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毓明丑恶行径背后的实质:上位者不把弱者当人看

鲍毓明侵害养女事件被曝光后,大家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受害者的不幸;2.鲍毓明知法犯法,是衣冠禽兽;3.鲍毓明的身份背景;4.鲍毓明最终是否受到制裁?

关于后两点,相信有关部门最终会给出令我们信服的回答。这篇文章要讨论的是前两点,它本质上是道德、人性的问题,是法律无法根本解决的问题。正如一位法学界著名人士所说的:面对人性丑恶,刑法苍白无力

鲍毓明实际上就是一个变态版的源氏公子《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的主人公》,受害者则是一个更加不幸的紫姬。鲍毓明的可怕之处并不仅仅在于他的变态心理,还在于他“不把弱者当人看”的封建思想。

鲍毓明丑恶行径背后的实质:上位者不把弱者当人看

源氏和紫姬插画形象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鲍毓明丑恶行径的实质:一是个人的变态心理,二是“不把弱者当人看”的封建思想。此外,我们还可以将贾宝玉和源氏公子进行对比,深入理解源氏形象的封建性和贾宝玉形象的现代性。

一、鲍毓明是变态版的源氏公子

鲍毓明的丑恶行径被曝光后,面对社会各界的谴责,他这样回应道:我的人品有目共睹,我对小芳(化名)百般疼爱,要星星不给月亮,她恩将仇报背信弃义

去年6月的时候,鲍毓明还曾给小芳写过一封保证书,当中这样说道:给我现在的女儿,和未来的妻子

据此不难看出,鲍毓明对小芳实行的是“源氏养成计划”。源氏养成计划指的是男人把小女孩抚养长大,将她培养成自己理想中的女人,以期能成为未来的结婚对象。

《源氏物语》中的紫姬出场之时年仅十岁,源氏初见之下便心想“将来长大起来,定是一个绝色美人”。又因为紫姬酷似源氏的心上人藤壶女御,并且和女御有血缘关系,于是源氏便把紫姬当成了一个替代品。在源氏的调教之下,紫姬最终成为了一个完美的女人,成为了源氏理想中的另一半。

鲍毓明丑恶行径背后的实质:上位者不把弱者当人看

小紫姬(紫儿)形象

为了维护源氏的光辉形象,作者紫式部对这种恶劣行为进行了美化,但是却怎么也掩饰不住紫姬的不幸。紫姬的一生是被塑造的一生,是非人的一生,就连紫式部都忍不住感叹:她这一生好像只为源氏一个人而活

源氏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论他表面上看起来对紫姬有多好,其实他本质上从未尊重紫姬的人性,从未把紫姬当成真正的人看待。对源氏来说,紫姬只是一个物品,一个美丽的物品,一个值得自己培养的物品。在我们中国的古典名著中,这种物化女性的意识也非常严重,如《水浒传》中的“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如《三国演义》中刘安杀妻招待刘备。

鲍毓明和源氏一样,不把弱者当人看。他认为自己有恩于小芳,因此小芳就应该报答他,应该成长为他理想中的女性。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鲍毓明曾说小芳“背信弃义”,似乎两人之间还有一种契约关系(可能类似于封建时代的卖身契)。鲍毓明和源氏一样,以上位者的姿态出现在弱者面前,虽然对弱者施恩,但却并不把弱者当人看。

鲍毓明丑恶行径背后的实质:上位者不把弱者当人看

源氏影视形象

更可怕的是,鲍毓明的心理还极为变态,这使得小芳的遭遇更为不幸。鲍毓明的变态行为,相信大家都从别处看到了。这篇文章也不再对此进行描述,也希望大家不要再刻意传播相关细节。

这些细节虽然可以加深我们的愤怒,并促使大家更加关注这个事件,但也可能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对于这个事件,我们既要呼吁施暴者得到惩罚,也要时刻注意保护受害者。

二、贾宝玉和源氏公子的区别

《源氏物语》中的源氏虽然喜好女性,并且也帮助过不少女性,但他其实从未尊重过女性,从未把弱女子当成真正的人看待。无论紫式部怎样美化源氏,源氏体现的都是封建贵族阶级思想——不把弱者当人看待。

在我们中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贾宝玉源氏一样生于富贵之家,对女性也有着异于常人的特殊心理。但贾宝玉懂得尊重弱者,懂得尊重女性,懂得不以上位者的姿态审视他人。这是贾宝玉和源氏最大的不同,也是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最伟大之处,最具人性光辉之处。

鲍毓明丑恶行径背后的实质:上位者不把弱者当人看

贾宝玉影视形象

在《红楼梦》第三回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之时便问林黛玉是否有玉。听到林黛玉说自己没有玉,贾宝玉顿时癫狂起来,摘下了玉,狠命摔了出去,口中还怒骂道:什么了不起的物件,也不择人而栖,还说什么通灵不通灵的

贾宝玉说通灵宝玉“不择而栖息”,既是在赞美林黛玉,也是在试图寻求平等。因为通灵宝玉象征着贾宝玉高人一等的身份,是贾母疼爱贾宝玉的重要因素。贾宝玉摔玉即意味着他不想高人一等,想和林黛玉等人平等相处。在《红楼梦》之后的故事中,贾宝玉也确实做到了尊重女性、尊重弱者。

贾宝玉和林黛玉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但他从不干涉林黛玉的自由。相反,他帮助林黛玉更个性化地成长,比如初入大观园之时,贾宝玉便曾将《会真记》(此处指的应是王实甫《西厢记》)递给林黛玉看。试图把紫姬调成贤淑、顺从女子的源氏,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鲍毓明丑恶行径背后的实质:上位者不把弱者当人看

宝黛影视形象

更为可贵的是,贾宝玉还能平等地对待地位低下的普通人、仆人和戏子。如和秦钟“只论弟兄朋友”,如对蒋玉涵“表赠私物”,如为芳官发出“不平之鸣”……贾宝玉没有“上下主仆贵贱之分”,他总是在试图打破社会的不公平,真正去帮助弱者。

贾宝玉这个人物身上充满了超时代的现代观念,自由、平等以及尊重人性。在源氏身上,我们是看不到这些人性光辉的。在鲍毓明身上,这些人性光辉则被封建丑恶思想压制了。

结语

鲍毓明事件的实质是封建丑恶思想和个人变态心理,其中个人变态心理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对此我们只能谴责他个人。封建丑恶思想则更为可怕,它会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

鲍毓明丑恶行径背后的实质:上位者不把弱者当人看

因此,我们还要追问,这个世界还有多少比鲍毓明斯文一些的鲍毓明,还有多少比鲍毓明还要变态的鲍毓明?我们也要时常警惕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扼制住心中的魔鬼。

希望每一个都能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平等对待他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能够扼制住心中的魔鬼,都能够绽放人性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