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男孩子的反抗:不跟爸媽好了,我要走

早上孩子背課文,背錯了兩處。

媽媽提醒他,這篇背漏了,那篇背錯了。

他被要求繼續朗讀,直至能夠背誦。

孩子很生氣,氣鼓鼓地表示不服氣。

他一邊朗讀一邊說:“我不跟你們好了。”

稍一停頓,又說:“我要走。”

媽媽問:“你要去哪裡?”

孩子說:“反正我要走。”

媽媽接著問:“你要去哪裡呀?”

孩子猶豫了一下,說:“我要去山裡,走得遠遠的!”

孩子又迫不及待地補充說:“帶著我的三級包,裝點壓縮餅乾什麼的。”

媽媽問:“那大狼來了怎麼辦?”

孩子想了一下,說:“那你給我買個氣槍,我帶上。”

媽媽鄭重地說:“你都要走呢,不跟我們好了,我為啥要給你買氣槍?”

孩子還在想象中,自顧自地說:“或者給我買個裝水晶子彈的槍,我能把大狼打暈。”

孩子越想越遠了,還在說:“或者給我買個帳篷,我過一個月再回來。給我一部手機,我拍張照片傳給你們。”

媽媽正色總結道:“你那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你必須跟我們好,不能自己走。”

孩子應聲回答:“好!”

媽媽接著說:“你還讓爸爸摟著你睡呢,你這走了晚上怎麼辦吶?”

孩子說:“那不走了。”

我覺得他這段話有成長階段性,就把對話向孩子爸爸轉述了一遍。

孩子爸爸下班到家後,看到孩子第一眼,就笑嘻嘻逗孩子:“你不是不跟我們好,要去大山裡了嗎,怎麼還在家呢?”

孩子有點尷尬地笑。

我趕緊說“他現在已經知道了,他要負責任,必須跟爸媽好,不能去大山裡,他已經不想去了。”

孩子姥姥聽到對話,立即語言威脅孩子:“你要去大山裡呀?你要是自己跑出去,誰都不會去找你的,你千萬不要跑出去,要是跑出去的話,就再也回不來了。”

我小的時候,孩子的姥姥,也就是我的媽媽,就是這樣威脅我的。

這些話讓我覺得母親非常冷酷無情,但是她的恐嚇很有效,她的孩子們誰都不敢離家出走。我和哥哥們都害怕離家出走後沒人找自己,忖度下沒人找的後果,自己還真不能承受,根本不敢起離家出走的念頭。

蒼天不會饒過誰,現在我也遇到了這個“孩子要離家出走”的問題。

這事說大不大,但是也不是小事。

確實要好好想想如何應對,合理引導孩子心理成長。

如果處理得好,這會變成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小事;如果處理不好,說不定會發展成“離家出走,求助警察”的大事。

孩子想離家出走,說明思想意識有了階段性成長,他不僅有了自我,而且有了反抗意識,他要維護他的自我。

如果孩子出現了離家出走的想法,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不能打擊孩子,不能嘲笑孩子,不能用語言擠兌孩子。

“你不是要離家出走嗎?”

“你怎麼還沒走啊?”

“你不要吹牛了,你根本就不敢走。”

“你到底走不走?”

以上這些語言,都會對孩子形成語言壓力,不僅不能阻止孩子離家出走,可能還會起反作用,本來對“離家出走”心懷退意的孩子,被父母或者家人的語言激將得逼上梁山,反而不得不走了。

其次,直接使用冷酷語言威脅孩子也不可取。

“你如果離家出走,我就不要你了。”

“你如果離家出走,我不會找你的。”

“你敢離家出走,我找到後打斷你的腿。”

以上這些話語,都屬於冷酷無情、恐嚇威脅的語言。

這些語言像一把刀,能砍下孩子離家出走的思想萌芽,同時,也會刺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情氛圍。

孩子如果產生離家出走的想法,家長應該擔負監護責任,和孩子多多溝通,找到產生該想法的根本原因,並與孩子一起面對問題,想方設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並且應該讓孩子知道,孩子對家庭的重要意義,未成年兒童在家庭裡應該擔負的責任和義務。

家長應該用語言和行為讓孩子知道:家是堡壘,堅不可摧;家是港灣,心懷眷戀。

關於應對孩子離家出走的想法,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不妨留言分享,共同成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