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來還是不來,我們都在這裡守望!”———青年教師談在心理諮詢熱線中的收穫和成長

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0-04-08期05版

緣起:“聚攏溫暖守護醫者”

“我們代表全國9萬餘名麻醉同道向一直在心理平臺呵護守望我們的諮詢專家致謝。‘疫’路走來,感謝有您!”3月25日,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林丹華及她搭建的“心理平臺”團隊的每個成員都收到了這樣一封感謝信。這封信,是由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和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聯合發出的。而信中的感動,源於心理諮詢師與一線麻醉醫護人員之間的“電話情緣”。

在一次偶然的聊天兒中,本刊主編賀春蘭得知,這次抗疫,全國有800餘位麻醉醫護人員奔赴湖北疫情一線,而作為曾經參加過抗擊SARS的一名老兵,全國政協委員、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主任委員黃宇光對一線白衣戰士可能面臨的心理壓力有著切身體驗,也因此,異常牽掛。於是,在本報領導的支持下,本刊決定牽手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為馳援武漢的麻醉醫護人員開設心理援助熱線。2月14日當晚,三家單位聯手的“援鄂一線麻醉醫護人員心靈呵護平臺”微信群迅速完成了對300餘位一線麻醉醫護人員的集結。

就在同日,賀春蘭將這個想法講給北師大心理學部林丹華教授聽,林教授當即認同並同樣於2月14日行動起來。曾於2008年汶川地震時擔任教育部災後中小學生心理援助專家組成員的林丹華有著豐富的災難心理諮詢經歷,在業界頗有影響力。在她的張羅下,申子姣、朱茂玲、劉朝瑩、王芳、周錢、杜俊朋、蔡蓉、何小雪等多位心理諮詢專家紛紛響應。她還積極聯繫了雲電話運營商,企業毫不猶豫地為這條諮詢熱線免費提供支持。

人員到位以後,諮詢團隊又著手製定了書面的專業規範、倫理規範、諮詢流程、案例表格,以確保諮詢的專業操守和倫理安全……經過一天的緊張籌備,2月15日,援鄂麻醉醫護人員心理諮詢熱線正式開通。

收穫:“不只是付出,我們還被點亮”

儘管做了充分的準備,但在熱線開通早期,熱線電話的數量並沒有預期中的那樣多。

“在抗疫的關鍵時期,醫護人員忘卻自我正全身心地關注著患者的治療,他們信念堅定、工作投入,可能會忽略和壓制自己的恐懼、焦慮和疲憊。”面對來電不多的情況,林丹華和團隊深入分析原因。同時,她憑藉職業經驗預測,前方醫護人員承受的心理壓力可能會在後期逐漸增大。於是林丹華帶領團隊開始主動出擊———尋找、篩選和製作各類心理治療的音頻,包括深度放鬆、穩定身心、正念和催眠等,來幫助醫護人員調整身心。

“剛進入疫區壓力還是挺大的,睡眠較差。心理專家們推薦提供的冥想音頻特別助於我晚上睡覺……”一位叫凌肯的醫生這樣反饋他在群裡的感受。來自“客戶”的體驗反饋,證明林丹華和團隊的預測是正確的,一線醫生忙得“顧不上諮詢”,但心理確實需要放鬆。

“無論你來還是不來,我們都在這裡守望。”一個月的時間,雖然熱線電話總量不多,但是團隊的每一個成員在輪值諮詢時間都會靜靜守在熱線旁邊,時刻準備著。

“有點擔心家人。心情有點焦慮、緊張……”有一晚,值班的朱茂玲接到這樣一條熱線,因為前期做了充分的準備,來電者的問題很快就被她解決了。朱茂玲是華南理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和諮詢中心的專職教師,長期從事孤殘兒童等弱勢人群的心理援助工作,有著豐富的心理諮詢經驗。“做諮詢服務是我的本職工作。但這次以‘一個專業團隊’來守護‘另一個專業團隊’的形式,還是第一次。”接到林丹華的邀請後,朱茂玲非常乾脆地答應了。而且她還閱讀了大量關於醫護人員的相關資料,“這樣能更好地理解服務對象的職業特點和他們身心的反映及需求,便於我們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提高諮詢質量。”

疫情期間,除了參加此次熱線,朱茂玲還參加了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的心理諮詢熱線。雖然已是諮詢“行家”,但參與這一次志願熱線,讓朱茂玲更深刻地理解了“守護”二字的含義。“白衣戰士在一線守護病人的生命健康,我們在‘雲端’守護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朱茂玲說,他們用專業準備好了一個空間,隨時等待去接納來電者的情緒。“等待守護的過程,對自己也是一個修煉。”朱茂玲說。

“這一個多月來,我沒有真正地接到過諮詢的電話,但只要輪到我值班,我都會精神百倍地守候著。”申子姣是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學生心理諮詢與服務中心的專職教師,2008年,大學尚未畢業的她,就參與到了汶川地震“雪絨花”心理幫助熱線工作中。這次疫情期間,申子姣也是北師大抗疫心理援助項目核心組的成員之一,為北師大的熱線出謀劃策,同時為熱線接線員做督導。除此之外,她還參與了“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心理援助熱線”。申子姣同時也是一位兩個孩子的媽媽。而疫情期間,做警察的丈夫也已經有近兩個月沒有回家。雖然預期的諮詢不多,但每次到了值班的時間,她仍會提前跟家人溝通好,將孩子安頓好,自己待在一個不被打擾的空間裡,不斷地學習近期的熱線培訓資源,或者查找與麻醉醫護相關的信息,瞭解他們所面臨的困難和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擾。“我在心裡模擬了一些困難的來電應該如何去回應,也做了一個思維導圖,把如何開場,如果遇到什麼問題應該如何回應等程序都整理出來,讓自己心裡有底。”

隨著武漢疫情的基本結束,這個熱線也暫時結束了它的使命。“一線白衣戰士的精神也點亮了我們,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成長是深遠的。”林丹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