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网贷的背后:拿什么来拯救我的孩子?

对于信用卡、网贷,大家都不陌生,大部分人也都使用过。

信用卡的逾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困惑和压力,也是当今社会常见的现象。

向往和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让更多的年轻人成为了卡民、卡奴,甚至使生活陷入绝境。

时代发展中的这一社会现象,到底应该谁来买单?

信用卡、网贷的背后:拿什么来拯救我的孩子?

01.网贷下的生活

自弟弟部队复原回来,一直没正式工作,起初有政府给的安置费日子还能过得去,近几年房贷,车贷,孩子的学前教育都成了他的压力。

每月的房贷2500元、车贷3000元、幼儿园的费用1500元,加上日常的各种开销,根本就收不复出,为此各种的信用贷,网贷,只为保持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高度。

金钱的诱惑往往会使人越陷越深,两年时间各银行的信用贷拆借还款,依然在账单日东拼西凑,网络平台的各种贷款,又成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救命稻草。

在紧张的压力下,尽管弟弟每天辛苦努力工作,却显得杯水车薪。

前一段时间,我们楼上邻居,为了给儿子信用卡还贷,把刚结婚不久的婚房卖了。

父母辛苦一辈子积攒的家业,被经不起金钱诱惑的儿子,两年时间全部败光。

社会上还有多少年轻人,生活在信用贷和各种网络贷的惶恐之中。

02.被网贷压迫下的囧困

我一位朋友,生活也算富裕,老公每月也能挣七八千块,除去儿子婚房贷款一千元,除去老两口日常开销,每月也能足足存下四五千块,年底了,却跟我借了一万元。

听她说,儿子工资不够花,老两口的积蓄,都贴补了儿子平日的生活,还不够,愁苦的说,这日子都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

她只有这一个儿子,儿子平时挺稳重,踏踏实实的早出晚归的工作,工资稳定在4000元之上,怎么会弄成这样?

她开始跟我分析,儿子有车贷,车平时的费用,孩子的教育费,开放二胎政策又生了一个,个人费用,生活的各种费用……等等等等。

这一算我心里一阵阵发凉,都是正经的过日子,并没奢侈的开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现代的年轻人真实的压力山大。

儿子不愿两个孩子生活水平太低,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加上朋友们的交往应酬,生活拮据,开始办理了信用卡,一张两张最后加上她爱人的达到了十多张。

信用卡得不到适当利用,失去自制力,一期压一期的长期使用,在网贷利滚利的高压下最终不能自拔。

她的哭诉让我看到社会的普遍现象。好几个朋友,银行的预期电话都打到我这里。我家儿媳也经常接到,这种莫名其妙的来电。

我表弟一表人才,十岁那年就以聪明的大脑,连跳两级,成为了当地年龄最小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大学毕业工作也算稳定,婚后也因为网贷,变卖了父母所有产业,最后妻离子散。

信用卡、网贷的背后:拿什么来拯救我的孩子?

03.网贷血淋淋的背后

我儿子非常要好的同学,祖辈两代做酒商代理,挣下不少家业,四处房产他是唯一的继承人。

婚后依仗着自身家业在银行的留底,申请了大额的信贷网贷到手几百万。

瞒着父母开始了大胆创业,中途倒腾不过就去找高利贷,最终在利滚利的上门逼迫下离家出走。

然而父母的家变成了要债的根据地,生意无法经营,无奈变卖所有祖产,抛下至亲远离故土,也跟着失踪了。

我曾看到过网络一段新闻,河南某高校大学生郑某,因欠下十几万贷款后在青岛跳楼自杀,3月8日当晚,寝室同学收到他深深绝望的语音。

今年8月,南京某高校刚毕业的学生,因创业筹集资金欠下信贷网贷,一时无力偿还,最终选择了轻生,等待他的美好人生路就这样自毁。

其实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类似事件,并不感觉新奇,因为我们身边发生了太多这样的事。

辛苦养育成人的儿女是父辈的希望,破灭希望的背后,是祖辈及下一代的无家可归,甚至因打击亲人失散,人世隔离。

信用卡、网贷的背后:拿什么来拯救我的孩子?

04.谁来拯救这些孩子

就在我们身边,有多少表面光鲜亮丽的年轻人,背后却透支着信用卡网贷的风险。

这种社会的“隐形贫困”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吗?

“逾期”和“网络失信人”比比皆是。大批卖房卖车还贷的人群,伤透的是谁的心?谁来拯救这些孩子?

有人说,他们不自律,经不起诱惑,怪不得别人。

也有人说,80 90后成年人了,没有那个本事就别去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没有自制力,苦果自己品尝。

更有人说,苦了的是父辈,受伤的是儿女。

我想问,那些歪风邪气的贪官污吏,曾经接受过高等的教育,仍在不惑之年贪污下巨额惊人的数字。身为领导干部的他们,自律,自制力,在金钱的诱惑面前都被一览无余。

又何况那些尚在年轻的孩子们,而他们只不过是追求一个并不算高档奢华的生活,其罪何有?

是的,那些贪官污吏已经接受了法律的制裁,那是他们应得的下场。官场的大洗牌,鼓舞人心无不叫好称赞。

但是,这些发展中的年轻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需要用生死的考验,妻离子散的毁灭,来刷新他们的认知吗?这代价也未免有些沉重。

二代征信的进一步加强,为何就不能从源头扼制年轻人的不自律。这种随手可得的信用诱惑,难道不是新经济健康发展的漏洞。

历史赋予他们独生子女的重任,头顶四个老人,肩背二胎压力,生活的攀比,物价的飞升,80、90后年轻人的累,难道不是社会的责任。

社会要发展,时代要进步,又拿什么来拯救这些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