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小时候斗勇,长大后斗智。面对孩子的错误你做对了吗

所有的父母都会对孩子给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长大,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东西非常多,既然你给了他生命,你就要对他负责,很多家长在养育成人这个任务上只做到了前者,而“育人”往往做的不够好。

李玫瑾教授:小时候斗勇,长大后斗智。面对孩子的错误你做对了吗

在我们父母那一代人中,温饱还是问题,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不仅仅要满足孩子的基本的吃穿住行,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精神教育。

时代在变,适应时代的育儿经验也在改变,如果我们依旧照搬上一辈的“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育儿理念,毁掉的将是这个孩子的一生。

李玫瑾教授:小时候斗勇,长大后斗智。面对孩子的错误你做对了吗

这不禁让小编想起了去年上海发生的孩童跳楼事件,原因竟仅仅是因为妈妈的一句批评,又或者成都一个女童因为不让长时间看电视从21楼一跃而下,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李玫瑾教授:小时候斗勇,长大后斗智。面对孩子的错误你做对了吗

而往往越多这样的案例,家长们越会觉得这样更说明,孩子的心是很脆弱的,打不得骂不得,吃不得苦。而这种想法恰恰是错误的。不是打不得骂不得,而是家长的教育方式让他们打不得骂不得。

这种情况下,试问父母是否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很叛逆,不顾生命,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孩子本身就是一张白纸,而孩子能成为什么样子,这一环中,父母的影响占比很大。

归根结底,来自于父母平时的家庭教育。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叛逆现象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为孩子不应该反抗应该顺从,甚至但凡孩子有点出格行为,会里面恼羞成怒甚至动手打人。

李玫瑾教授:小时候斗勇,长大后斗智。面对孩子的错误你做对了吗

这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孩子叛逆,家长打骂,孩子更加叛逆。

孩子犯错怎么解决才正确?李玫瑾教授:小时候斗勇,大了就要斗智

关于孩子犯错这个问题,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提出了一个概念:

李玫瑾教授:小时候斗勇,长大后斗智。面对孩子的错误你做对了吗


孩子教育要分年龄段,不同阶段的方法要不同,决不能颠倒,总的来说,就是小时候斗勇,大了就要斗智。

敬畏是尊重的开始

我们简单的说一下什么是敬畏。顾名思义,就是尊敬、畏惧。在孩子做越界的事情的时候,有时候讲道理并不一定有用,最好的做法是让孩子害怕,只有怕才不会继续做这件事情,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一个变相的保护。

父母本应该是孩子最应该尊重和信任的人。但现在家长和孩子的矛盾层出不穷就是因为孩子对父母没有敬畏之心。

李玫瑾教授说:“尊敬是建立在畏惧之上的,孩子若不怕你,是不会尊敬你的。”

现在的家庭为什么缺少敬畏?

李玫瑾教授:小时候斗勇,长大后斗智。面对孩子的错误你做对了吗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而父母对孩子又过于溺爱,捧在手上怕伤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不敢打,不敢骂,生怕出点啥事。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健康成长,反而给他一种错误的“什么都应该听我的”观念。

孩子犯错,首先要让他明确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则的,一旦超出了这个界限,他就应该受到惩罚,而不是一味的纵容他。而我们所谓的“打”,并不是要真的打,而是要让孩子知道,这是一种惩罚方式,。

惩罚的目的是让他怕,只要孩子对这件事的是非有了明确的认知,那么我们“打”的目的便达到了。

对于规则的认知越早越好

李玫瑾教授:小时候斗勇,长大后斗智。面对孩子的错误你做对了吗

很多家长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逛超市孩子遇见一个喜欢的东西就会走不动,一旦家长不同意买,孩子就会又哭又闹,这也让很多家长束手无策。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式是你给孩子提供一个选择,选择A放弃B,当孩子接受了这个事情之后,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在面对孩子的哭闹时,不要总是一味的嫌弃孩子不懂事,恰恰相反,孩子是最容易讲理的人,只要你把规则给他,他是非常愿意遵守的。

家长要做的就是要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外界的阻力,只有给了选择之后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从而更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而这有一套《快乐小松鼠行为习惯绘本 》,这本书是以小松鼠为主人公做的示范。

李玫瑾教授:小时候斗勇,长大后斗智。面对孩子的错误你做对了吗

动画的形式能够让孩子更加的亲切更加有吸引力,让孩子有更好的代入感,这样的小故事更容易让小孩子接受。这套书有很多个主题,满足了孩子不同类型的需要。

李玫瑾教授:小时候斗勇,长大后斗智。面对孩子的错误你做对了吗

面对孩子的哭闹束手无策,觉得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无从下手的宝爸宝妈们可以看看,一册不到3块钱,却能够以有趣的小故事给孩子一个行为习惯的初始认知,还可以为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李玫瑾教授:小时候斗勇,长大后斗智。面对孩子的错误你做对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