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济死后,景泰帝可不可以将朱见深过继给自己来稳住帝位?

一只讲道理的兔子


这个问题咱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政治的角度,无论是对于景泰帝还是朝臣,这都是最好的办法

皇帝没有儿子,因而过继兄弟之子继承大统,这在皇室是很正常的,历朝历代都有过类似的事情。

在景泰帝朱祁钰这里,过继兄长之子朱见深的理由就更为充分了。因为他这帝位来得不是很正统,是权宜之策。

(朱祁钰)

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之后,明朝不愿受瓦剌的挟制,想要另立新君,人选是现成的,朱祁镇亲征前立的太子朱见深——之所以在亲征前立太子,其实就是预防这种情况。

但是,此时的朱见深才两岁,于谦等大臣担心主少国疑,奏请孙太后(就是《大明风华》里的孙若微)立郕王朱祁钰为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朱见深依然为太子,朱祁钰百年之后应该传位于他。

如果事情真这么发展,朱祁钰可以安安心心的当皇帝到老,朱见深的人生也会更顺遂,大家都能平安。

然而朱祁钰后来起了私心,用尽心思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结果朱见济没多久就夭折了。别说大臣们,就连朱祁钰自己都怀疑正统在朱祁镇那一支。

此时他要是过继朱见深为儿子,肯定可以稳住帝位。大臣们会很欣慰他迷途知返,朱祁镇也不至于那么痛恨他,兄弟俩甚至可以借此机会和解。

那么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夺门之变,朱祁钰不会死得不明不白、而且死后名誉受损、多年不得正名。

二、感情的角度,景泰帝不愿也不敢

然而从感情的角度,朱祁钰根本不可能这么做。要是过继了朱见深,那他之前做的那些事情算什么?偷鸡不着蚀把米吗?

一开始,朱祁钰没想过当皇帝。但是,当他坐上了龙椅,也就不想让位了,所以朱祁镇一回来就被他囚禁了;他也不想白为朱祁镇一脉做嫁衣,所以不顾朝臣的劝阻,执意废了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朱祁镇)

这既是出于个人贪欲,也是不甘于做替代品。对于皇帝来说,这不算太过份的大错,因而大臣们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反正都是宣宗的子孙,谁来当皇帝区别并不是很大。

但朱祁钰最大的不幸在于,他只有朱见济一个儿子,朱见济死后就没有了继承人,尝试了各种方法都不行。在天下人看来,皇位肯定会回到朱祁镇一脉。

时间越往后推移,朱祁钰就越没生儿子的信心,压力极大。但此时他就算想过继朱见深,也不敢了,因为朱祁镇被他关了好几年,期间各种苛待,导致钱皇后不得不做针线活换取吃食衣物;朱见深也非常害怕这位叔叔,总担心他要杀自己,惊惧之下成了个结巴。

也就是说,双方已经成仇,再无和解的可能,那么朱祁钰当然不会过继朱见深。他努力生儿子,大概药用多了,身体被弄垮,一病不起,给了朱祁镇“夺门之变”的机会。

(夺门之变)

总之,如果朱祁钰当初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对帝位产生贪欲,豁达一点,那就不会有这种惨案发生。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三人都会有更好的人生。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人人都知道古代的皇上,权高位重的,当然这样也少不了想争夺皇位的人,由此,就因为皇上这个位子,有了不少的纠纷和麻烦,就像在朱见济死后,景泰帝朱祁玉可不可以将朱见深过继给直接来稳住皇位呢?这就是一个因为皇位而出现的问题。

朱见济,明代宗朱祁钰的独生子,生母为杭皇后。朱见济在正统十三年七月初二日出生,景泰三年四月乙酉立为太子,次年十一月辛未就夭折,谥号怀献太子。而朱见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其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其被废为沂王。1457年英宗复辟,被复立为太子。他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冤案,任用商辂等治国理政,社会经济渐渐复苏。1487年9月9日病逝,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但是这样的朱见深,却总是被自己的的叔父朱祁玉算计着皇位。

故事是这样的,朱见济与景泰三年四月乙酉被立为太子,但是景泰四年十一月辛未就夭折,朱祁钰想要皇位流传下去的愿望破灭。因为之前景泰帝废除朱见深太子之位,所以景泰帝与朱见深产生矛盾。如果在朱见济死后又恢复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这无疑是对景泰帝的帝位产生威胁,不仅不能威固自己的帝位,反而可能将景泰帝推下台。然而朱祁镇一回到明朝,就被弟弟景泰帝软禁在破破烂烂的南宫,但是就算这样,朱祁玉还是没有得逞。 原本与皇位无缘的他,登上帝位之后还不满足,竟然贪图起皇权,不顾大臣与皇后的反对,毅然违背诺言,将太子朱见深废掉,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是朱见济后来早夭,但储君是国之根本,景泰帝是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的,可即使是真把朱见深过继给自己,可终究是明英宗的儿子。景泰帝为有自己的儿子,不断宠幸后妃,将自己的身体熬垮了。

如果不是朱见深的话,朱祁镇也还有很多皇子可以过继,例如:德庄王朱见潾、秀怀王朱见澍、崇简王朱见泽。明明嫡系的明英宗还在世,怎么也轮不到朱祁钰来传位吧。

所以,照以上的说法来看,景泰帝朱祁玉不可以将朱见深过继来稳住皇位的。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唯恋无名


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但是明朝不想被瓦剌要挟,就想着通过另立新君,来摆脱当时那种困境,但是朱祁镇亲征之时,他的太子朱见深仅仅只有两岁,如果这时候将他立为皇帝,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主少国疑的情况,所以就上书奏请当时的孙太后,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立为皇帝,而把当时被瓦剌挟持的朱祁镇尊为太上皇,朱见深依旧是太子,这样一来等朱祁钰死后,皇位的继承还是会回到正轨。

可是这些臣子们小看了朱祁钰,在继承皇位后,看到权利想要掌握权力的那种欲望,他在景泰三年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废除,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可是没想到,他自己的儿子在景泰四年就夭折了。这样一来,朱祁钰想要将皇位在自己一脉流传下去的愿望就破灭了。如果这时他还能将朱见深重新立为太子,那么他依旧能够稳稳的享受一世的荣华富贵。毕竟皇位的传承没有问题,哪怕是朱祁镇或者满朝文武都没得说,谁让人家遵守了游戏规则呢。

可问题是朱祁钰野心不死,他明白,如果将朱见深立为太子,那就会严重威胁到他的统治地位,自己很有可能会被拉下台。所以在面对群臣们的两次上书请立朱见深为太子时,他就毫不犹豫的下死手,想要让臣子们明白自己杀鸡儆猴的用意。奈何臣子们也不是吃素的,在意识后朱祁钰舍不得皇位的“甜头”后,果断攻入南宫,请出被囚禁七年的朱祁镇,一夜之间大明皇位易主。

其实这种结局是必然的。原本按照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度,继承皇位的应该是他的侄子朱见深,臣子们处于国家需要,才考虑让他来当下“救火队员”。没想到,他在登基后尝到甜头,舍不得下来了。不顾臣子和太后的反对,执意将皇储朱见深废除,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直接就是动摇国本的举动,臣子们原本是想通过劝阻,来制止朱祁钰的荒唐之举,奈何他直接耍无赖,利用皇权压制,也就难怪人家直接放大招了。所以,只要是朱祁钰将朱见深复立为太子,他的皇位还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只不过他太贪心,想着让自己的后人也做皇帝。


小芊芊爱历史


答案是:朱祁钰可以过继一个朱祁镇的儿子来稳住帝位,但肯定不能是朱见深。

这个要从当时的环境来说。

第一:当时明朝的政治环境,以于谦为首的文官一个政党,孙太后朱祁镇一党,景泰帝一党。这是最简单的势力划分。从英宗代宗两兄弟的执政能力来看,显然代宗的能力甩英宗几条街,并且代宗是有政绩的,这也是为何英宗回朝后无法复辟的原因。并且代宗将英宗圈进,废朱见深,虽然朝廷上下有非议却没人敢明着出来反对,即使孙太后能做的也仅仅是安排一个宫女好好保护好朱见深。从这一点来看,景泰帝在位期间对朝政的把控能力很强,如果不是因为病倒,加上石亨孤注一掷,估计英宗也不能复辟成功。

第二:明代宗卧病的时候才28岁,这个年龄是生育的大好年龄,自然还是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再生个儿子出来,那么怎么会去过继一个儿子呢。宋仁宗就是一个例子,把英宗过继过来当皇子后又生了个儿子,就让英宗回自己亲爹那去了,后来儿子夭折了,又拉回来当皇子。而这也为后来英宗追崇生父埋下了伏笔。因此景泰帝肯定不会再去犯这种错误。

换一种想法, 假设景泰帝确定自己生不出儿子,确实想要过继一个孩子,那肯定不会是朱见深。最佳的选择其实是英宗的儿子朱见潾,首先一点是朱见潾是朱见深的异母弟弟,又是英宗的亲子。假设景泰帝将朱见潾过继当自己的儿子并且立为太子,首先孙太后和英宗并不会太过于阻止,毕竟皇位传承也算是回到了自己一脉。而这个做法最大的好处是朱见潾为了维护自己的正统,那就必须维护景泰帝的正统,因为如果否定了景泰帝,那就是在否定自己,毕竟从英宗一系自己是无法继承皇位的。

不过景泰帝并没有选择这么做。

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朱见潾太小,景泰帝去世的时候才9岁,这样一个小孩子还没有那种政治能力。

第二:显然景泰帝还是优先考虑皇室稳定的,在英宗复辟的时候,景泰帝其实还是有能力反抗的,但是在听闻是英宗复辟之后,就选择不反抗了,说明从心理上景泰帝还是能接受这个哥哥的,如果选择过继朱见潾的做法,显然在他时候皇室必然混乱,这也是他不想看到的。

所以景泰帝最好的做法其实就是活得久点,有儿子就给儿子继承,没儿子就及时把皇位传给朱见深。可惜天意弄人。


夜如何其k


朱见济就是景泰帝朱祁钰的儿子,在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朱祁钰就把原来的太子朱见深给废掉了,然后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当太子。

为何景泰帝朱祁钰在这个时候,他要废立太子呢?

说白了朱祁钰这是在稳固自己的皇位,毕竟他的哥哥朱祁镇已经被也先给放了回来,他很怕自己失去皇位。

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更是为了让大明的皇位,在自己这一支血脉当中延续下去,他只好把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给废掉了。

可是,让朱祁钰想不到的是,天公不作美。在景泰四年的时候,刚刚被立了一年的太子朱见济竟然死掉了。

要知道朱见济可是他唯一的一个儿子呀,若是日后朱祁钰没有儿子了,他也就后继无人了。

这个皇位早晚也是会落到朱见深或者哥哥朱祁镇的身上。

那么,若是这个时候,朱祁钰再把朱见深立为太子的话,是不是能够稳定自己的皇位呢?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毕竟朱见深当皇帝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本来这皇位就应该是人家的。只不过当时朱祁镇被俘虏走后,于谦等人选择了让朱祁钰这个做弟弟的来当皇帝。

要知道这种选择是有违背于明朝的祖训的。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就有说过明朝的皇位是子承父业,兄终弟及。只要有儿子的,就要把皇位创给儿子,若是没有儿子的话,可以把皇位传给兄弟。

当时,朱祁镇被俘虏的时候,人家是有儿子的,只不过儿子的岁数比较小,不能执政而已。

到了朱祁钰死了儿子,又没有后人的情况下,他再次把朱见深立为太子,这肯定是民心所向。也是可以稳固他的皇位的。

毕竟皇位早晚是朱见深的,他只要等等就可以了。朱祁镇也不用着急了,他顶多在被关一阵。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用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给大臣商议夺门之变了。

但是,最终朱祁钰并没有这样做,他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因为之前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是他废掉的,现在他没有儿子了,又把皇位还给人家。,

即使朱见深当了皇帝,也不会感谢他的,甚至在朱见深当了皇帝后,还会抱负他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鉴于这种情况他也是很矛盾的。

最后他还没有想通,就发生了他没有想到的事情,因为朱祁镇被徐有贞等大臣给救了出去,他复辟当了皇帝。

朱祁钰的皇位就这样终结了,也许,这个结果是他预料当中的,但是,面对这种情况,当时的他也是无能为力呀。


史学达人


其实景泰帝朱祁钰不废除朱见深太子之位改立朱见济,一切都好说,更不会有后面的“夺门之变”。当然,如果景泰帝在朱见济死后。将朱见深过继给自己,并立为太子的话,也不会有后面的“夺门之变”,帝位自然稳固。


朱元璋钦定的《皇明祖训》中对皇位继承有这明确的规定。必须先为“父死子继”而后才到“兄终弟及”,也就是说只有在皇帝没有儿子的前提下“兄终弟及”才具备法理。那么在“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俘,但当时的朱祁镇还有3个儿子在,而皇长子朱见深则是法定继承人,就正统而言,无论如何都轮不到朱祁钰。

也就是说,朱祁钰及于谦实则挑战了《皇明祖训》的权威,也就是挑战了天下文人士大夫以及皇室的权威。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危险的讯号,的确于谦之功大于天,如果没有于谦可能土木堡之变后便没有明朝了。

但,功是功、过是过,两者不可相提并论。不过话说回来挑战也就挑战了,毕竟朱祁钰已经成了皇帝了,而且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依旧为太子,皇位终究会回到朱祁镇一脉,为了大明江山大家也都没说什么了。

但,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朱祁钰公然将自己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废除,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这极大的引发群臣的不满,大多数人纷纷站到了朱祁镇一边,这里为后面的“夺门之变”埋下伏笔。

时间到了景泰四年十月,朱见济病死,景泰帝朱祁钰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这让朝堂之上的大臣们都觉得天命还是在朱祁镇一脉,于是御史大夫钟同上疏朱祁钰,要求重新立朱祁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并说这是天命,结果被朱祁钰活活用乱棍打死直接引发了朝臣的不满。

到了景泰八年,朱祁钰因为相继失去老婆孩子,一时间病的卧床不起,这时候不死心的大臣们再次上疏要求重新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但毫无意外再一次遭到朱祁钰的拒绝。

出于维护《皇明祖训》的目的又或者是满足自己的私心,这一次他们对朱祁钰不在客气了,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撞开了南宫的大门,朱祁镇被放了出来,第二天朝会之上,群臣见朱祁镇坐在龙椅之上也都明白了怎么回事,直接山呼万岁。

以上我们其实不难看出,朱祁钰在于其得位的合法性问题,与朱见深的废立问题。这也是其最终失败的关键。哪怕他重新立朱祁镇的儿子为太子,也不会有后面的夺门之变,更别说就如题主所说的过继给自己一说。


像素说


景泰帝,即明代宗朱祁钰。在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瓦剌俘获,时为郕王的朱祁钰临危受命,登基为帝,挽救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明朝。

在稳定了明朝廷政局,打退瓦剌进犯后,明朝大权在朱祁钰的手里愈发稳固了,尝到了权力滋味的朱祁钰,在迎回哥哥明英宗后,却不愿意将这皇权归还哥哥。反而是将英宗软禁在南宫,废黜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可惜朱见济并没能享受多久的太子荣耀,仅一年多时间便夭折了。而此时,明代宗并没有其他的子嗣再册立为太子,这个情况持续到了代宗病重之时。

之后的结局我们也知晓,病重的明代宗面对继承人选十分苦恼,而另一头哥哥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位成功。若是当时景泰帝将侄子朱见深过继过来,是否能保住帝位呢?

1、朱见深太子之位是景泰帝所废。

虽说朱见深太子之位被废之时,只是个五六岁孩童,可宫里的孩子都早熟这话是没错的。即便这时候的他不懂被废的意义,待他长大之后,自会有人跟他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到了那时候,朱见深还会对景泰帝毫无芥蒂吗?

2、废太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皇位承袭自己这一脉。

景泰帝废太子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更多的是为了让皇位在自己一脉中传承下去,让自己的亲生子来继承才是他废黜朱见深之位的最重要原因。过继终归不是自己的血脉,那他当初废太子的意义就多此一举了。

3、软禁、薄待英宗,难保不被朱见深记恨。

英宗迎回后,被代宗直接“迎”到了南宫,软禁起来。软禁的几年中,派人严加看管,吃穿不足,虽说没有危害其性命,但也是薄待至极了。不说朱见深与父亲有多么深厚的感情,那人家好歹是亲生父子,而你一个叔父,亲疏远近一目了然,难保朱见深再次成为太子甚至继承人后,会如何反击明代宗。

景泰帝需要一个儿子来巩固帝位,但却不会是朱见深,甚至是明英宗的其他儿子,否则他当年的软禁英宗、废朱见深太子位就会犹如一个笑话。


若浅话史


土木堡之变”后,瓦剌拒绝放回明英宗。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征得太后的同意后,于谦、王直等大臣拥立当时的钺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史称景泰帝。景泰帝登基之后,于谦等人死守京城,击溃了来犯瓦剌军队。在景泰初期,朱祁钰的确政绩不错,但是等他当了一段时间的皇帝之后,私欲膨胀,不仅想要自己当皇帝,还想要将这个皇位传给后代。

朱祁钰继位之初,就将明英宗朱祁镇之子朱见深册为太子,等他想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子孙之后,就开始了废除太子,另立皇储的一系列动作。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当上皇帝,朱祁钰不惜威逼利诱,甚至是用贿赂的手段来拉拢大臣,经过他的一番苦心之后,终于废去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这就是历史上的怀献太子。

朱祁钰对朱见济可谓煞费苦心,为了保证他皇储地位的稳固,硬是将自己的皇后汪氏废掉,改立朱见济的母亲杭氏为后。只不过天不遂人愿,朱见济虽然最终当上了太子,但是却没有当皇帝的命。

朱见济与景泰三年四月乙酉被立为太子,但是景泰四年十一月辛未就夭折,谥号怀献太子。朱祁钰想要皇位流传下去的愿望破灭。

因为之前景泰帝废除朱见深太子之位,所以景泰帝与朱见深产生矛盾。如果在朱见济死后又恢复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这无疑是对景泰帝的帝位产生威胁,不仅不能威固自己的帝位,反而可能将景泰帝推下台。

石亨等将领拥立当时被困居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复辟,经过夺门之变后,朱祁镇重新登上皇位,改元天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复辟成功的皇帝。

朱祁镇重登皇位之后,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废除怀献太子朱见济的太子封号,改为怀献世子,此后直至南明灭亡,朱见济也没再被承认为太子。


小楠文笔


英宗被也先俘虏之后,当时在朝廷出现过三种意见,一种是立宣宗的弟弟襄王为帝,因为这时候情况比较危急,正是所谓国赖长君的时候,一种是监国郕王直接继位,另一种就是英宗的儿子见深继位。但在这个关键时刻,除了重要的大臣之外,还有一个有话语权和决定权的人,就是《大明风华》的女主孙太后,她做了一个特别别扭的决定,实际上间接导致了后来的夺门之变。

英宗也不是孙太后所生,但是是孙太后养大的,所以相当于孙太后的儿子。因为宣宗去世的时候年龄不大,孙太后也还年轻,所以她当然不会愿意襄王继位,而是选择了让和她没有什么关系的郕王继位。因为宣宗只留下了两个儿子,既然英宗被俘了,见深还在幼年,只有郕王相对来说比较合适一点。但孙太后又心不甘,在同意立郕王为帝的同时,又强行指定要立见深为太子,这当然是护犊子了。

景泰帝继位的时候还很年轻,以后生儿育女的机会还有很多,孙太后这时候给他指定了一个侄儿当太子,这就是给景泰帝和见深之间挖坑。因为这时候还没有人能预料到后来英宗会被也先送回来,都以为英宗就这么成为“草原上最美的花”了。所以,只要景泰帝自己有了儿子,见深就会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景泰帝还算是好的,后来只是废黜了见深,并没有加害于他。要是换个心机深一点的,见深都活不到长大了。

比宋太祖死的时候,他两个儿子都没能继位,反而被他弟弟晋王抢了先,成了宋太宗。宋太宗登基第一件事就下诏,他的儿子和大哥的儿子一样,都称皇子,也就是说,他承认他自己和太祖的儿子都有继位的资格。但他嘴上这么说,实际上对太祖的两个儿子和他弟弟廷美都下了狠手,先贬斥了廷美,之后又出处提防太祖的儿子,导致太子的儿子德芳受到惊吓之后自杀身亡,另一个儿子又早死,剩下的就只有太宗自己的儿子了。

景泰帝有了儿子见济之后,就废黜了见深。孙太后对这件事当然是反对的,但实际上这也意味着景泰帝对朝廷的控制已经比较稳固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用过分在意孙太后的意见。不过,他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很快就夭折了,于是就出现了复立见深为太子的声音。这当然是要让景泰帝难看,这时候虽然儿子夭折了,但他毕竟还年轻,还是有机会生儿子,凭什么要立侄儿为太子?其实这就是文官集团和皇权之间的斗争罢了。

假如景泰帝也早早就死了,而且这时候英宗也没有回来,那么符合继位条件的其实不用说,就只有见深了,没有人和他抢,因为只有他离帝系血统最近。他的继位顺序受到威胁并不是别的,而是他的父亲也就是英宗被也先送回来之后,情况反而比较复杂了。如果景泰帝死的比较早,而英宗还在,见深年龄还小,那么比较合适的继位人选自然就是英宗,而不是见深。如果英宗再有了其他孩子,那么见深的继位机会反而小了。

如果没有夺门之变,其实也会是英宗继位,这也就是徐有贞、石亨在杀于谦的时候所说的“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的真实含义所在。即便是景泰帝临死时没有安排,大臣和孙太后扶见深继位,实际上问题也不大。而且,即使见深不为景泰帝承祧,景泰帝的帝系也不会受到挑战。恰恰是因为英宗复位有夺门之变,所以景泰帝的帝系反而出了问题,不仅绝后,而且连皇帝年号都被废除,他自己修的陵寝也被毁了。

见深继位之后,也就是宪宗,就给景泰帝平了反,并且曾经公开说过,这是英宗晚年就想做而没来得及的事,原因是当时他还没有把徐有贞、石亨等等这些夺门之变的所谓功臣们都清洗完,还有阻力。等到他把这些人都清洗完了,自然会为景泰帝平反,恢复年号。这也意味着,英宗后来也明白了,夺门之变真正受益的并不是他,他不需要夺门之变也是最合适的继位人选,真正受益的其实就是那些夺门功臣,而他就是被那些人利用了。


萧武


朱见济死后,景泰帝可不可以将朱见深过继给自己来稳住帝位?对于这个问题,我想用我们21世纪现代人的正常人的思维来回答,就是朱见深过继给了景泰帝也稳住不了帝位!理由有以下三点!

1仓促间被朝臣推上了本不属于自己的帝位,动荡局势稳定之后,废了太子立了自己的儿子

大家都知道“土木堡之变”,大明二十万精锐部队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虏!接下来蒙古统帅也先就要押着皇上俘虏来攻打北京城了,此时的北京城兵力空虚“摇摇欲坠”!因为精锐部队全部战死在土木堡,大臣们在仓促之间把景泰帝朱祁钰推上了皇位。当时的太后对于他做皇帝没有反对,但是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立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大家都知道由于于谦的“力挽狂澜”带领明军打败了也先,以大明的胜利结局,后来动荡的局势和人心也稳定了,朱祁钰在景泰三年公然废了太子朱见深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这可和当初继位时的“约定”不符合!

2明英宗朱祁镇被接回了明朝,就一直被“囚禁”于南宫,受到“非人待遇”!

朱祁镇一回到明朝,就被弟弟景泰帝“囚禁”于破破烂烂的南宫,提供的衣食少的可怜,做“太上皇”的他竟然要靠“瞎眼”皇后织布卖钱度日!和他接触聊天的太监一律杀掉,就连他喜欢靠着休息的大树,因为怕隐藏奸细也给砍掉了!逢年过节大臣们想去探望“太上皇以尽曾经臣子之心,一律禁止并受重罚”,是个人谁不反!换做是你们反不反?

3太子朱见济死后,伤心欲绝,想要子嗣流连于后宫,拖垮身体一病不起,给“有心之徒复辟”创造了条件!

总之就是他重新过继朱见深为太子,但是这种伤害早已铸成,人心不平是更改不了的!他想稳住皇位的最佳做法建议:

1自己当了皇帝继续让朱见深做太子,不要废!

2善待自己的哥哥“太上皇”,让他衣食无忧、让他出入自由,而不是“囚禁他!再不好也比大漠风沙严寒酷暑要好,再加上朱祁镇在土木堡之战失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己有错他知道,他也会很珍惜的,根本不会“复辟”,景泰帝的皇位可能会稳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