡。


不忘走路+用脑

陈翰笙先生认为,人活着除了工作,还要多运动。

陈老喜欢步行,既可以增进心肺功能、强化双腿肌肉,又能够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及骨骼肌肉退化症等疾病。他经常与几个外甥、外甥女去河边和公园散步。

养生勤为先,不仅要勤于锻炼身体,更要勤于用脑。

百岁高龄的陈老依然每天动脑,想到什么问题就马上在本子上记下来。陈老经常对别人说,他看到有些人在职时整天忙忙碌碌的,身体很健康,可一旦退休下来,特别是那些兴趣爱好少的老人,从此开始无所事事地徒然打发时光,身体就很快垮掉了。

因此,陈老特别强调老年人更要手脑并用,方能延年益寿。陈老从少年起就养成勤奋读书、善于用脑的习惯,是他获得高寿的关键之一。


劳逸适度+情趣

陈老从事的是自己最喜欢的科学研究工作,他一直全身心投入于工作中,从而忘掉了其他烦恼。

《黄帝内经》说:“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意思是人要顺乎自然,不做无益于养生的事,以恬静的心情为重,追寻心智的快乐,寿命可与天地长存。以此为准,陈老能够活到“茶寿”就不难理解了。

“精神空虚催人老,陶冶情操寿自高。”这是陈老自撰的一副养生对联,为了使生活充满情趣,他迷上了听轻音乐,认为听轻音乐可以使人忘却心中的烦恼,把人带入无限美好的境界,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陈老还喜欢在室内养些花,经常开心地对来访的友人说:“眼中一看皆是绿色,室内常是春天!”此外,养花还是“大脑保健剂”,莳花赏花能怡心养神,使脑细胞得到了良好的保养。


心情舒畅+幽默

陈翰笙先生说:“我视富贵如浮云,一向淡泊明志,从不为名位利禄所烦恼,对国事、家事、个人事都抱着乐观主义态度。不为凡事所扰,五脏六腑才能保持平衡。”心境豁达,是长寿的一大保证,陈老的高寿也是得益于此,他为人谦和、对事谦让,从不和别人斤斤计较,遇到再大的困难,成天都乐呵呵的。

陈老博学多才,语言风趣,走到哪里就把幽默带到哪里,平时说话、作报告时,他总能给大家带来欢笑声,这也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陈老曾对朋友们说:“笑口常开人长寿,人老多笑胜吃药。我活到现在,每天都这么开心,怕是连阎王爷都已经忘记我了!”虽然他久患青光眼和白内障,但还不忘幽默一番:“我就有这个一青二白的毛病。”

有一次,记者采访陈老时要拍照,请他把眼睛睁得大点,陈老就抬起双手把低垂的眼睑托起来,果然显得格外精神,记者不禁被他的幽默给逗乐了。冬天出行时,家人劝陈老戴上帽子,他却笑着说:“我从来不喜欢戴帽子,‘四人帮’要给我戴那么多顶帽子都没有戴上,现在我更不用戴帽子了。”幽默,如同陈老的护身符一样,伴随他走过了百岁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