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化学防身的哺乳动物,吃掉有毒的“见血封喉”,让自己披上毒甲

有这么一种植物,堪称"东非死神",那就是

"辛氏长药花",也叫见血封喉,这是一种箭毒木。一位非洲植物学家告诉我这种树也被称为肯尼亚的"国宝级毒木",因为任何用毒箭、毒矛或有毒的陷阱、武器以及捕猎或御敌的人,都会使用箭毒树的毒液。不同部落和地域之间,使用毒液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最终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死亡,干脆而利落的死亡,没有什么生物可以幸免。"辛氏长药花"的毒液可以毒倒大象,非洲人会用的长弓搭上的毒箭射向野兽,让猎物心脏衰竭而死。

用化学防身的哺乳动物,吃掉有毒的“见血封喉”,让自己披上毒甲

如此可怕的植物,现在你一定觉得,非洲的所有动物都会尽力避开箭毒树吧、但一种名叫"冠鼠"的啮齿动物是个例外。这种动物会用力啃噬箭毒树的树皮和树根,然后将其中的毒液涂抹在身体两侧特异的毛发上。捕食者只要咬上一口,毒液就能进入黏膜,直接让捕食者的心脏停工,这种动物也是少数一种利用毒素保护自己的哺乳动物,一般只有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有毒。

用化学防身的哺乳动物,吃掉有毒的“见血封喉”,让自己披上毒甲

独门防身术

冠鼠的身体构造比较奇特。不同于一般的家鼠,冠鼠的皮毛蓬松、尾巴上也长有毛发,其身体两侧的特异毛发是黑白相间的,让它们具有和非洲艾虎有些相近的外貌。非洲艾虎和臭鼬长得非常像,它们甚至也进化出了臭鼬融标志性的"臭气自卫术"。有科学家曾认为冠鼠的毛色是在模仿非洲艾虎,这样无须进化出臭腺也可以借用它们的"坏名声"了。

用化学防身的哺乳动物,吃掉有毒的“见血封喉”,让自己披上毒甲

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都是这种通过模仿可怕的动物让别的猎食者不敢招惹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个推论是站不住脚的。但这个推论的问题在于,冠鼠有在受到成胁时才会露出黑白相间的毛,其他时间,冠鼠体表的毛是一种整发灰的颜色,因此"模仿论"应该并不成立,他们并不是想模仿凶残的动物让自己狐假虎威。

用化学防身的哺乳动物,吃掉有毒的“见血封喉”,让自己披上毒甲

冠鼠已经进化出独特的自卫方式。在露出黑白相间的特异毛发后,冠鼠会操纵特定肌肉,使这些毛发竖起,突出于其他毛发之上,这样它们就能使用其中的毒液了。也许这些特异毛发不像豪猪和刺猬的刺那么坚硬、锋利,但它们自有独特之处。这些毛发都是多孔的筒状结构,里面有许多长纤维。这些长纤维好似海绵,可以吸收冠鼠混有毒液的唾液。用完这些特异毛发,冠鼠就会用普通毛发将这些"武器"盖好,人们猜测这是为了防止雨水将其中的毒液冲走。非洲艾虎和臭鼬利用身上醒目的颜色警告捕食者不要招惹它们,而冠鼠则不同。它们在受到威胁时,会向捕食者亮出自己黑白相间的毛发,并转过身,让身体一侧面对捕食者,大概是在"邀请"对方咬自己一口。当然了,被攻击肯定不是理想情况,但如果被咬的命运在所难免,那还不如让捕食者咬在自己的毒毛上,这也证明了它们对毒液的生效时间信心满满。

用化学防身的哺乳动物,吃掉有毒的“见血封喉”,让自己披上毒甲

告诉猎食者:我不好吃

不过,万一注射毒液失败,冠鼠也准备了其他几种御敌手段。或许冠鼠看起来毛茸茸的,但它们其实像橄榄球球员一样,颅骨有骨板保护,脊柱骨骼也很强韧,体表还覆盖着粗糙、紧实的皮肤。冠鼠的皮肤很糙,研究人员曾经检查过一只冠鼠的尸体,它生前曾被狗狠狠地撕咬过,留下了大片療青,但即便如此,它的皮肤也没有穿孔。这种动物已经进化出了能够承受重击的能力。

狗好像对虑待老鼠有一种特别的偏好,就算它们对毒液一点儿免疫力都没有。狗袭击鼠类的记录不胜枚举,而且常常十分残忍。科学家在刚开始研究冠鼠的特异毛发时,曾记录过狗袭击冠鼠后的中毒症状:"从轻度共济失调、口吐白沫、疼痛,到器官衰竭、迅速死亡,死因明显为心脏衰竭。"有一些比较幸运的狗,在经历了痛苦的几周时间后,从昏迷中逐渐恢复了。至少有一只聪明的小狗,"我们认为它经历了濒死体验,最终活了下来,但之后它每次见到冠鼠都会表现出恐惧和厌恶",这种恐惧感会变成基因让狗传承下来,以后狗再见到这种动物就不会那样放肆了。


用化学防身的哺乳动物,吃掉有毒的“见血封喉”,让自己披上毒甲

冠鼠是借用植物的毒液,还有一些动物则采用其他类似的防身术。在海中,有一种颜色艳丽的海蛞蝓,名叫"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它能从人类最恐惧的海洋动物一僧帽水母身上借来武器。大西洋海神海蛞蝓不会直接把僧帽水母布满剌细胞的触手夺过来放在自己身上,相反,它们会直接食用僧帽水母的触手,最后使刺细胞透过它们消化系统的壁,最后从皮肤上生出,原本没有毒性的动物就有了剧毒。

用化学防身的哺乳动物,吃掉有毒的“见血封喉”,让自己披上毒甲

为何冠鼠不会中毒

那么,既然箭毒树的毒性有目共睹,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如果别的生物遇到这种毒液都"见血封喉",为什么冠鼠把毒液吃到嘴里没死呢?没人知道确切的答案,但线索可能就藏在冠鼠发达的唾液腺里。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是因为冠鼠的唾液中含有某种对哇巴因免疫的蛋白质

而哇巴因正是箭毒树毒液中的毒性物质。按理说,冠鼠应该多少会吞下一些毒液,所以也许它们的消化系统也对哇巴因免疫。目前科学家还在继续研究这种动物体内的化学物质,搞清楚为什么它不怕毒素。

用化学防身的哺乳动物,吃掉有毒的“见血封喉”,让自己披上毒甲

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被吃掉你就输了,所以冠鼠进化出了如此富有创意的方法以避免这个结局。但进化是不会让你永远"占领高地"的。一种生物进化出防御手段,捕食者就会进化出应对之策,然后猎物再进化出更高级的防御,这样的博弈永无止境。说到底,谁都想生存下去,停滞就意味着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