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读物品荐——《中国人的精神》

这段时间,整个世界被“新冠肺炎”搅合的鸡犬不宁,全球几乎都在饱受病毒的困扰,关于病毒的起源现在还没有定论,不过西方一些欧美国家不出意外的继续在这次疫情上大做文章,符合其一贯的政治嘴脸,他们言之凿凿的认为“病毒源于中国”,抨击中国政府在病毒防控上侵犯了普通百姓的人权,而当他们的国家遭受疫情的时候,惊慌失措之际,不得已纷纷借鉴了中国的经验,但此时的中国人并没有冤冤相报,而是以负责任大国的风范,以德报怨,竭尽所能的帮助他们,中国人用实际行动让那些人闭嘴,用自己的民族性格赢得了世界的掌声。

经典读物品荐——《中国人的精神》


这次疫情中,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表现是优秀的,全体中国人能够在党中央的一声令下,放下一切,自觉隔离,本身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此时,笔者再次仔细品味了一下《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作者是清末怪才—辜鸿铭老先生,其留着小辫在北京大学上课的情形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辜鸿铭老先生这里就不深入介绍了,不过他的这本代表作,大家可以细细品读,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本书字数不算太多,书也称不上很厚,不过浓缩的都是精华。辜老先生写这本书旨在阐释中国人的精神,展现中华文明的价值,尤其是在文章的前几部分特别阐述了“中国人的精神”、“中国的女性”、“中国的语言”,而辜老先生关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也有自己的总结,那就是书中几次出现的“温良”这个词,就像这次疫情中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表现一样,就连几位外交部发言人的发言风格都与这两个字所契合。而由于辜老先生学贯中西,对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研究的比较透彻,又精通多国语言,使他在理解中西方文化的迥异上比一般人见解深入,并在比较中融入了宗教因素,特别是儒教对于中国人性格的影响和基督教对于西方人性格的影响,正如他总在书中阐述中华文明的代表人物—孔子,还有西方文明的代表人物—歌德一样,虽然中西方文明不同,但是我们在比较的时候一般很少将两者割裂来看,要辩证的去考究。

不过,由于时代在发展,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之后,从1840年至2020年这180年里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变化,虽然辜老先生的这本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他对于中国女性的叙述并不符合现代人的观点,包括他书中或多或少流露出的大男子主义,包括近代部分中国人的民族信仰缺失等等。关于“汉学”他从不吝惜赞美之词,而对于西方那些汉学家,即便他们研究中华文明很深入,即便让人艳羡,但他们依然研究不到中华文明的真谛。人无完人,书无完书,我们读书也要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要看大方向。

《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值得一读,当西方国家指责我们中国人野蛮,没有人权的时候,恰恰说明了中国人没有那么野蛮,有时候对于“人权”的解读是不一样的,就如此次疫情西方国家的“双标价值观”一样,“不自由,毋宁死”的观点在鲜活的生命面前一文不值,而即便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也有丑陋的地方,但是疯狂的诋毁依然不能撼动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那是一种自信、深沉、淳朴、博爱,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时代精华,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心灵上的精神,而当那些西方人对于中国人无端指责和排斥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并不了解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的心灵从未与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接受过真正的文明启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