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曹操杀吕伯奢一家?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应该要先了解曹操杀吕伯奢当时的背景。

如何看待曹操杀吕伯奢一家?

如果根据《三国演义》来讲,曹操在杀吕伯奢之前,刺杀董卓未遂,逃出京城。在中牟县又被人捉住送往县衙,幸得陈宫相助,与其一起出逃。在逃亡的路途中身心疲惫,心态上更是犹如惊弓之鸟。加上曹操本来就是一个性格多疑的人。因此,才有在夜里听到后院里传来磨刀的声音。误以为是吕家的人要捆杀他们。而恰巧此时吕伯奢又出门打酒,不在家中。所以曹操又误以为他是去报官。因此索性先下手为强,免遭于他人之手。这在曹操看来,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中属于正当防卫,也是无可厚非的。而被大家熟知的是演义当中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把曹操推上了道德批判的风尖浪口。

如何看待曹操杀吕伯奢一家?


如何看待曹操杀吕伯奢一家?

其实,在正史当中记载的情况和《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是有差异的。这件事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是没有记载的。在裴松之所注引的《魏书》中记载的是吕伯奢的儿子和他的门客,想抢曹操的财物,因此曹操才动了杀机。虽然《魏书》记载的可能比较偏向曹操一方,并不一定可信。孙盛的《杂记》等记载的跟《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大同小异。但是《杂记》与《三国演义》最大的差异是曹操所说的那句话。正史中曹操杀人后说的是“宁可我负人,休教人负我”,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是凄怆悲伤。可以理解为针对这件事情,既然已经误杀了,错已铸成,倒也没办法了,但心里是有悔意的。但演义中加入了“天下”两个字,把曹操成功的塑造成了一个大大的奸贼。

如何看待曹操杀吕伯奢一家?

我觉得如果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即使换成刘备的话,他也可能做出曹操那样的举动。《三国演义》成功的把刘备塑造成一个仁义之君,德泽天下。其实,不论正史还是演义中刘备都被看成是一方枭雄,既然是枭雄,一定也有他的铁血凶狠的一面。如正史当中刘备鞭挞督邮等。在特定的环境压力下,人性中阴暗的一面会被暴露得淋漓尽致,藏是藏不住的。

所以我想,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下,做出那样的举动,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