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幼儿园不开学,家长在家陪娃发现孩子是“话痨”!

疫情期间,幼儿园迟迟不开学,许多在家陪娃的家长发现,孩子从早上起来到晚上睡觉,一刻也不消停,不光是手脚闲不住,嘴巴也闲不住。许多家长就疑惑了:难道是孩子有了“多动症”?

事实上真的如此吗?非也,3-6岁的孩子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比家长的精力要活跃十几倍,家长明明已经很累了,但是孩子却依然兴致勃勃。

加之因为疫情的原因,孩子不能出门,储存在身体里的能量没处释放,就在“一亩三分”的家里到处乱窜,家里到处都是孩子“爆发”过的痕迹。

另外,3-6岁正是孩子的“语言爆发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你会发现,玩的时候嘴也不停,叭叭说很久。家长抓住这段时期,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事半功倍!孩子的“语言爆发期”一生只有一次,错过后悔莫及。


疫情期间幼儿园不开学,家长在家陪娃发现孩子是“话痨”!

孩子的语言发展规律

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最快的阶段,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5岁开始就是语言潜力发展的巅峰,6-7岁以后,语言学习的加速度开始下降。

1.语言准备期——0-1岁

孩子最初的语言是从一个哭声开始的,婴儿的“哭声”就是他的语言,他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饥饿,困意,无聊,不舒服……到两个月时,婴儿开始倾听妈妈的语言,并可以区分类似的音节,可以通过笑和尖叫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从最初的咿呀学语到发出一个“mama/baba”,孩子开始了他语言的历程。

2.语言丰富期——1-2岁

这段时期的孩子可以听懂陌生人语言中的50%-75%,开始愿意用单音节表达自己的意愿,对各种声音痴迷,开始掌握一些类似于:“妈妈我要”,“我要喝奶”等短语。知道两岁能进行简单的对话。

3.语言爆发期——2-4岁

在这个阶段很多还是会发生口吃,80%的孩子能很快恢复。这时由于大脑转的太快,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太多,而嘴巴跟不上脑子导致的。

哥哥家的女儿,四岁那年总是口吃,上来一阵“我我我……”半天接不上下句。家长着急,呵斥她别这么说话,说的过分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不再张开说话,跟家长表达自己的意愿只用手脚比划,就是不开口。

可把哥哥嫂子着急坏了,看了许多医生,都说嘴巴和大脑没有问题的。后来才知道是心理问题引发语言障碍,当她语言爆发的时候,大脑转的太快,嘴巴还没有说完,脑子中的话已经一闪而过了。经常起了个头“我……”后面的就忘了,结果变成了家长定义的口吃。

在这个阶段,家长要多与孩子积极交流,增加孩子对各种概念的理解,增加词汇的输入,帮助孩子更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疫情期间幼儿园不开学,家长在家陪娃发现孩子是“话痨”!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语言爆发期的口吃障碍

语言爆发期的孩子经常会有口吃的现象,家长不用过多担忧,80%的孩子能够快速恢复。

在这个阶段孩子或许会词不达意,颠三倒四,语句不通。记得我女儿是说话较早的,3岁的时候就听到她和她奶奶在客厅里絮絮叨叨的说话。

从她的口中经常会听到一些“神句子”,比如:

“妈妈,地摔了我。”

“爸爸蹭蹭开车慢。”

“我我……我……我吃吃吃饱了。”

……

这个时候,我会通过理解孩子的意思,然后把争取的话给她说一遍,然后再让她复述一遍,以此来告诉她,她的意思应该怎么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疫情期间幼儿园不开学,家长在家陪娃发现孩子是“话痨”!


抓住语言爆发期,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家长会突然发现,某一天你心中的那个小人突然变成了一个“小话唠”。记得有次看《爸爸去哪儿》的时候,节目的诺一一整节节目都在絮絮叨叨的说话,不禁莞尔,那不就是我女儿的样子吗?

如何在这个阶段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家长的积极肯定对孩子是莫大的鼓舞。

在这个阶段你会发现孩子特别健谈。

那段时间,我有次带女儿去超市采购,结果女儿进了一家玩具店。在我原来的印象里,女儿多少是有些内向的,在路上遇到熟人,大人提醒好几次,她才会和人家打招呼,结果那一次直接颠覆了我的想象。

女儿进了门就跟玩具店的老板聊了起来,对每一款玩具都了然于胸的她,俨然一个小小解说员,玩具店的老板也是个和蔼的人,被女儿拉着走过一排排货架,耐心听着女儿的讲解。

后来,玩具店的老板还邀请女儿常来店里玩,请她给小朋友们讲解怎么玩玩具。

想来是玩具店老板的兴致勃勃和赞许的眼光,让女儿开启了她语言的大门,孩子能努力不怯场的表达出自己,我觉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他们一遍一遍的展示自己,在这个特殊又关键的阶段,他们像一棵认真发芽的小树苗,奋力长大。


疫情期间幼儿园不开学,家长在家陪娃发现孩子是“话痨”!


2.孩子就像个“复读机”,家长的耐心很重要。

李玫瑾教授曾说:话痨的孩子,一定有朋友。因为她一定会拿着自己的玩具去和别的小朋友交换,交换的时候还要说,“我的玩具在哪买的啊”,“你的在哪买的啊?”“这个怎么玩呢?”等,聊着聊着就成了朋友。

前阵子还是“话痨”的孩子,这阵子又变成了“复读机”,家长说一句,他重复10句,重复得家长心烦。这时候我可得提醒一句了:千万别烦,这是孩子在和你互动呢。

“复读机”宝宝其实是在和家长交流,家长报以耐心和微笑,他们会觉得自己特别厉害,特别有成就感。

一个同事家孩子就是典型的“复读机”,一次同事对儿子说,“出门拽紧我。”,孩子就一直重复“出门拽紧我。”,“出门拽紧我。”“出门拽紧我。”,同事说“说一遍就行了。”,孩子又开始一直重复“说一遍就行了。”

这是孩子在和家长闹着玩呢,家长只需要陪他玩,陪他笑就好了。当我们最初学说话的时候,不也是从模仿自己的家长开始的么?


疫情期间幼儿园不开学,家长在家陪娃发现孩子是“话痨”!


3.多与孩子对话,引导孩子表达

语言爆发期并不是简单的通过多读多看多说就可以了,它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善于沟通和表达的哪一类孩子,往往更加开朗。

至于如何帮助孩子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给孩子读一些朗朗上口的唐诗儿歌,不仅可以拓展孩子的词汇量,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孩子的自信。

现在家里但凡来了客人,女儿总是拉着客人背各种唐诗,给客人讲绘本故事,给客人讲完就用闪闪发亮的眼睛盯着人家,客人夸赞过女儿讲的不错,女儿会高兴的手舞足蹈,这样的女儿我觉得开朗多了,自信多了。


疫情期间幼儿园不开学,家长在家陪娃发现孩子是“话痨”!


结束语

孩子说话早晚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家长也不需要过多焦虑。但是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就在突然某一天孩子能说长串的句子了,能完整复述一个故事了,能拉着你绘声绘色的讲自己的见闻了。

这个时期多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还不等孩子说家长先预知了孩子的需求,这样其实对孩子有害无益。

珍惜孩子“话痨”的每一天吧,毕竟有一天,他会和你交流甚少,你会无比怀念这段时光。

我是青松,致力于传播家庭教育理念,希望我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