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開朗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沉默內向,家長要先審視家庭教育氛圍

在教育孩子的種種方式中,最糟糕的教育方式莫過於情緒化引導行為。近些年來社會各界對於兒童的教育越來越重視,

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地進步中,於是大家針對於寶媽的情緒化育兒方式提出了很多批評。

但是我們知道,很多寶媽生活很不容易,無事發生的時候養孩子、教育孩子的重擔全都壓在了寶媽身上,在巨大的壓力下,寶媽很容易情緒崩潰。

活潑開朗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沉默內向,家長要先審視家庭教育氛圍

家長對孩子的情緒化行為,太傷孩子的心

寶爸和家中長輩做"甩手掌櫃",一有問題就對孩子打罵、施加壓力,往往讓寶媽的辛苦白費;還有很多人一看到孩子做錯事,就會去責備寶媽說"看你教的孩子"……

這些家庭環境讓孩子的生活越來越糟糕,心態也越來越消極,現實中有不少這樣的真實案例。

案例一:

小洪原本是一個性格活潑開朗的孩子,平時非常喜歡笑,好像每天都很開心,小的時候周圍的親戚和鄰居都喜歡看這孩子笑嘻嘻的樣子,看到他就覺得心情變好。

但是隨著小洪長大上學,家長對他的管教越來越嚴格了,寶媽經常被家裡長輩嘮叨說要好好把小洪教育成一個優秀的大學生,不然就很丟臉,種種言論讓寶媽精神緊張,常常不滿足小洪的學習成績,到後來看到小洪活潑的樣子反而覺得吵鬧了。

小洪說自己聽到媽媽說過最傷人的一句話就是"你笑得讓我噁心,別人家孩子考得好笑,你沒給我考到第一名你有什麼臉笑!"

活潑開朗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沉默內向,家長要先審視家庭教育氛圍

案例二:

萱萱是一個很可愛的小姑娘,從小就很有想象力,會產生各種各樣新奇的想法,喜歡自己做手工,小的時候還會親手做小禮物送給爸爸媽媽。

然而萱萱上了小學三年級之後,學習壓力開始增加,萱萱明顯感覺到爸媽對待自己越來越不耐煩了,她害怕自己因為考不到滿分而被爸媽嫌棄,於是花時間專門做了一束摺紙花送給爸媽,結果當場就被媽媽憤怒地扯爛了。

當時爸媽罵萱萱的話說得非常傷人,還給了她兩巴掌,說她這是跟家長耍小心眼,不好好學習花時間做手工將來沒出息,只能去做撿垃圾的。

現實中像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家長在負面情緒被激發的時候,往往會口不擇言,說出特別難聽的話語,或者抓住孩子就是一頓打。

活潑開朗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沉默內向,家長要先審視家庭教育氛圍

如果家長總是不能剋制自己的情緒,用充滿情緒化的語言和行為去對待孩子,不僅會讓孩子的天然性格逐漸被壓制到壓抑和充滿負能量,還很有可能會讓一部分孩子對父母產生怨恨,即使成年之後選擇了諒解,但是傷害已經造成,親子關係也永遠無法回到小時候親密無間的狀態。

寶媽情緒失控的背後是孤獨

曾經我有一個同學告訴過我,她媽媽生氣的時候無論身邊有什麼東西,抓起來就拿來砸她,甚至向她砸過一些重物,比如燒水壺、電熨斗等等,想一想這就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我的同學也只是好運,幸好沒有受到嚴重的傷害,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家長在打孩子的過程中情緒失控,甚至把孩子活活打死,讓人不寒而慄。

但是寶媽畢竟是孩子的母親,心中對孩子充滿了愛,打完了孩子也往往都後悔,有的寶媽自己打完了孩子之後躲在角落裡哭泣,也是後悔自己傷害了孩子。

活潑開朗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沉默內向,家長要先審視家庭教育氛圍

但是究其根本,寶媽容易情緒失控,往往是因為她們感覺到生活的壓力太重,以及寶爸、家中長輩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缺失,一旦出現往往是在說"風涼話",很多時候甚至是在和寶媽對著幹、拆臺,讓寶媽辛苦的教育成果毀於一旦。

寶媽情緒失控的背後,是在生活中不斷地遭受來自於家庭的壓力,讓她們感到孤立無援的絕望。

因此我建議各位寶媽,還是要勇敢爭取自己的權益,不要總是對家人太過妥協,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對於孩子來說也非常有好處,寶媽如果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太過情緒化,應當先整理一下自己的家庭環境,給自己調整一下心態。

調整孩子的生活環境,別做保姆式妻子

我給寶媽們的建議是,可以和家裡人進行一次談話,從為了給孩子一個平和的家庭環境出發,客觀地闡述事實,讓家裡人幫助分擔壓力。

有很多寶媽也嘗試過和家裡人談過這種話題,但是在談論的過程中總是逐漸跑題,我們可以抓住以下幾個要點來談:

講出自己在生活中感到明顯吃力的部分,說出自己的壓力;

② 提出如果家人不能幫忙分擔,自己會準備放棄哪些日常維護的行動;

③ 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也為了自己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保持好心情,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原則性問題上給出確切的答案,希望家人不要破壞這些教育成果;

④ 無論是教育孩子還是維持家庭的和睦,都需要夫妻雙方和全家人付出努力,寶媽沒必要一個人承擔所有的責任。

活潑開朗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沉默內向,家長要先審視家庭教育氛圍

這個改變對於絕大多數寶媽來說比較困難,可能很多寶媽覺得根本沒有做出這樣改變的契機,但事實上寶媽們只是習慣於做"保姆式"的妻子,不敢放手交出一部分的重任。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妻子"罷工"不做一些事情,反而能讓丈夫漸漸地變得不再懶惰,也能讓寶爸懂得心疼寶媽,夫妻關係反而比妻子做"保姆"的更好。

當然,寶媽在和家人談話的時候,要保持情緒的穩定,不要因為不受理解而情緒激動大吵大鬧,這樣反而讓人難以接受。

從心理學上來說,嚴肅而鎮定的態度能讓人感受到話題的嚴肅性,哭鬧吵架反而會讓被說服者變得更加難以說服,無論是和家人進行正式的談話,還是說和孩子進行日常的溝通,我們都要採取嚴肅而鎮定的態度,才能夠讓自己的訴求得到重視。

對於我們中式家庭來說,很多妻子"操持"家庭習慣了,也就是習慣於做一個"保姆",甚至覺得這樣的生活是正常的,但這樣的生活方式早已不適合現代家庭。

在過去,妻子不用出門工作,每天在家中被丈夫養著,自然就可以毫無負擔地像保姆一樣負責家庭生活的瑣事和孩子的教育問題,但是現在我們絕大多數家庭中妻子也一樣是要工作的,如果還把操持家庭和教育孩子只讓妻子來負責,很明顯妻子的壓力會過大。

活潑開朗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沉默內向,家長要先審視家庭教育氛圍

在很大的生活壓力之下,妻子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容易變得急躁、不耐煩,最終造成了種種教育悲劇。

正如我們前文中所說,很多寶媽發現自己面對孩子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突然暴躁打罵孩子,並且明顯感覺到在打孩子的過程中,常覺得"收不住",這其實也是因為在打孩子的過程中寶媽發洩出了自己生活中受到的巨大壓力。

其實寶媽們自己也知道,被孩子激怒而暴躁的事情可能原本只是一些小事,根本沒有必要那麼"兇殘"地打孩子,看到孩子難過地哭,寶媽自己心裡也難受萬分。

教育孩子原本就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很容易讓人"窩火",如果寶媽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壓力很大,無論學了多少育兒理論也很難按計劃實施,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一個很大的阻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