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西周-分封制

说到周朝,思绪一下子就打开了,作为历史上有记载存在年份最长久的的王朝(共存在791年),周朝能说的东西实在太多,无论是政治、文化、经济、军事都有很多让人值得说道的东西,因为周朝太长,所以笔者就将周朝划分为几段(西周、东周、春秋、战国),说一说其中有意思的事情。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定都于镐(hao)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而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后世的人就以定都的不同将周朝划分为西周和东周,至于周朝是如何强大兴盛起来的,这里就不一一说了,今天要说的是西周统一天下后,所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一种影响后世的制度-分封制。分封制顾名思义就是把土地、人民分给别人嘛,具体来说就是,周天子先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呢在把土地分给下面的卿大夫,卿大夫在把土地分给士,层层下分,下级要向上级承担一定的义务,形成了一个很严密的体系。为什么要说这个制度呢?因为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它建立起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从上而下,等级分明,其实想想现在我们很多企业内部的构造也有它的身影;其次它在当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有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之后,大家都依照行事,各司其职,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而且也加速了民族的融合,一些受封偏远的诸侯逐接受了中原文化。最后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个制度虽饱受争议,但却被很多王朝采用,甚至一直到清朝(分封三藩)都还有这种制度,可见起影响之深。

杂说西周-分封制


分封制既然有这么深远的意义,那它是如何产生的?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又有哪些?个人觉得有如下原因:

第一历史背景,周朝建立的关键一战牧野之战,在上一文中也提到了,周联军5万大败商军17万,看似一句很简单的话,但仔细琢磨一下,你会发现周王朝一开始也挺弱小的,和别人联合起来了也不过5万军队,在击败商朝被天下推为共主的时候,很多问题也就跟着来了,那些自己曾经的盟友要怎么办?那些散落各地的大部落该怎么应对?商朝的残余力量应该怎么处理?(商朝还有很多精锐部队留在了东夷),这些问题搞得当时周朝的统治者也是焦头烂额,处理的不好,对这个新兴的王朝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怎么办呢?就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一个全新的政治制度诞生了-分封制,它很好解决了这些问题。一起打拼的兄弟我给你们土地,而且这些土地有你们处置,你们家人可以继续受益,这样一下来功臣问题解决了。那些其他偏远的部落,我也承认你们的合法性,让你们有个文件可以证明自己,你们只要承认我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就行。这样那些大的部落也没有意见了。至于商朝残余我一样分封(上文我们提到的微子启,就被封为宋),安抚人心,同时在你们旁边分封一些自己人监视你,这样以来商朝残余势力也得到了安置。

第二现实可行性、科学性,一个政治制度是否可行也是检验它的一个重要标准,很多人可能心存疑惑,分封制好么?周朝后来灭亡不就是这些诸侯逐渐变大变强,威胁了周王朝统治,最后周不也被秦灭了么?但当时这项制度是很科学的,为了防止诸侯过于强大,周朝分封整整71个诸侯(据记载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周朝当时才多大啊,不到300万平方公里,去除中央直接统辖的区域,其实这些诸侯统治的区域并不大,有的可能就一个县那么大,那些稍微大点的也基本上是很偏远的地方,人口又不多,所以不可能出现一个诸侯能威胁到周天子统治的情况。而且中央王师数量也是远远多与地方诸侯,所以这种制度执行起来也就很科学了。那可行性如何呢?大家也是很乐于接受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里就是老大,土地由自己分配,只要定期给天子进贡,有事的时候去帮帮忙即可,诸侯多自由啊,谁不愿意呢。

杂说西周-分封制


第三经济基础,现在政治制度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当时周王朝实行的什么经济呢?答曰:井田制,井田制是什么呢?大致就是把一块地通过渠道分成9份,像一个井字,由八户人家去耕作周围八份,中间一块大家一起耕作,最后收成归封邑的贵族所有。而全国的土地都归周天子所有,正如《诗·小雅·北山》所说:"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天子把土地在分给诸侯,大家对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这和分封制的内容也是对应的,说白了你们这些人就是给我周天子打工的,帮我去守护领土。而后来随着私人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很多土地都被诸侯自己占有,成了私田,井田制已经不适合当时的发展了,而到了商鞅变法的时候,更是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我们在看看同时期的分封制,也随着周王室的没落和诸侯们的崛起名存实亡了,所以说这经济和政治就像皮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杂说西周-分封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