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冰心視為老師,她是如何從裹小腳的女人,一路走到教育家之位的

筱墨說

著眼吳貽芳漫長的一生,可以把她定義為職場上的成功人士。她雖然幼時裹過小腳,但思想學識和才能卻從未被封建的枷鎖束縛住。

她是民國一流女子大學—金陵女子大學第二任校長。

她是蜚聲中外的傑出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她還是江蘇省第一位女副省長等等。

而這些耀眼的成績並不是無故得來的,是吳貽芳靠著自己的努力和人格魅力一點點積累起來。

所以本篇想要探究其成功背後的原因,看看有哪些東西是值得我們這代人思考和學習的。

被冰心視為老師,她是如何從裹小腳的女人,一路走到教育家之位的

抓住改變命運的機會

吳貽芳年少時經歷過一場災難性的家庭變故。父母、兄姐先後去世,家裡只剩下年邁的祖母和幼小的妹妹。

因為這場變故,吳貽芳中斷了學業,一時間痛苦迷茫,看不到希望,甚至閃過輕生的念頭。

這件事若是放到現在來看,便是女版“王子變青蛙”的故事了。

幸好這時二姨夫陳叔通挺身相助,幫助吳貽芳料理親人後事,協助她重返校園。

重新回到學校的吳貽芳,彷彿看到了人生的出路和方向。

唯有讀書才能把自己從痛苦中解救出來。唯有讀書,自己才能掌握好本領,在社會上謀生,來贍養祖母,供養妹妹。唯有讀書,才能造福社會,為國分憂。

被冰心視為老師,她是如何從裹小腳的女人,一路走到教育家之位的

在金陵女子大學上學期間,因為遲到一個學期,於是,她沒日沒夜地補課,後來成為金女大首屆僅五個畢業生中的一個

在美國密歇根大學留學期間,她更是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除了兼職打工,其餘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最終獲得了密歇根大學博士學位。

民國時期,女子地位低下,封建思想嚴重。女性想要有出路,尤其是像吳貽芳這樣崇尚獨立的女性,恐怕沒有比讀書這條路更適合了。

被冰心視為老師,她是如何從裹小腳的女人,一路走到教育家之位的

提升自己,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吳貽芳不僅學識淵博,還能說出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口語。

那時她的親人都健在,她和姐姐兩個人曾在上海啟明女校學習英文。

後來她們倆發現蘇州景海女熟英文教學更好,便轉到這個學校學習。姐妹二人勤勉上進,英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家庭發生變故後,吳貽芳中斷學業又重返校園,對英文的學習也絲毫不敢鬆懈。

正因為她的英文突出,後來被聘請為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英文教師,不久又擔任英文部主任。

被冰心視為老師,她是如何從裹小腳的女人,一路走到教育家之位的

不僅如此,這項能力還把她送到了美國密歇根大學。

1921年,美國蒙特霍利克女子大學校長來到北京女高師參觀,學校讓吳貽芳當翻譯。她那一口準確流利的英文,讓這位校長稱讚不已。得知她願意到美國留學的意願後,便把她推薦給密歇根大學,同時享受全額獎學金。

吳貽芳的出色使自己得到了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

蔡康永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所以,我們要把握住人生的每一刻,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當有一天幸運來臨時,你會有勇氣坦然接受,因為它本來就是你的。

被冰心視為老師,她是如何從裹小腳的女人,一路走到教育家之位的

多付出多奉獻,道路越走越寬

在金陵女子大學讀書期間,吳貽芳除了認真學習外,還肩負著學生自治會會長的重任。

那時學生自治會和舍監矛盾重重,吳貽芳為了平息這場風波,默默地建立了學生自治會管理制度,悄無聲息地化解了衝突。

不僅如此,她還建立了“姐妹班”制度,照顧新來的學生。

這些舉措提升了學生的自律管理能力,而吳貽芳也得到了校方和同學們的認可和尊重。

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教書期間,吳貽芳不僅用心授課,還關注師生關係,思考如何與學生相處更融洽。因此,她很受學生們的喜愛和歡迎。

後來,金女大校友徐亦蓁也來到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授課。近距離的交往讓她更加深刻感受到吳貽芳的大家風範,兩個人也成了知心好友。

以上這些事也成為了徐亦蓁和導師黎富思,力挺她成為金女大第二任校長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懂得付出和奉獻的女性是當時金女大最需要的領導者。

被冰心視為老師,她是如何從裹小腳的女人,一路走到教育家之位的

在任職金女大第二任校長期間,吳貽芳關注學生成長的同時,也關心社會問題,她的理想便是用自己的才能造福社會。

尤其抗戰期間,她帶頭捐款捐物,組織金女大師生,向各個社會公益組織徵集救助品,送給前線的戰士們。她四處演講,公開反對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在南京被日本侵略者佔領期間,金女大師生把校舍用來救濟難民。

吳貽芳的這些無私舉動,提升了自己和整個金女大在國際社會中的的地位和影響力,也為中國贏得了良好的國際印象。

被冰心視為老師,她是如何從裹小腳的女人,一路走到教育家之位的

守住底線,任何情況下不能妥協

人在社會上行走,迫於形式和環境難免要做出一些妥協。但要記住,不管什麼時候,自己的底線一定要守護好,那是你立足於世的根本。

在吳貽芳心中,有兩樣東西是需要拼命守護的,一是自己的學生,一是偉大的祖國。

被冰心視為老師,她是如何從裹小腳的女人,一路走到教育家之位的

1945年,隨著日寇投降,艱苦的抗戰生活結束了。原以為迎接中國人的是和平穩定的新生活,沒想到國民黨政府不顧大局,醉心內戰,弄得民不聊生。

於是,學生們看不下去了。

1947年5月20日,南京的金女大、金陵大學、中央大學等多個高校學生和一批社會人士,在南京城發起了反內戰的遊行活動,但是他們卻遭到憲兵的毆打和逮捕。這便是震驚全國的“五·二O”慘案。

1948年5月21日,南京的大學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來紀念“五·二O”慘案一週年,這批學生當中就有金女大的學生,這次遊行讓她們上了黑名單。

當吳貽芳知道這個消息後,立即趕到國民黨教育部,找到負責人,義正言辭地表達了軍警不能到校園隨便抓人的立場。正是由於吳貽芳對學生的關心和保護,直到解放,國民黨特務也沒有到學校抓過一個人。

吳貽芳是個顧全大局有胸襟的女性,她萬事應以國家利益為重,所以很少談起自己在文革期間所受的苦。

文革時期,吳貽芳還在省政府上班。1966年8月,一大批紅衛兵突然闖入吳貽芳家中,翻箱倒櫃,把屋裡值錢的東西抄走了。9月份,又來了一撥人,把73歲的吳貽芳趕出房間,讓她到樓下放雜物的小屋住。

1969年10月,吳貽芳接到通知要到石頭山茶場進行勞動改造。於是,76歲高齡的吳貽芳帶著衣物住進了年久失修四處漏風的房子裡,晚上常常凍得直髮抖。

白天,吳貽芳要做體力勞動,收拾場地、到田裡除草等,造反派甚至不顧她的高齡,讓她幹抬水、刷房子等重活,這一段劫難成了她的晚年之痛。後來,茶場勞動結束,她又回到了家中。

1972年,隨著中美關係的改善,常有友人來訪。在她接待的外賓中,有作家也有記者,她從未談起文革這段經歷。她向這些訪客介紹中國的建設成就,幫助這些外國來訪者消除對中國的誤解,自覺維護國家形象。

1976年,有個美籍華人來訪,他想寫一部中國當代傑出婦人傳記,於是向吳貽芳問起了文革間的遭遇。不過,吳貽芳並沒有滿足他的要求,她認為人們應該把目光集中到祖國建設上來,不應該把個人痛苦散播到國外,傷害國家聲譽,影響海外同胞團結。


冰心說:我沒有當過吳貽芳先生的學生,但在我的心靈深處總是供奉著我敬佩的老師——吳貽芳先生。

董必武說:像她這樣精幹的人物,男子中也是少有的。

吳貽芳能成為人人敬仰的優秀女性,和上述原因必不可分,值得我們這代人反思和學習。

(完)

  1. 書籍《吳貽芳:最是那心底的一抹浪漫》,林杉,臺海出版社
  2. 書籍《永遠的吳貽芳—紀念吳貽芳先生誕生120週年》,周和平,江蘇人民出版社
  3. 書籍《金陵女子大學》,孫海英,河北教育出版社
  4. 紀錄片《大師》
  5. 紀錄片《一代偉大的女性—吳貽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