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决绝地离开这个世界,你的爱和教育还剩下什么?(上)

一男孩因与母亲争吵跳桥死亡,今天,这个悲伤的视频传遍华夏。

前天,一位二十年的忘年交好友给我通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说他的孙子可能由于父母给予的压力太大出了问题。期间,他给我说,他那个地方的一中,一年就有两个孩子在学校自杀身亡。

是什么让这些本来应该享受青春,享受美好年龄的孩子远离了青春和美好?!想想,是怎样的力量能让孩子如此决绝放弃生命?!

我不想批评把车停在马路中间的妈妈,儿子跳桥自杀她已经崩溃。孩子已去,我更不想针对孩子的行为做任何可能伤害孩子和他家庭的讨论。我也相信,孩子的妈妈是爱孩子的,我更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当你的爱让孩子充满了压抑、恐惧,甚至窒息,那还是爱吗?当孩子连生的留恋的都没有了,你觉得你还配做孩子的父母吗?


真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给孩子带来压抑和恐惧的爱不是真爱。


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干的事,但会爱孩子的又有几人呢?

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真爱?”

坦率而言,我也说不清到底什么是真爱,但我知道以控制为目的的爱一定不是真爱,以满足自己私欲的功利之心的不是真爱,不懂得尊重和放手的爱不是真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最为特殊——以分离为目的,其他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

“没有真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记不清这句话是谁说的了。我用了近40年的时间似乎读懂了点这句话的深意,但我相信,我还没有完全读懂。不是才疏学浅这么简单,我想我会深受现实的裹挟。但我坚信,真爱是真正教育的前提,是真正教育的基础。不管你是父母,还是老师,校长,这点理解不了,没有行动的跟随,你付出的可能都不是真爱,你的所为,可能正在偏离真正的教育。

当孩子决绝地离开这个世界,你的爱和教育还剩下什么?(上)

我试图用的思考和实践粗浅理解什么是真爱。

——真爱是尊重。任何一个生命,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他们都有被尊重的愿望和权利。如果我们以为自己是父母,以为自己是老师而剥夺了孩子被尊重的权利,其实你就真正关闭的真爱的大门。

“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生,却并非从你们而来。”纪伯伦的这段名句,我们很多人都读过,但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呢?我们有多少父母,有多少老师认为,我们的“控制”都是为了孩子好呢?

——真爱是放手。对于孩子,天生对这个真实的世界充满好奇,充满想象。因此,他们本身自带动能,自带激情。但渐渐地,动能失去,激情散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成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师认为不安全,因为他们认为学习、考试、升学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其他的都比不上。但事实上,对孩子不放手,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

因为,你不相信孩子行。长此以往,果真变成了“说你行,你就行,行也不行”。但殊不知,不放手孩子如何长大?不放手,孩子如何成为自己?

——真爱是成全。现实中,我真的遇到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爸爸,目的把自己的孩子培养能进政治局,在初一的时候就把孩子高二的课程都学完了。自己非常自豪的地给我说,孩子现在成绩特别好,唯一一点小遗憾就是没有时间玩,连看场电影的时间都没有。

我问,“孩子没有了童年,还有什么,还会快乐吗?”

“等高考完了,学校确定了,他陪孩子好好去玩,花个一年半载的,重新找回童年。”他回答我。

童年可以找回来吗?

如果不是朋友作陪,我都一脚踹过去。

应试和升学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生命的全部。如果按这位“高人”的思维,整个14亿中国人在进行着最疯狂的赌博。

每个生命都不一样,只要孩子自己喜欢,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全呢?

懂得成全,这才是真正的爱啊。

当孩子决绝地离开这个世界,你的爱和教育还剩下什么?(上)


焦虑和恐惧说到底是

你想要的太多而自己又无能为力


最近,我们在南京、上海、成都、青岛等地开了几场线下沙龙,聚焦当下教育的焦虑和恐惧。每场虽然限制人数,而且都是从DE能量场选之又选的家长才能参加,但现场深度沟通发现,当下的父母真正不焦虑的非常稀少。

我们就一个孩子,我们不敢冒险实验啊;

别人的孩子都报辅导班了,我们不报怎么行呢?

如果我们不这么做,老师就会对我们的孩子有看法,孩子也会认为自己是另类;

现在的竞争压力这么大,不逼孩子,不让他们现在多吃点苦,多学点,以后就晚了;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现实存在高考,现实体制就这样,大家都这么做,我们不这么做,该怎么做?孩子现在苦点,以后就好了;

孩子就知道玩游戏,就是不爱学习;

只要不学习,孩子干什么好像都行;

孩子不想上学,不喜欢那里的同学,不喜欢那里的老师;

我的孩子谁带我都不放心,只有我带在身边才放心;

我要看着孩子每天吃什么,怎么吃的,否则我不放心;

你必须在几点几分前给我发至少三张孩子的特写照片,正面的必须有,否则后果自负(我当然不发的)

……

以上只是简单罗列,听起来都非常熟悉,也似乎非常有道理。但实际上,他们大多数人都偏离了本原。对孩子,对教育,我们真正该追求什么?分数、升学、好工作?

都不是。真正的教育就只有一个目的——培养一个健全的人。如果不能认知到这个根本,我们就很容易陷入到焦虑的洪流之中。

当孩子决绝地离开这个世界,你的爱和教育还剩下什么?(上)

我在沙龙的现场做了调查,到地什么让这些父母如此的焦虑?

——想要的太多。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我们也要;别人家的孩子学英语,我们也要;别人家的孩子练舞蹈,我们也要;大部分的孩子上奥数,我们更要上……总之,我知道的,听说过的,感觉对孩子“好”的,我都想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千百年来,中国教育特殊的贵族精英教育思想深入精神控制之中,再加上如今“状元“和现代精英思潮的影响,尤其在物质飞速增进后的中产急剧扩张,在这些所谓中产的推动下,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几乎裹挟着所有。

——不敢做自己。身为父母,我深切理解父母的心情,不仅是骨肉,更是寄托了自己的梦想与未来,更有甚者,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都希望自己孩子能代替自己实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孩子有了自立意识并伴随有相应行动的时候,父母就受不了了。

自己实现不了的“梦想”让孩子去实现,这本身就不对;加之父母自己不敢做自己,然后就开始玩命在孩子身上”努力”——用焦虑和恐惧控制孩子,全力让孩子成为自己想象的样子。但孩子是独立的生命,是自己啊,现实有多少几率能成为父母真正想象的样子?

——对生命和教育本质的无知和偏见。尊重生命的生长规律,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所有真正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一旦偏离,就一定是对规律的背叛,也注定会失败。

焦虑导致的控制就是对规律的背叛。控制说到底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不敢做自己的根本是自己能力不及。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付永,中国教育研究网总裁,DE未来训练营创始人,黑板擦行动发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