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京劇,不得不說的尷尬

唱京劇,不得不說的尷尬

我是京劇班最後一位擁有智能手機的人,也是在他人班助下建起了群。

是微信讓我們感受到了流光溢彩,趣味盎然的網絡魅力。大家轉發信息的熱情也使人驚訝。我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各種內容的信息。雖然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但各人的審美情趣卻大相徑庭,從群主身上我看到各位的個人愛好,欣賞水平,文化品味。當然有人不發內容,弄個嘛嘎嘎,也像姚晨演的電視劇《都挺好》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年前轉發的於魁智,李勝素兩位當今梨園翹楚演唱的《中國京劇》這首戲歌唱的真好。大氣磅礴,酣暢淋漓,讓人聽的如痴如醉,熱血沸騰。細聽餘唱時,我覺得比李好,而李唱時,我又覺得她比餘強,聽上句,讓我對下句有等待感,多聽幾遍後,我終於明白,所以產生上述種種錯覺,真實原因,是他們唱的都令人喝彩,我要大喊一聲——好!

京劇從1790年徽班進京,已走過了230年曆史,凝聚無數藝術大師的心血和智慧。現在已是韻味悠長,劇目繁多,門類齊全,流派紛呈的第一劇種,而餘李的演唱,告訴人們什麼是真正的“餘”味無窮,我個人認為這四個字,是對能有藝術作品的最高褒獎。作為愛好國粹的小學生,我幸福滿滿。

同微信群的喧囂有點反差,現在唱京劇的反而卻顯得冷清,許多人不來了,箇中原因挺複雜。現在把責任推向任何一方都有失公允,但受大環境影響,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具體表現有:文化館春節特有的京劇專場取消了,原來票友組團的三次活動改為二次,多年來同鹽城,濱海,大豐,灌南,灌雲,新浦等,傳統交流活動,規模逐年萎縮,更為烏龍的是去年三月,我們向周邊票友發出來邀請,後因故推遲,遲,遲,遲,推,推,推,灌雲老金問我,響水怎麼啦,我無言以對。不久後,灌南票友“反調王”給我們發送請帖,好在響水有個“任貴有”他懂自知之明硬是拒絕了,真有骨氣。我估計這項有幾十年歷史的交樓活動有就此拜拜的危險。

想當年,響水票友學唱的《婁山關,春秋配,繡紅旗,白蛇傳,將相和,衝雲天,亂雲飛》等等,經典名段,雖不敢說美侖美奐,也稱得上膾炙人口。曾招來周邊戲迷票友無數羨慕的目光。現如今人還在,不來唱啥原因。

京劇是門倡導領軍人物的藝術,需要有人更多的為能人搭臺建張揚個性的平臺。一味用平衡的方法撐來的表面繁榮,不持續,很蒼白。鍋不熱,餅不靠。有些唱的好,有個性的人不來了,“隨他那個不來,我都不打電話”用偏見和傲慢的方法,處理人和事,結果可想而知。

去年十二月,武漢出了二條讓人心情沉重的新聞,一條是“肺炎”還有一條是,有著上億年曆史的物種,最後一條長江白鱘被製成標本,有位網友在迎元旦的微信上說:二0一九年再見,二0一九年怎麼再見?有些事情一旦過去,永不再見,有些東西失去以後很難再見。我不敢說我們票房倒了,京劇在響就沒人唱了。但票房倒了,再建真的挺難。

實事求是的說,在我接觸的所有喜愛京劇藝術同京劇結緣的人群中,大家都希望京劇票房好,沒有人希望它倒在自己這班人手上。這就告訴我們,沒有必要將,“迴避”“肅靜”寫在臉上,而是要轉變思維模式,彎下腰來,真誠的同票友交朋友,現在首選要做好在全縣範圍內建立票友檔案,只要是會唱京劇的,無論他(她)來沒來參加活動過,無論他身在何處,都要主動與其保持聯繫。這任務要分派到廣大票友中去,誰負責聯繫誰,一目瞭然。每學期最好能抽出二週的活動時間,以愛好者的名義,請大家來聚聚,來,歡迎,不來,下次再請。這樣做既大氣,又不跌面子。有的人老了,唱不動了,也請來坐坐,讓戲迷,琴迷,票友感受到人性化管理模式。票房活動時要注意編排幾齣能發揮個人優勢的京劇保留節目。提倡強弱搭臺,強強聯手,自出節目,良性競爭,一旦有了好的創意,立刻進行精心打磨,精心創作,專人推廣,在全縣所有文藝活動中報名,增強大家凝聚力,榮譽感,成就感。除去私心雜念,票房就能風生水起,就能招人眼球,就能吸引人才,你只有把歡樂和掌聲送給他人,才能給自己贏得足夠多的尊重和尊嚴。沒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張藝謀來也白搭。

京劇太好聽,京劇太難唱,京劇更難學。全縣60萬人中,總共出了多少會唱京劇的人才,其難度可窺一斑,培養後輩人才,刻不容緩。我個人覺得,星光大道原主持人畢福劍先生的經驗值得借鑑,他在發現可塑人才後,利用各種藝術活動,請這些人來做嘉賓,千方百計為他們創造相互交流,展示才華的機會,這樣才有了劉大成,王二妮大衣哥,草帽姐,各種傳奇人物的脫穎而出,如果我們每學期在音樂班,戲曲班選上一二名年齡適中,嗓音條件好的學員來學京劇。相信二年後,一定能見成果。當然這離不開我們老師和老票友的幫扶,更需要有關領導的支持,這點很關鍵。請大家相信京劇的魅力,一旦有人學,不愁沒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