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柴达木戈壁参加孩子的毕业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本文来自DE未来训练营队员家长沈思捷。通过她的分享,让我们穿越时空,体验一下在戈壁滩参加孩子毕业典礼的心情。


儿子说学校毕业季要做「柴达木100km徒步穿越」,这是个多么牛的壮举,所以当孩子说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兴奋中也随同孩子们一起出发了。

一路上,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无法赘述。

风餐露宿,条件艰苦,孩子们没有一个表现娇气,帐篷里的小姑娘们在最后一天还帮我铺好防潮垫和睡袋,非常地感谢你们!我没有娇惯你们,你们倒娇惯了我。第一天孩子们还在埋怨掉队的同学,到最后一天全部都是等待队友一起冲刺享受最值得骄傲的荣光。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太多闪亮的品质:热情、坦率、坚持、包容、内省、感恩……你们赐予我一路的感动。

父母在柴达木戈壁参加孩子的毕业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想,如果大诗人海子当年遇上你们,或许他就不会写出绝望的诗句,在德令哈的夜晚我的脑海里只有一句:

无尽的荒凉中,你,不朽

而戈壁上的丰盛和无尽的生命力

让我活成平凡的繁华

许久前无意中读到海子的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让我深深记住了“德令哈”这个地名,想知道德令哈这座“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是怎样一个拥有无际苍凉悲歌的地方,让诗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我没有诗人内心中那样的忧郁、敏感与孤绝,但还是紧紧地被这个地名抓住,始终停留在我要行走的版图上。

父母在柴达木戈壁参加孩子的毕业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孩子们的赐予

第一天

大部分人在这一天都“醉倒”在青海湖边,一是幽蓝静谧的青海湖的美丽,一是为海拔3200的高原反应,孩子们在湖边留下了宝贵的开营合影后,轻微的头痛、呕吐等症状也开始出现。晚饭后大部分孩子们开始休息,这一夜是宁静的,接下来的一天是我们都未知的一天。

父母在柴达木戈壁参加孩子的毕业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第二天

清晨,孩子们的脸上都明朗了许多,休息了一夜,症状减轻后接下来就不会有难受的反应了。大巴一路向西,车厢里小鸟般叽喳雀跃,不用看,孩子们都已恢复元气。伴随这一好的开始,我们赶上了千年一遇的柴达木的五月雨,这雨也预示着我们的徒步不会在烈日下进行。而我们为自己当上了这千年不遇的“雨神”也感觉神奇了一回。更神奇的是,到达出征地,雨即停。远处,浓云翻卷,为出征百公里的营门凭添了壮观气魄,旌旗飘动,出征的战鼓已准备好,每一队的小队员都认真聆听着出征誓词,这是我听到过的最让人热血、也最充满人性的誓词,希望未来的日子每一个孩子都能记得那天宣读过的这段誓词!

17公里的戈壁征途在鼓声中开始,大概是孩子们太兴奋了,也没搞清徒步的意义,一贯争第一的思想,让他们只是闷头冲,不仅很快消耗了体力,也没有时间去看看戈壁上奇丽的石头,和远处壮阔的风景,大概在他们眼里第一才是最重要的,不知道这是体制教育内的幸与不幸,我只是为他们感觉遗憾。

入夜,周围寂静空灵,只有营地是亮的,而我们开始5公里禁语禁光的夜行,这想法酷毙了。一段路走得寂寂,耳边只有戈壁的风声作伴,却让人能感觉到那些生动的东西涌出,不知这段路上孩子们都在想些什么?因为此刻,你们唯有和内心的自己对话。你们可以发现,生活不一定每天都要那么喧闹呱噪,学习与自己相处是未来日子里的必修课。

父母在柴达木戈壁参加孩子的毕业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第三天

黎明即起,德令哈的清晨原来是青灰色的,在诗人眼里或许这就是凄冷的颜色,而于我是洁净透彻,所以他看到的是绝望,我看到的是希望。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非常地形象,走起来有些累,确实又不太挑战,于是体力充沛的男孩子们要求“打怪兽”升级,DE中50km跑的选手大鹿姐,何乐而不为地把一众不知疲累的孩子领上一段专业户外玩家才挑战的高岭,高岭之上可窥瑰丽的雅丹全貌,远处是柯鲁克湖旖旎的身影,孩子们兴奋而紧张地一路行进,体力也开始大量的消耗。

无论是抱怨也好、哀怨也罢,这一天的行程孩子们仍然完成得很好。而这一天也是我几次泪奔的一天。为了一个叫张暻昕的小女孩,在所有队员归营后,这个孩子拖着疲惫的步伐在收队老师体力哥赵稷的陪伴下回到营地,赢得了所有队员及老师的掌声与泪水,可以想象,一路上始终只能跟着收队老师行进的她承受了怎样的孤独与焦虑,但她还是坚持下来了。而后,在开队长会时,7队的张蒙文博小同学一番自省的话,让我看到了孩子内心的坦诚与懂事。真为他们感觉了不起。

父母在柴达木戈壁参加孩子的毕业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第四天

孩子们走起来已似闲庭信步,连前几日被高反折磨了一下的宋莲子小姑娘的脚步都开始轻快起来。风和日丽,路也不再崎岖难行,沿着湿地行进的过程中,水草丰美,风景秀丽,一度让人以为是在江南,只有近处散落的羊群和遥远的雪山提醒着大家仍在高原。

翻过高高的沙丘,天堂仿若在眼前,托素湖的美已无法用语言形容,白公山的粗犷、野性将托素湖衬托得格外柔美、神秘,那一刻眼睛潮湿,只想如果有一天还能再来,我要静静的坐在山上看一天。

父母在柴达木戈壁参加孩子的毕业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山巅,我们完成了最为震撼的一张照片,用背包拼成的100Km的标记记录下我们曾到达,也曾拥有的当下。只可惜,未来训练营的成员们站在对面的山巅为大家拍下这历史的一幕,未能一起进入这镜头里,但我已在心里为对面的你们里按下快门。

那一天,有小队员挨了五公里的“惩罚”,但事后他们都说那是“奖励”。那一天,大家为张新然小同学过了12岁生日,很多孩子羡慕妒忌不恨地表示为什么父母没在这个日子生下他们。那一夜,德令哈的星光如洗。

父母在柴达木戈壁参加孩子的毕业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第五天

33公里,对于已经走完67公里的我们来说,不知意味着什么?走吧,就当最后一搏也要走完。壮丽的雅丹地貌一路目送我们离开,除了不停下脚步,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坚持,唯有坚持,不仅仅是孩子,对于成人的我们更是。

水泡已经开始发挥效力,时不时刺痛一下,这也倒缓解了腿部的麻木。孩子们的步子已经有些懈怠,尤其是女孩子,只能跟她们聊毕业典礼上想表演什么节目呢?还有小八卦,聊不动了就让他们保持好呼吸,静默地前进。

父母在柴达木戈壁参加孩子的毕业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大路尽头是可鲁克湖,蒙古语,意思是“多草的芨芨滩”,迤逦恬静,不时有水鸟掠过,让孩子们看看远山和水鸟也算是极度疲累的舒缓,“永远有多远”,比这路还远。一次次跟孩子们说“快了,就快了”的我最后都开始不自信,只好告诉她们“尽量抬脚走,走出节奏来,想想以后吹牛都有资本了多牛啊!一定要坚持啊!”其实这话也是说给自己的。在分享会上孩子们懂事的说是我们鼓励了他们,其实正是他们的一直坚持才鼓励了我们。彼此陪伴,彼此前行。

冲刺的一刻,再一次热泪盈眶,为雪山脚下这些了不起的孩子!

父母在柴达木戈壁参加孩子的毕业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行走中,构筑自己内心的坛城

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纪伯伦


这一次,我们不仅走了很远,也记得为什么而出发。形式上,是农大附小首次开国内小学先河所做特别有价值的毕业季活动。而内容上,我相信我们每个亲历的人,都有不同丰满了内心的收获。

感谢同行的各位伙伴,如果可以,真想肉麻地说“我爱你们!”我是个喜爱行走的人,遇到过不同的旅伴,深知好的旅伴对于在路上的感受有多么不同,这一次因这独特的机缘同你们走过,不仅轻松而愉快,更收获良多。

父母在柴达木戈壁参加孩子的毕业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年纪越大,我们越来越活不成自己,越来越多地活在别人的眼中,而这一次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追寻的都是真正的自己,放下桎梏,跟随内心,愉悦自己,更利他人。

在回程的飞机上,想起这次徒步留下的作业,“坛城”两字映入脑海,这一次的行走不正是我们每个人用脚步构筑自己内心坛城的一个过程么?通俗地说,坛城就是佛的家,也表示几乎所有真实的或意念中之物:人的躯体,一个寺庙,一座王宫,一座城市,一片大陆,一个念头,一个幻景,一个政治结构。甚至于,我们投入地去做的每一样东西,每一件事情,都是一座坛城。

父母在柴达木戈壁参加孩子的毕业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将潜意识中人的本我,当作坛城的主尊,坛城的建立,即是人格整体逐渐修复的过程,渐而恢复内心的秩序。

这一次柴达木100KM穿越,如同我们自己绘制的一场沙画坛城,认真去做,然后轻轻的放下,是一次打破,也是一次建立。如赵校所说:“如果随波逐流,终将走向平庸,不如坚持一下,破了这个局,就是教育的突破。”有幸遇到这样的学校,有幸遇到未来训练营,是孩子们的幸运,也是我们家长的幸运。

最后,衷心地感谢我心目中教育之路上浪漫的理想主义者和务实的践行者!谢谢你们!

如果,还能有机会,愿你我仍可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世间行走,一直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