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找到喜欢上学的理由

【每月4、14、24日更新】

有一年到农村过春节,一位爸爸带着五年级的女儿来串门。他骄傲又含蓄地夸女儿学习好,但同时也流露出隐隐的不满和担忧:“她的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写完作业就看课外书,却不愿意多做几道题。”

我问女孩:“你喜欢看什么书呢?”女孩看看爸爸,有点犹豫,然后小声说:“有关动物和植物的,我都喜欢。”

我对这位爸爸说:“孩子喜欢读书是好事,她对动植物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她的学习动力。”

但这爸爸执拗地说:“在农村,不拼命学习就没有考上大学的希望。考不上大学,这些兴趣管什么用呢?”


帮孩子找到喜欢上学的理由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这位父亲的想法都很普遍,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的兴趣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甚至很多老师也有这样的想法,他们会禁止那些成绩不佳的孩子上兴趣班。

还有一个例子,虽然情形相反,却反映出了同样的本质问题。几位志愿者去一个偏僻的小学支教,他们计划开一个兴趣班,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可是开课时发现,来上课的都是成绩很差的学生。一问才知道,老师不让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参加。

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无论父母还是老师,很多人都是“怕”的心态。怕占用时间,怕分散精力,最终还是怕影响成绩。

那么事情果真的如此吗?


我的采访实录《“福禄娃”的拼图人生》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段经历:

“福禄娃”小学时对手工制作异乎寻常的迷恋,让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愉悦的细胞,父母的肯定和老师的鼓励更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被人认可,所以特别喜欢上学,成绩一直也是中上等。

到了初中,因为学习成绩不达标而不被允许参加课外班,于是他的生活只剩下了单调而枯燥的学习。即使时间不再被那些爱好所挤占,他的成绩仍然无法提高,甚至对学习失去了所有热情,以至最后不得不放弃高考。

“福禄娃”无疑是个聪明的孩子,本来他的兴趣爱好可以让他充满自信,进而喜欢读书、喜欢学校。这样不仅可以弥补他的不足,还能让他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学习绝对优先”的现实消磨了他的上进心,节省下来的时间不仅没有带来成绩的提高,还让他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帮孩子找到喜欢上学的理由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激发和强化潜在能力可以让人变得更积极。也就是说,当孩子的兴趣得到认可和鼓励时,他就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一、做感兴趣的事让人开心

一个男孩特别喜欢搭乐高,而且水平很高。妈妈也很认可他的兴趣,但看到儿子每天回家总是先搭乐高再写作业,就特别焦虑。

儿子对她说:“在学校学习一天太累,回到家我想先放松一下再写作业。”爸爸也说:“只要不影响学习和睡眠就不用过于担心。”看到儿子能够控制搭乐高的时间,成绩又一直很稳定,她也就慢慢释怀了。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心情一定非常愉悦。此后,即使面对一些枯燥的事情,也能耐下心来去做。

学习对于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枯燥的事情,长期保持热情和恒心非常困难。如果孩子能够有自己的兴趣做为调节,他的心态就会好很多,也会更容易坚持。

二、兴趣能让人获得成就感

一个男孩上小学时,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看书,到了学校就把看到的笑话讲给同学听,或者让同学猜“脑筋急转弯”的答案,特别受欢迎,经常一下课就被小“粉丝”们围起来。妈妈说:“他有时讲‘脑筋急转弯’时把答案忘了,就趁着别人冥思苦想时偷偷跑回座位翻书看。”

从那时起,男孩更加热爱阅读,他还要求父母订了很多报纸、杂志,上厕所时也书不离手。

很多孩子爱读书、爱上学并不是因为成绩好,而是被同学喜欢、甚至崇拜,被老师认可、甚至赞赏。而兴趣爱好就是孩子收获羡慕和赞美的机会。

三、兴趣可能成为终生事业

今天的社会,任何兴趣都可以发展成为职业。只要喜欢,只要肯花精力,任何职业都能做得有声有色。

前面提到的“福禄娃”,他从小爱琢磨,总是变样花样地自己做玩具。长大后,虽然没有大学文凭,但仍然做上了自己喜爱的工作,那就是带着孩子玩各种新鲜的游戏,带着他们到各种新鲜的地方玩。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方面说明兴趣可以让人更乐于学习和探索,另一方面,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失去信心时,他可以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重新振作。


帮孩子找到喜欢上学的理由

我常问父母一句话:“孩子成绩不太好但喜欢上学,或者成绩很优秀但不喜欢上学,你选哪个?”

父母当然都希望孩子喜欢上学而不是厌学,但回家看到孩子花时间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时,又忍不住地催他多学习。

兴趣有时像炒菜时放的调料,它能让平淡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有时又像食品中的保鲜剂,它能让长时间的学习保持吸引力。

所以,允许甚至鼓励孩子发展自己兴趣爱好,不是浪费时间,也不是分散他对学习的注意力,反而是帮助他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的非常有效的方法。这也就是家庭教育中所谓的顺势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