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還在死磕價格力?賽馬只比這兩招


雙11還在死磕價格力?賽馬只比這兩招


雙十一“流量飢渴症”已經蔓延到所有商家,根據天貓的賽馬機制,分會場的優秀選手可以晉級到主會場,而外場的優秀選手也可以晉級到分會場。賽馬規則是公平的,但是結果又有很大不確定性。對於目標大、備貨多的商家而言,就等於背水一戰,志在必勝。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雙十一已經將消費者“馴化”,然而商家卻越來越精,發現在水漲船高的大流量下,減少促銷力度會賺得更多。於是,有的賣家先抬高價格再打折,有的賣家通過降低商品的品質、數量和配件等方式降低成本……結果導致顧客買得更貴。為此,天貓推行“價格力”,對於價格力低的產品,限制流量,保障消費者的利益,維護“雙十一”的金字招牌。


雙11還在死磕價格力?賽馬只比這兩招

01

價格力功夫在詩外

天貓將高價格力定義為:普惠成交價≤最低成交價*0.9,且對應折扣率在店鋪同類型商品中具備優勢。

這裡表面上是比拼誰的價格更低,實際上是比拼價格剛性和品牌價值。價格力只是入場券,並不是賽馬的主要決定因素。因為每個消費者心裡都有一杆稱,舉個例子:傑克瓊斯和Only平時折扣少,每年換季大促的時候,店門口都排著長龍;而隔壁某品牌一年四季清倉大賣,到了換季大促的時候,卻冷冷清清,門可羅雀。這本質上就是線下賽馬機制,顧客一直都是公平的。

同樣的,顧客在雙十一的消費行為,跟線下是一致的。傑克瓊斯們在線下大促的賽馬中跑到前列,那麼在線上的賽馬中同樣衝在前列。

也就是說,顧客會對某個品牌常態化的成交價形成品牌印象,大致知道他們家的價格屬於哪個層級。假設某品牌平時動輒打折到地板價,那麼,一方面,他家雙十一打折的空間就很小,價格力就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顧客對於他家的雙十一活動並不買賬,“平時打折這麼低,何必搶著雙十一”?反過來,對於價格堅挺的品牌,平時打折少、活動少,雙十一若是真的來個5折,此時就是價格力爆棚啊!

因此,價格力功夫在詩外,取決於平時的價格是否堅挺,背後的真功夫,就是產品力和品牌力是否堅挺。


雙11還在死磕價格力?賽馬只比這兩招


02

產品力勝負見分曉

滿屏都是價格力很高的產品?消費者就會陷入選擇障礙,甚至選擇的痛苦高於購物的快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消費者實際上提前做好了功課,收藏加購,鎖定目標。做功課的過程,就有足夠的時間對比和研究產品力。因此,產品力是消費者購買的決定性因素,也是賽馬勝出的關鍵因素。那麼,如何提升產品力呢?

第一,在產品企劃層面,要求USP(獨特銷售主張)及其支撐點突出,這是所有暢銷產品的共同規律。如果沒有獨特賣點,就不能拿來做雙十一主推款。例如babycare推出的爆款紙尿褲,賣點就是:弱酸、親膚;賣點的支撐就是:聯合德、美、日6家百年企業共同打造,包括德國漢高的粘合劑、日本大和紡織株式會社的面層纖維、美國3M公司的前腰貼、美國萊卡公司的橡皮筋、日本住友株式會社的芯體SAP、德國巴斯夫公司的芯體SAP。可見,這個產品是經過認真策劃的,煞費苦心,同時也充分展示了品牌實力,最終給消費者帶來了震撼。

USP 首先應該瞄準顧客的第一訴求,比如美國曾經的禁菸廣告,針對女性說吸菸有害健康,結果無人理會,因為“健康”不是都市女性的第一訴求;然後改成“吸菸影響美麗容顏”,結果就收到了明顯效果,因為“美麗容顏”是都市女性的第一訴求。如果本產品在第一訴求上缺乏競爭力,才考慮滿足顧客的第二、第三訴求,這就是細分人群定位的範疇了。

第二,在產品傳播層面,強化“商品拜物教”暗示。一般消費者會對產品背後的產地、材質、故事、淵源和正宗資質等產生神秘感、傾慕、甚至膜拜心理,這就是商品拜物教。比如,人們對於木頭的講究就三天三夜說不完,做柺杖要用榆木,辟邪要用桃木劍,葡萄酒瓶要用橡木塞,手鍊車珠子要用紫檀、黃花梨,名貴傢俱要用紅木,皇宮柱子要用金絲楠木……再如飲食文化,大閘蟹只吃陽澄湖的,明知道那是洗澡蟹也認了;法國依雲小鎮的礦泉水傳說有神奇的療效,所以能夠牢牢佔據高端礦泉水的老大寶座;有的顧客花了大筆銀子去日本吃正宗和牛,因為這牛是聽音樂、喝啤酒、做按摩長大的……

因此,在商品企劃階段,公司就要將商品拜物教的因素加進去;在傳播層面,一定要突出拜物教的主題。我們統計了各個類目的爆款詳情頁,基本上都可以看到拜物教的主題,例如:原產地直供、綠色環保、材質稀缺、產量稀少、科技含量高、手工打造、人體工學、人性化、大師原創、原裝進口、源自意大利、德國精工、日本工匠、法國南部、中華老字號……如果實在是無話可說,那麼就講成分100%純正,零添加、零汙染、零刺激、零甲醛……例如全棉時代的產品。

第三,在反饋改進層面,持續迭代,降維攻擊。對於非標品而言,比如服裝家紡等產品,自然換季迭代更新,這個不用贅述;對於標品而言,同樣需要不斷迭代更新。在淘寶裡面搜索“第三代”、“第五代”、“升級”等關鍵詞,可以看到100頁都顯示不完。從運營的角度,會忽略這些詞彙,因為對於搜索優化無幫助;但是從產品力的角度,就不能忽略,值得認真研究。

我們發現,所有的爆款,都在根據顧客反饋和競爭對手的進化,不斷迭代和創新,目的是在某些指標、參數和功能上持續領先於對手,形成降維攻擊。不一定做顛覆性創新,可以繼續用老鏈接,在原產品基礎上迭代創新。消費者都是專家,他們會從貨比三家中發現蛛絲馬跡,選出產品力最高的那個。


雙11還在死磕價格力?賽馬只比這兩招

圖片:電商管理總裁班第8期現場,學員站著聽課保持清醒

03

品牌力決定顧客首選

毫無意外,雙十一所有類目銷售排行靠前的都是知名大牌。這說明,

品牌決定顧客的首選,品牌力才是決定賽馬勝負的最終因素。然而,問題來了:對於非知名品牌而言,如何擁有品牌力?

互聯網時代,我們發現一個現象:大品牌正在失速,小品牌正在崛起。以日化產品為例,10多年前,行業前5名品牌公司包括寶潔、聯合利華等,市場佔有率大約在50%;到現在,前5名公司市場份額只有27%。那麼,丟失的份額去哪裡了?當然是被其他小品牌瓜分了。不是說大牌停止增長,而是說小品牌和新品牌成長得更快。

為什麼新品牌層出不窮,並且還能迅速被人們接受?因為消費進入了多元化、個性化時代!舉個例子:對於洗髮水,男人、女人、兒童和寵物,都用不同的產品;寵物品種不同,使用的洗髮水也不同;同一種品種的狗,產品偏好也不同。由於多元化需求的驅動,那些細分特色定位的品牌,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小而美品牌,迎來了爆發的春天。一大批細分特色品牌如阿芙精油、御泥坊、裂帛、茵曼、妖精的口袋、三隻松鼠、小狗電器等,已經成為現象級的存在,大約佔據網上了24%的市場份額。可以預見,未來這類品牌還會佔據越來越大的份額,最終市場上大部分存活的品牌,都是細分特色定位品牌;而那些沒有明確定位的雜貨鋪,則會失焦和失速,逐漸丟失市場份額。

我們前面講過,小類目做第一,大類目做唯一 。細分定位有無限多種可能:(1)按照材質定位,例如源氏木語實木傢俱、全棉時代等;(2)按照風格調性來定位,比如裂帛、茵曼等、江南布衣等;(3)按照細分品類定位,例如笛莎女童裝、十三餘漢服等;(4)按照創意設計來定位,例如美世達掛鐘、蕉內內衣、物生物保溫杯等;(5)按照開創新品類來定位,例如康爾馨酒店家紡、御泥坊礦物面膜等……

品牌細分特色定位只是入門級,關鍵是如何塑造品牌價值、提升視覺營銷、佔領顧客心智、成為顧客首選、提升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內容過於龐大,限於篇幅,這裡無法一一展開,後續待我慢慢講,請關注本公眾號)

細分特色品牌進可攻,退可守,在競爭中建立了自己的專屬人群包,這個人群包其他品牌搶不走,也不怕其他頭部品牌攔截用戶,也不用擔心實時賽馬機制,因為精準人群匹配,會讓點擊率、轉化率、收藏、加購、復購率等指標都很出色。


雙11還在死磕價格力?賽馬只比這兩招

因此,在雙十一的比拼中,細分特色定位品牌大都表現非常出色,不同類目的品牌比起平日可以增長20~40倍。只要價格力有優勢,就會有粉絲瘋狂為之買單。

顯然,當大家都在死磕價格力的時候,賽馬決勝只比這兩招:產品力和品牌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